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肢体残疾人

肢体残疾人

肢体残疾人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4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政治、临床医学、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0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264235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应用心理学、兵团工运、三月风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第三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残疾人社会福利政策与服务研讨会暨第六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研讨会暨第五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等;肢体残疾人的相关文献由220位作者贡献,包括刘玎、卢宁、王革等。

肢体残疾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0 占比:0.05%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264235 占比:99.95%

总计:264372篇

肢体残疾人—发文趋势图

肢体残疾人

-研究学者

  • 刘玎
  • 卢宁
  • 王革
  • 石国勇
  • 陈曦
  • 成君
  • 李玫玫
  • 王春林
  • 刘志泉
  • 孙伊桐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曹钢
    • 摘要: 10年履职,不变的是孙建博那一颗为民心,变化的是老百姓越来越好的生活。2022年是孙建博为民履职的第10个年头。自光荣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孙建博始终带着责任履职尽责,带着使命为人民代言,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铮铮誓言。孙建博,男,1959年10月出生,一级肢体残疾人,山东省淄博市原山林场发展战略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代表。
    • 赵宇新
    • 摘要: 全国有2400万肢体残疾人,并以每年约10万人的速度增长.多数肢残人不能行走、不能站立、长期卧床,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经济压力.如果是儿童,会给幼小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如果是成人,意味着家庭失去一个重要劳动力.所以,救助一名患者,就等于挽救一个家庭.
    • 宋端树; 张善超; 黄悦欣
    • 摘要: 针对肢体残疾人对现有轮椅的使用存在多障碍的问题,提出基于交互行为与层次分析法结合的轮椅设计研究。通过对肢体残疾人在轮椅使用时的起身、坐具转换过程中的交互行为分析,总结肢体残疾人的行为特征和行为习惯以及因轮椅形态而使行为产生困难的地方并以此总结轮椅设计需求。在行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层次分析法,对肢体残疾人轮椅的实际使用需求进行需求权重计算及重要度排序,从而突出轮椅设计重点,最终指导轮椅设计实践。
    • 摘要: 从适应的年龄范围看,矫型鞋垫主要在站立行走负重时发挥作用,因而使用范围广泛,从能够独立行走的幼儿、儿童、青少年、中年人到老年人,都可以根据病情合理使用矫形鞋垫。从康复的角度看,矫形鞋垫属于康复辅助器具的一种,是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肢体残疾人,如脑瘫患者、偏瘫患者、脊髓损伤患者。
    • 凌爽; 杨露; 陈佳青; 李钦; 彭霓
    • 摘要: 本文采用文献研究与理论分析的方法,发现肢体残疾人出行现状集中在出行范围受限、专业辅助设施不合理及出行欲望低等三大特征上,出行问题集中在无障碍设施、先进助兴设备与社会氛围等三方面。基于此,提出了肢体残疾人出行问题的相应解决对策。
    • 李玫玫; 卢宁; 刘玎
    • 摘要: 目的:考察肢体残疾人心理弹性在歧视知觉对心理健康影响中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残疾人歧视知觉调查问卷(PDQ)、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SA)对广东珠三角地区1089名肢体残疾人进行问卷测试,有效问卷1011份。结果:(1) 肢残人SCL-90总分及各维度分与歧视知觉总分及各维度分呈现正相关(r: 0.61~0.78, p 0.01);SCL-90总分及各维度分与心理弹性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分呈现负相关(r: −0.56~−0.71, p 0.01)。歧视知觉与心理弹性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分呈负相关关系(r: −0.64~−0.79, p 0.01)。(2) 歧视知觉对心理健康呈正向预测作用(p 0.01),心理弹性对心理健康均呈负向预测作用(p 0.01)。(3) 心理弹性中的家庭凝聚力和社会资源在歧视知觉三个维度(排斥言行、价值贬损和不公平待遇)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心理弹性在歧视知觉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提示高心理弹性可以削弱歧视知觉对心理健康的负性影响。
    • 卢宁; 刘玎; 孙伊桐; 李玫玫; 王春林; 王小悦
    • 摘要: 目的:调查分析肢体残疾人生命意义感、意向性自我调节和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方法:方便取样,采用生活目的测验量表(PIL)、意向性自我调节问卷(SR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广东省广州、深圳、东莞三市985名肢体残疾人进行问卷施测,回收有效问卷941份,有效率为95.5%。结果:(1) 肢体残疾人组的生命意义感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和意向性自我调节问卷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 0.001, p 0.05),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01)。(2) 独生组生命意义感量表和意向性自我调节问卷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著高于非独生组(p 0.05, p 0.01),SCL-90总均分显著低于非独生组(p 0.05)。(3) 在生命意义感和意向性自我调节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上,先天残疾组的得分均显著低于后天残疾组(p 0.01, p 0.05);在SCL-90总分上,先天残疾组的得分显著高于后天残疾组(p 0.01)。(4) 31~40岁组的SCL-90总分显著高于41~50岁组(p 0.001);在生命意义感和意向性自我调节总分上,31~40岁组得分显著低于41~50岁组(p 0.001)。(5) 肢体残疾人生命意义感量表、意向性自我调节问卷总分及各维度得分、SCL-90总分均呈现残疾级别组间差异,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 p 0.05),在生命意义感量表总均分上,一级残疾组显著低于其他残疾级别组;在意向性自我调节总均分上,一级和二级残疾组低于三级和四级残疾组,一级和二级残疾组的SCL-90总均分显著高于三级和四级残疾组。(6) 意向性自我调节高分组的生命意义感量表总分及各分维度得分高于低分组(p 0.001),SCL-90总均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低分组(p 0.001)。结论:(1) 肢体残疾人生命意义感程度、意向性自我调节及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健康正常人。(2) 30~40岁年龄段肢体残疾人士、先天肢体残疾人士、一级和二级残疾的肢体残疾人士生命意义感程度偏低、意向性自我调节水平偏低,心理健康水平偏低,在促进肢体残疾人心理康复工作中有必要重点关注30-40岁年龄段肢体残疾人士、先天肢体残疾人士、一级和二级残疾的肢体残疾人士。(3) 高意向性自我调节肢体残疾人较低意向性自我调节肢体残疾人的生命意义感程度、心理健康水平更高。在肢体残疾人士心理康复工作中有必要纳入意向性自我调节训练计划。
    • 刘玎; 卢宁; 王春林; 孙伊桐; 李玫玫; 王小悦
    • 摘要: 目的:探讨肢体残疾人生命意义感、意向性自我调节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方便采样,对广东省985名肢体残疾人施测生活目的量表(PIL)、意向性自我调节问卷(ISR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1) PIL总均分及各维度得分与SCL-90总均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 = −0.539~−0.883, p 0.01),PIL四个维度与SCL-90总分相关程度由高至低依次为:生活目标、生活价值、生活态度、生活自主(r = −0.789, p 0.01;r = −0.725, p 0.01;r = −0.607, p 0.01;r = −0.561, p 0.01)。(2) ISRQ总分及各维度均分与SCL-90总均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显著负相关(r = −0.497~−0.813, p 0.01),ISRQ四个维度与SCL-90总分相关程度由高至低依次为:对待丧失的选择意向、补偿意向、优化意向、选择意向(r = −0.813, p 0.01;r = −0.796, p 0.01;r = −0.636, p 0.01;r = −0.569, p 0.01)。(3) PIL总分及四个维度与ISRQ总分及四个维度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 = 0.691~0.786, p 0.01),ISRQ对待丧失的选择意向维度与PIL的生活目标维度相关程度最高,ISRQ对待丧失的选择维度与PIL生活价值维度的相关程度次之(r = 0.788, p 0.01;r = 0.700, p 0.01)。(4) 意向性自我调节各维度分别在生命意义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意向性自我调节的补偿意向维度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7.78%;意向性自我调节的优化意向维度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4.59%。意向性自我调节的选择意向维度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9.39%;意向性自我调节的对丧失的选择意向维度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30.27%。结论:(1) 生命意义感和意向性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其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生命意义感可以直接预测心理健康,也可通过意向性调节影响心理健康。(2) 肢体残疾人意向性自我调节各维度在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之间呈现了程度不等的部分中介效应,提示心理健康工作者在促进肢体残疾人心理康复工作中非常有必要以团体心理辅导形式开展生命意义教育,以意向性自我调节各维度在生命意义感与心理健康间的中介效应程度为参考,依序开展针对各个维度相关意向性自我调节策略团体心理训练,并兼以生活化、日常化的心理支持促进意向性自我调节策略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 李玫玫; 卢宁; 刘玎
    • 摘要: 目的:调查肢体残疾人心理健康、歧视知觉和心理弹性的总体状况。方法:方便取样,以自编人口统计学资料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残疾人歧视知觉调查问卷(PDQ)、成人心理弹性量表(RSA)对广东省1011名肢体残疾人进行测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肢残人SCL-90总均分为2.14,高于中间值2分;SCL-90各因子得分均值在2.12到2.15之间,均高于中间值2分;歧视知觉问卷总均分为3.10分,略高于中间值3分;歧视知觉四个维度得分在3.06到3.12之间,均高于中间值3分;心理弹性量表总均分为3.11,低于中间值4分,心理弹性的六个维度得分在3.07到3.16之间,均小于中间值4分。是否独生、不同残疾类型、级别和年限的肢体残疾人症状自评量表得分、歧视知觉和心理弹性问卷得分呈现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 0.05),非独生子女、双下肢残疾、一级和二级残疾以及残疾年限为1年内的肢残人症状自评量表得分、歧视知觉和心理弹性问卷得分相对较高。结论:肢体残疾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弹性水平低于普通人群,歧视知觉水平普遍偏高;双下肢残疾、一级和二级残疾以及残疾年限为1年内的肢残人的心理健康状况需要重点关注。
    • 刘玎; 卢宁; 金莹; 吴幼妹; 李嘉惠
    • 摘要: 目的:考察肢体残疾人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以及安全感在社会适应预测肢体残疾人心理健康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肢体残疾人社会适应状况调查问卷、90项症状清单和安全感量表对508名肢体残疾人进行测量。结果:① 社会适应总分、安全感总分分别与心理健康总分呈显著负相关(P 0.01),社会适应总分与安全感总分呈显著正相关(P 0.01);② 安全感在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安全感在社会适应与心理健康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提示可通过增强肢体残疾人社会适应及安全感来提升心理健康水平。同时,针对肢体残疾人的心理健康咨询与治疗也可提高对肢体残疾人社会适应与安全感方面的关注,相互促进。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