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用牛
肉用牛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259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农业经济、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6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9584篇;相关期刊115种,包括肉品卫生、当代畜禽养殖业、中国牛业科学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三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吉林省畜牧兽医学会2007学术年会、第七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等;肉用牛的相关文献由350位作者贡献,包括郭群、陈仁杰、卢明华等。
肉用牛
-研究学者
- 郭群
- 陈仁杰
- 卢明华
- 孙国凤
- 杨文友
- 殷元虎
- 毛文星
- 王存国
- 白虹
- 童碧泉
- 苏效良
- 郑延平
- 刘子刚
- 向白菊
- 姜军
- 张健
- 张闯
- 李福星
- 李静霞
- 王盛发
- 田允波
- 蒋安
- 谈飞
- 赵德兵
- 赵树荣
- 邢鹏飞
- 陈静
- 雒自全
- 马志鹏
- 骆志安
- 高立芳
- 魏登山
- 黄德均
- Alencar M M
- Ander.G
- B.J.M.霍兰德
- Baleseng L B
- Bender R W
- Brink K R
- CHEN jing
- Chaves A S
- Combs D K
- Cook D E
- Erickson G E
- FeijóG L D
- Friend M A
- GAO Li-fang
- Greenquist M A
- HUANG De-jun
- JIANG An
-
-
胡玉灵
-
-
摘要:
犊牛哺乳期是正常发育成长的关键阶段,需要加强对犊牛的饲养管理,按照犊牛哺乳期发育特点科学培养,对犊牛合理管理,积极做好疾病预防工作,更有利于肉用牛、产乳牛的培养。因此,养殖过程中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十分关键,直接关系到养殖的经济收益。1哺乳喂养哺乳期犊牛是指4~60日龄的犊牛,循序渐进增加常乳量,达到40日龄左右逐渐减少,增加颗粒料等,至完全断奶。
-
-
-
-
摘要:
近日,“华西牛”肉牛新品种发布会在云南昆明举行。“华西牛”是历经43年的杂交改良和持续选育,形成了当前体型外貌一致、生产性能较突出、遗传性能稳定的专门化肉用牛新品种。该品种的育成打破了当前我国肉牛核心种源严重依赖进口的局面。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李俊雅研究员介绍:“‘华西牛’既适应我国的牧区、农区以及北方农牧交错带,也适应南方草山草坡地区。成年公牛体重达900千克,成年母牛体重550千克以上,屠宰率62.39%,净肉率53.95%,平均育肥期日增重达1.36千克,主要生产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
-
-
王小涛
-
-
摘要:
黄牛是我国固有的乳肉、役乳兼用牛品种,具有耐粗饲、适应性强、抗病力强、放牧性能优良等特点,常见的秦川牛、南阳牛、鲁西牛、晋南牛等均属于黄牛,故全国范围内均有饲养。为了促使畜牧业朝着高效、健康、可持续方向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牛肉的需要,需要对固有的黄牛品种进行改良,使其在一定条件下朝着肉用牛的方向发展,提高养殖效益,加快黄牛的生长发育,减少疾病的发生,而黄牛品种的改良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持。因此,笔者简单叙述了几种常见的提升黄牛品种改良效果的技术以及如何应用相关技术进行积极推广。
-
-
-
-
-
摘要:
在肉牛养殖过程中,会出现饲料利用率低的情况,主要由以下四方面因素造成,要注意避免。1.品种因素。品种不良会导致肉牛的遗传差异,出现不同的性状,因此,其饲料利用率也有所不同。专门的肉牛品种一般具有生长速度快、早熟、增膘明显等特点。目前,我国主要的肉用牛为黄牛,黄牛的适应能力及消化能力都比较强,但是饲料利用率比较低。因此,要使用纯种肉牛与黄牛的杂交品种,其饲料利用率、净肉率等都远高于黄牛。
-
-
-
那锦文;
马东伟
-
-
摘要:
肉牛养殖不仅仅实现了当地农民生活水平的改善与提升,同时也有力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进一步做好肉牛养殖,开创肉牛养殖的崭新局面尤为重要.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文章以"肉牛繁殖技术"为主要研究对象,就如何进一步做好肉牛繁殖,实现更加理想的经济收益展开深入、细致的探讨与分析,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
-
张红梅
-
-
摘要:
山西省榆社县70年代就已经是全国商品牛生产基地县,并且是全国肉羊生产重点县,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提高,社会对于肉牛的需求越来越高.之前榆社县肉牛养殖散养户居多,规模较小,养殖技术落后,养殖的环境和自然资源也越来越匮乏,在养殖肉牛的时候,对周围的环境造成了不小的污染.所以现在需要推广应用新的科学的肉牛养殖技术.面对这个问题,榆社县技术人员针对万余头肉牛采取了各种措施,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和实践之后,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
-
段明琴
-
-
摘要:
自2007年来,仁和镇兽医站全面加强冻改技术推广应用,合理布局配种站点,从防疫队伍中选拔技术骨干,通过专业技术跟班培训形式,全面掌握冻精改良技术,实施异地输精上门服务的推广模式,冻改辐射面为全镇20个村委会及周边乡镇,配种数量逐年增加,受胎率得到明显提高,养殖户效益增加,牛冻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
-
李伟;
殷元虎;
韩永胜;
丁得利
-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第七届技术交流大会》
| 2017年
-
摘要:
黑龙江省秸秆资源丰富,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可以扩大饲料来源,节约粮食.秸秆饲料还有方法简便,制作成本低,制作季节长,不与农业争劳力,不受季节限制等优点.为此,秸秆微贮饲料对肉用牛生长发育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有效提高了秸秆微贮的粗蛋白含量,比当地秸秆提高3.06%,并且粗脂肪含量提高0.68%.试验组每头牛每天增加收入0.05元.选取本地架子牛14头,年龄均为一周岁以上的青年公牛,体重≥150公斤.本实验在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科研基地肉牛舍进行.肉牛随机分2组,1个处理组(使用秸秆微贮+精饲料),一个对照组(使用秸秆+青贮+精饲料).每组7头牛,共计7×2=14头肉牛.饲养试验为期2个月,预试期1周,共计67天.除饲喂日粮的组成外,两组肉牛饲养管理方式完全相同.对肉牛进行口蹄疫、布氏杆菌病和结核病检查,并在正式催肥前进行驱虫健胃.经过微贮发酵和添加发酵物处理后,有效提高了秸秆微贮的粗蛋白含量,比当地秸秆提高3.06% ,并且粗脂肪含量提高0.68%。试验组每头牛每天增加收入0.05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