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囊型包虫病
肝囊型包虫病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06篇,主要集中在内科学、临床医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132569篇;相关期刊66种,包括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全科护理、实用医院临床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十届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年会等;肝囊型包虫病的相关文献由308位作者贡献,包括温浩、邵英梅、冉博等。
肝囊型包虫病—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32569篇
占比:99.99%
总计:1132673篇
肝囊型包虫病
-研究学者
- 温浩
- 邵英梅
- 冉博
- 蒋铁民
- 吐尔干艾力·阿吉
- 赵晋明
- 王梅新
- 郭永忠
- 宋涛
- 李海涛
- 杨金煜
- 郭强
- 阿尔新
- 刘畅
- 初伊明
- 吐尔干
- 吐尔干艾力
- 吐尔洪江·吐逊
- 巴桑顿珠
- 张贺玲
- 张阳
- 李杰珍
- 柴君杰
- 王理瑛
- 王龙文
- 荆强
- 贾俊奇
- 阿合买提卡力
- 阿吉德
- 马蕊谦
- 魏婷
- 严传波
- 何晓勇
- 刘光辉
- 卢智
- 古丽孜拉
- 吐尔干·艾力
- 周鸿乾
- 孟凯
- 孟贺巴特
- 安秀青
- 庄敏
- 张学锋
- 张瑞青
- 徐祺林
- 戴季彭
- 曹峻
- 朱兵
- 李凤娇
- 李婷
-
-
周鸿乾;
孟凯;
安秀青;
王苗苗;
蔡剑平;
刘光辉;
阿吉德;
杨金煜
-
-
摘要:
肝囊型包虫病是一种流行于畜牧业区的人兽共患性寄生虫疾病,目前该疾病仍以手术治疗为主;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近年来随着微创手术及精准手术理念的发展,腹腔镜手术治疗肝囊型包虫病已在临床广泛应用;目前成人应用腹腔镜技术治疗肝囊型包虫病已得到临床肯定,但儿童肝囊型包虫病由于其腹腔空间小、囊壁薄、易破裂等因素目前临床尚未普及,故本文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归纳并着重阐述腹腔镜下治疗儿童肝囊型包虫病的不同手术方式在临床中的应用情况,为儿童肝囊型包虫病的微创手术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
-
孟凯;
周鸿乾;
安秀青;
王苗苗;
蔡剑平;
刘光辉;
阿吉德;
杨金煜
-
-
摘要:
肝包虫病是一种全世界广泛分布的由棘球蚴感染引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儿童处于特殊的年龄阶段,不仅是棘球蚴病的重点防治人群,也是大规模防治中的重点监测对象.儿童肝囊性包虫病症状不典型,易误诊,治疗不规范易导致复发甚至死亡,因此本文从儿童肝囊型包虫病的诊断和治疗方式作一综述.
-
-
李婷;
鲍海华
-
-
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CT、MRI在肝囊型包虫病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我院同时用超声、CT、MRI检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囊型包虫病患者50例81个病灶,计算敏感度、特异度并比较其差异性。结果以WHO分型为标椎,50例患者中,超声、CT分别检出CE1型21例、CE2型16例、CE3型19例、CE4型16例、CE5型9例,MRI检出CE1型15例、CE2型18例、CE3型27例、CE4型15例、CE5型6例。超声和CT的敏感度、特异度一致,CE1-CE5分别为:100%90%、88%100%、70%100%、100%100%、100%100%;MRI对CE1-CE4型的敏感度、特异度为100%,对CE5型敏感度、特异度为6.6%100%.;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3141,P>005)。其中,9例病灶合并胆管扩张并胆瘘形成,8例病灶内含有点状类圆形的脂滴成分,3例患者合并内外囊直接性破裂。结论通过比较各型的敏感度、特异度,CT、MRI对肝囊型包虫各型病灶的特征性征象显示上更加清晰,以及MRI对分型诊断更加准确,对胆管扩张及胆瘘形成上,有其特有的优势。
-
-
王正业;
热娜古丽·艾合麦提尼亚孜;
王晓荣;
米吾尔依提·海拉提;
严传波
-
-
摘要:
目的测试Ostu阈值分割、马尔可夫随机场分割和基于深度学习的Poly-YOLO网络模型分割3种方法在肝囊型包虫病超声图像影像区域的分割性能。方法分别使用单尺度图像增强Ostu阈值分割、马尔可夫随机场分割和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Poly-YOLO分割网络对肝囊型包虫超声图像中的扇形影像区域进行分割,以去除图像中的干扰信息,并采用Dice相似系数(Dice Similarity Coefficient,DSC)、重叠度(Intersection of Union,IOU)、真阳性率(True Positive Rate,TPR)、豪斯多夫距离(Hausdorff Distance,HD)评价上述3种算法的分割效能。结果Poly-YOLO算法对肝囊型包虫病超声图像具有较好的分割结果,在有效去除非影像区域信息的同时,DSC可达0.80,TPR为0.88,IOU为0.71,HD为2.11。结论相较于基于SSR的Ostu阈值分割方法、马尔可夫随机场图像分割算法,基于深度学习的Poly-YOLO网络能较好地分割出肝囊型包虫病超声图像扇形影像区域,去除图像中的非影像信息,为后续病灶自动分类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
钟锴;
邵英梅;
鲁发顺;
穆热艾合买提江·穆塔里夫;
郑晓洁;
蒋铁民;
冉博;
郭强;
张瑞青;
吐尔干艾力·阿吉
-
-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肝囊型包虫病的疗效.方法 在万方医学、维普、知网、PubMed、ScienceDirect、Web of Science等文献平台以"肝囊型包虫病"、"细粒棘球蚴"、"手术"、"开腹手术"、"腹腔镜"、"微创手术"、"hepatic cystic echinococcosis"、"echinococcosis","liver or hepatic","laparoscopic or minimal invasive"为关键词检索2010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文献.对纳入研究的文献中关于术中指标(如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复发率等相关数据进行提取并进行荟萃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9 篇,其中2 篇前瞻性研究,7 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共纳入1 031例患者,腹腔镜组272 例,开腹组759 例.荟萃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组低于开腹组(OR = 1.64,95%CI:1.10~2.45,P<0.05),其中切口相关并发症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 =2.81,95%CI:1.03~7.70,P<0.05),腹腔镜组住院时间少于开腹组(SMD= 1.21,95%CI:0.47~1.96,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后胆漏、残腔感染及积液、术后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严格把握腹腔镜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肝囊型包虫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
-
-
索郎多杰;
巴桑顿珠
-
-
摘要: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对肝囊型包虫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20年1月间该院行手术治疗的50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比较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术后恢复及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157.9±38.7)min,明显长于开腹组的(120.6±24.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57,P0.05);两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5,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肝囊型包虫病相比传统开腹手术,具有患者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特点,但实施时需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
-
-
艾尼娃·克然木;
阿地来古丽·艾音丁;
李万富
-
-
摘要:
目的 研究微创手术治疗小儿肝囊型包虫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16年1月—2019年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98例肝囊型包虫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采用肝包虫内囊摘除术+外囊次全切术治疗,其中对照组(n=49)和观察组(n=49)分别采用传统开放术、腹腔镜下手术.对两组患儿的包虫囊肿、术中情况、术后情况、术后1个月内疼痛情况、术后24个月内并发症情况和术后24个月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增大,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时间、术后带管天数、术后住院时间均减小,住院费用和后1个月内疼痛评分优良率均升高,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胸腔积液和切口感染发生率均减小,患儿术后24个月的临床有效率升高,临床复发率降低,差异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肝包虫内囊摘除术+外囊次全切术治疗肝囊型包虫病,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胸腔感染的发生率,缓解术后疼痛,促进术后康复,减少术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
王沙沙
-
-
摘要:
目的:分析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肝囊型包虫病患者围术期护理的实践效果.方法:2019年2月-2020年12月期间,从本院抽取85例肝囊型包虫病患者(观察组),围术期进行加速康复外科护理,2017年12月-2019年1月期间,从本院抽取85例相同疾病患者(对照组),围术期进行常规护理,比较不同时间段下的VAS评分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统计相关指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无差异(P>0.05),在术后1d、术后2d、术后3d,观察组的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BI评分无差异(P>0.05),在术后1d、术后2d、术后3d,观察组的B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排便时间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肝囊型包虫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在围术期护理工作中,利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方可以优化相应的指标,减少患者疼痛,有利于提升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值得应用.
-
-
-
-
冉博;
吐尔干·艾力;
邵英梅;
玉苏甫;
李海涛;
排组拉;
蒋铁民;
郭强;
张瑞青;
温浩
- 《第十届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2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91例14岁以下(包含14岁)肝囊性包虫病患儿,对小儿肝囊型包虫病术后并发症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寻找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方法:分别对患者性别、体征、有无胆漏、肝包虫囊肿个数、肝包虫囊肿破裂、有无合并其他脏器包虫、包虫大小、术式与术后并发症相关性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术后共有26例患儿发生并发症,单因素统计分析显示术后发生并发症与腹痛、包虫胆漏、包虫囊肿破裂相关,P<0.05;其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进行单因素分析时未控制其他因素干扰,将P小于0.1的变量纳入到多因素回归模型,进行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腹痛、包虫胆漏、包虫囊肿破裂变量有统计学意义,并且是危险因素. 结论:患者性别、体征、肝包虫囊肿个数、有无合并其他脏器包虫、包虫大小、术式不是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因素,腹痛、术中包虫囊肿合并胆漏和包虫术前破裂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