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突发事件
网络突发事件的相关文献在2007年到2022年内共计99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政治、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3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344825篇;相关期刊64种,包括陕西行政学院学报、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公安研究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5应急管理研讨会、第十二届沈阳科学学术会议、2010年应急管理国际研讨会等;网络突发事件的相关文献由174位作者贡献,包括于伟仁、卢忠宇、张日崇等。
网络突发事件—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44825篇
占比:99.98%
总计:344902篇
网络突发事件
-研究学者
- 于伟仁
- 卢忠宇
- 张日崇
- 张侃
- 佘廉
- 怀进鹏
- 李建欣
- 谢晶仁
- 叶金珠
- 俞晓明
- 兰巨龙
- 刘安安
- 刘悦
- 卜佑军
- 史存会
- 姚建惠
- 宋丹
- 张勇东
- 张建辉
- 曹敏
- 朱运昌
- 李天宝
- 李婧
- 李雪
- 熊光清
- 王维
- 王雨
- 程学旗
- 窦睿彧
- 胡春明
- 谌红蕾
- 陈庶樵
- 黄洪
- 丁书恒
- 于佳慧
- 于健
- 于瑞国
- 仲丽君
- 任力伟
- 何雪琴
- 侯雷
- 傅鑫媛
- 储节旺
- 兰晓峰
- 冯娟
- 刘功申
- 刘国伟
- 刘国芳
- 刘德安
- 刘盼盼
-
-
-
易忠梅
-
-
摘要: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高校网络突发事件时有发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工作的"生命线",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域研究高校网络突发事件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文章从高校网络突发事件的定义界定和特征出发,通过分析目前思想政治教育介入高校网络突发事件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深入阐述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网络突发事件治理中的"预、育、愈"功能价值.
-
-
李婧
-
-
摘要:
融媒体时代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独特传播语境,使大学生拥有了更多表达和交流的渠道和机会,但也极易造成其对网络舆情的极端化认知和处理。因此,在高校突发事件中如何形成对网络舆情的正确引导,成为当前的热点。通过分析融媒体时代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特征、舆情演变过程,提出融媒体时代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响应策略。
-
-
张梅;
丁书恒;
刘国芳;
徐亚珍;
傅鑫媛;
张巍;
辛自强
-
-
摘要:
在网络突发事件的产生和传播中,人们往往更关注负面信息的加工和传递,存在负性偏向。本研究依据事件酝酿、爆发、蔓延阶段的特征,构建心理机制模型,通过3项研究分别检验了信息内容、信息加工和信息传递中负性偏向的产生和发展。结果表明,负性偏向不仅产生于网络突发事件的源头语篇中,还产生于个体信息加工和人际信息传递过程,表现为个体对负性词汇更好的记忆效果及更高的辨别力,以及网民间对负性信息的选择性传递和对模糊信息的负性解读。研究有利于认识网络突发事件信息传播规律,科学应对舆情危机,创新网络治理。
-
-
-
-
-
邓海卓
-
-
摘要:
截止到2016年6月,我国网民总人数已达到7.1亿,网络普及率超过51%.在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缺的交流平台时,网络突发事件频发也成为社会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网络突发事件的群体性、突发性、及时性等特点将社会或生活的小事发展成影响全社会甚至影响全球的大事件,成为对社会秩序不可忽视的影响力量.本文主要介绍了网络突发事件的定义和特征,并针对我国目前对网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找出完善方法.
-
-
-
唐晓彬;
周志敏;
董莉
-
-
摘要:
通过互联网以及社交平台的数据监测社会突发异常事件是当前社交网络传播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大数据背景,对网络突发事件动态监测算法进行了创新性研究.论文首先介绍了常用的几种网络动态监测算法,并指出了其在社交网络中应用的局限性,提出了基于Kleinberg的改进算法,最后用改进的算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改进后的算法通过给定合理的调节参数,能迅速准确地监测到网络异常状况的发生,从而不仅避免了传统主观上直接通过突发事件出现的频次来划定临界值的不科学性和直接使用微博量排行榜方式所产生的时间上的滞后性,也避免了直接通过划定一个固定的微博增加量来判断是否有异常事件发生的不合理性.本文在大数据背景下为网络突变事件的动态监测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为政府加强网络安全建设、优化网络监管模式、净化互联网环境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
-
李晗
- 《第十二届沈阳科学学术会议》
| 2015年
-
摘要:
随着互联网在全世界的快速发展,网络突发事件近年来频发.在高校,网络突发事件的发生常常会影响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危及师生员工的正常工作、生活与学习,破坏和谐校园的构建.本文从高校网络突发事件的含义和三个特征,即事件参与者的开放性与事件的强扩散性、事件参与者的隐蔽性与事件的低可控性、事件发展的复杂性与事件的广泛影响性切入,分析高校网络突发事件态势感知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最终从高校网络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系统建设的架构设计方面来提出解决应对之策.
-
-
-
庞宇
- 《2015应急管理研讨会》
| 2015年
-
摘要:
目前中国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突发事件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网络介入事件发展的全过程,无疑会增加社会的动荡指数.社会情绪根源于社会矛盾,消极和积极的社会情绪交织在突发事件中,政府相关部门处置事件难度加大.分析总结社会情绪演变的规律和特征,从社会心理维度关照事件的涉事主体以及网民的情绪和心理,从而有效引导网民的负面情绪,降低事件的发酵和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