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肛瘘切除术

肛瘘切除术

肛瘘切除术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45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689620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中国肛肠病杂志、结直肠肛门外科、中外医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第十一届全国烧伤创疡学术会议、第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大肠肛门病学术会议等;肛瘘切除术的相关文献由286位作者贡献,包括左志贵、张琳、张祎等。

肛瘘切除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3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89620 占比:99.98%

总计:689765篇

肛瘘切除术—发文趋势图

肛瘘切除术

-研究学者

  • 左志贵
  • 张琳
  • 张祎
  • 任东林
  • 何德秀
  • 倪士昌
  • 刘迪
  • 宋华羽
  • 徐昶
  • 李丹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彦斌; 沈家华; 李翠娟; 刘琳
    • 摘要: 目的分析肛瘘合并内痔患者同期行肛瘘切除术及内痔套扎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1月收治的80例肛瘘合并内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术式分为两组,观察组行肛瘘切除术和内痔套扎术,对照组仅行肛瘘切除术。对比两组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肛缘肿胀评分及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对照组发生率为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出血、肛缘水肿、肛周瘙痒例数均少于对照组。结论肛瘘合并内痔患者同期行肛瘘切除术及内痔套扎术治疗,临床疗效确切。
    • 祁洪波
    • 摘要: 目的:探讨为接受肛瘘切除术后的患者使用泰绫可吸收性止血纱布进行止血的效果.方法:将在满洲里市人民医院接受肛瘘切除术的7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这些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肛瘘切除术.手术完毕后对两组患者的创口均进行缝合及电凝止血.在此基础上,为参照组患者使用凡士林纱布进行创口填充,为研究组患者使用泰绫可吸收性止血纱布覆盖创口.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出血量、术后过敏的发生率、术毕至出血停止的时间及术毕至创面愈合的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术后的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患者,其术后过敏的发生率低于参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患者术毕至出血停止的时间及术毕至创面愈合的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患者,P<0.05.结论:为接受肛瘘切除术后的患者使用泰绫可吸收性止血纱布进行止血的效果显著,可减少其术后的出血量,降低其术后过敏的发生率,促进其创面愈合.
    • 祖连平
    • 摘要: 目的:探讨并分析用肛瘘切除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肛瘘伴混合痔的效果.方法:选择泗洪县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肛瘘伴混合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联合手术组(25例)与肛瘘切除术组(25例).用常规的肛瘘切除术肛瘘切除术组患者进行治疗,用肛瘘切除术联合外剥内扎术对联合手术组患者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联合手术组患者治疗的优良率高于肛瘘切除术组患者,其手术的时间长于肛瘘切除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用常规的肛瘘切除术治疗肛瘘伴混合痔相比,用肛瘘切除术联合外剥内扎术治疗此病虽然会延长患者手术的时间,但能提高其临床疗效,且不会增加其术中的出血量和术后的并发症,也不会延长其术后恢复的时间.
    • 孙怀庆; 海来阿米
    • 摘要: 目的:对高位肛瘘患者联合应用肛瘘切除术+挂线法治疗,并分析其有效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9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高位肛瘘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应用常规肛痿切除术治疗;观察组30例,应用肛瘘切除术+挂线法治疗.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80.00%,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创面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肛瘘切除术+挂线法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缩小创面面积,缩短愈合时间,治疗效果更佳.
    • 熊国华
    • 摘要: 目的:探讨肛瘘切除术联合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20年2月江西省丰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高位肛瘘患者4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肛瘘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常规肛瘘切除术联合挂线法治疗.观察疗效、平均创面面积、伤口平均愈合时间、肛门功能评分以及术后疼痛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观察组平均创面面积较小,伤口平均愈合时间较短,肛门功能评分较低,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4 h、术后7 d时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肛瘘切除术联合挂线法治疗能够提高高位肛瘘的临床疗效,缩短伤口平均愈合时间,减小创面面积,降低术后肛门功能评分和疼痛评分,应用价值较高.
    • 张琳; 曾智辉; 黄莉
    • 摘要: 目的 探究低位肛瘘患者采用藏线缝合法治疗的价值.方法 90例低位肛瘘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观察1组和观察2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藏线缝合法治疗,观察1组患者采用肛瘘切除术治疗,观察2组患者采用肛瘘切开术治疗.对比三组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切口宽度)、临床疗效、恢复状况(住院时长、愈合时长及瘢痕宽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长长于观察1组和观察2组,切口宽度小于观察1组和观察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愈合时长及瘢痕宽度均短于观察1组和观察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33%,显著低于观察1组的23.33%和观察2组的3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藏线缝合法在低位肛瘘患者治疗中合理应用,可显著提升疗效,减少感染的发生,促使切口良好愈合,缩短愈合时长,且瘢痕宽度短,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邓军辉
    • 摘要: 目的 分析比较肛瘘切除术与切开挂线术对肛瘘患者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肛瘘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将采用肛瘘切除术治疗的患者42例作为A组,将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的患者38例作为B组.比较两组术后创口愈合时间与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Wexner评分、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 4,IL-4)、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水平.结果 A组创口愈合时间为(20.86±3.33)d,明显短于B组的(24.28±4.5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56,P=0.000).术前,两组VAS、Wexn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VAS、Wexner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且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IL-4、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IL-4、IL-6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A组水平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传统的切开挂线术比较,肛瘘切除术利于促进创口愈合,减轻术后疼痛,促进肛门功能改善,且引发的炎症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杨凯; 杨燕; 曹安会; 苗军; 李毓敏; 侯漫; 何春兰
    • 摘要: 目的 探讨肛瘘切除术联合挂线法治疗高位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20年9月期间我科收治的高位肛瘘患者参与研究调查,并抽取其中的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50例.其中实施常规肛瘘切除术的设为对照组,而实施肛瘘切除术+挂线法的设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创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创面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治愈率与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高位肛瘘患者在接受肛瘘切除术+挂线法治疗后,可全面提高临床疗效,促进创面快速愈合,减小创口面积,加快术后康复效率,值得推行.
    • 于东川
    • 摘要: 目的 探究在进行高位肛瘘患者治疗时,将肛瘘切除术与挂线法应用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7年2月—2020年9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该时段68名我院中收入的高位肛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两组均分,单组样本量设置为34名,分别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单纯应用肛瘘切除术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将肛瘘切除术联合挂线法应用于患者治疗中,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状况进行记录,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在实验结果中显示相较于对照组来说,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更优,并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更低,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进行肛瘘患者的治疗时,将肛窦切除术联合挂线法应用于患者的治疗中,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病情,在临床上可用价值较高,值得进行进一步推广.
    • 周祥武; 刘序; 丁洪亮; 陈贵进; 康慧鑫
    • 摘要: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血小板凝胶(PG)促进肛瘘切除术后创面愈合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40例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研究组创面予以PRP局部注射联合PG覆盖治疗后以凡士林纱布覆盖,对照组创面以凡士林纱布条填塞.比较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及早期创面渗液量.结果 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及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24 h,研究组创面渗液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RP局部注射联合PG覆盖治疗有助于促进肛瘘切除术后创面愈合,减少早期创面渗液量.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