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临终

临终

临终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366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中国文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48篇、专利文献18篇;相关期刊252种,包括上海预防医学、国际护理学杂志、全科护理等; 临终的相关文献由583位作者贡献,包括余敏、姜宏宁、万献尧等。

临终—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48 占比:95.08%

专利文献>

论文:18 占比:4.92%

总计:366篇

临终—发文趋势图

临终

-研究学者

  • 余敏
  • 姜宏宁
  • 万献尧
  • 刘宇鹏
  • 杨波
  • 龙霖梓
  • 卢爱京
  • 孙彦文
  • 张华英
  • 张洁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郭红艳; 李永刚; 王玉英
    • 摘要: 目的探讨ICU临终患者家属的预期性悲伤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ICU家属预期性悲伤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2020年1月至12月在北京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ICU临终患者中选取家属160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预期性悲伤量表(anticipatory grief scale,AGS)、中文版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20(twenty-item Toronto alexithymia scale,Tas-20)、McGill生存质量量表(McGill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MQOL)进行调查。结果共145名患者家属完成研究;ICU临终患者家属预期性悲伤得分为(87.37±8.31)分,述情障碍得分为(56.62±7.73)分,患者生存质量得分为(43.56±7.69)分;ICU临终患者家属预期性悲伤与述情障碍得分呈正相关(r=0.411,P<0.001),与患者生存质量呈负相关(r=-0.366,P<0.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属性别、年龄、与患者的关系、述情障碍和患者生存质量是ICU临终患者家属预期性悲伤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共解释方程变异的65.7%。结论ICU临终患者家属的预期性悲伤处于较高水平,ICU医护人员需关注重点人群,有针对性开展临终关怀干预,以帮助患者家属顺利度过困难时期,促进其身心健康。
    • 董阳; 李晓玲
    • 摘要: 文章在介绍相关概念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内外预立医疗照护计划实施现状,分析了我国实施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国内安宁疗护及预立医疗照护计划相关研究与实践的开展提供参考。
    • 李明珠; 朱宇; 袁亚美; 马菲菲; 张传英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护生护理临终患者心理体验和感受的质性研究,为优化临终关怀教育和临床实践提供借鉴。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Ovid、CINAHL、PsycINFO、万方、维普、中国知网(CNKI)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中关于护生护理临终患者体验的质性研究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2月。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质量评价标准(2016版)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利用汇集性整合方法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提炼出50个主题,归纳形成10个类别,合成4个整合结果,分别是护理与成长、情感体验、障碍与应对、助力与需求。结论护生参与临终关怀并得到成长,其参与过程中的负性情绪应得到重视和引导,护理管理者和护理教育者应加强死亡教育,改善临终护理组织氛围,为护生积极参与临终护理实践创造条件。
    • 王明辉; 余玥蓂; 刘汝金; 刘宏; 沙蕊; 刘茜; 刘艳新; 宁晓红
    • 摘要: 目的基于北京市蒲黄榆社区居家安宁疗护实践经验,探讨社区居家安宁疗护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北京市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安宁疗护团队评估的安宁疗护准入病例及接受居家安宁疗护的病例。总结居家安宁疗护患者的临床特点、安宁疗护服务情况及离世地点。结论蒲黄榆社区提供的居家安宁疗护服务共24例,对象以恶性肿瘤患者为主(18例,75.0%),疼痛为最常见症状(12例,50.0%)。患者通过门诊、上门服务、微信随访多种形式接受安宁疗护服务。每例患者平均每周服务时长为(2.8±1.7)h。已离世的患者中57.9%(11/19)在家中离世。结论蒲黄榆社区居家安宁疗护具有较稳定的患者来源,团队成员可提供多种居家安宁疗护服务,大部分有居家离世愿望的患者可实现居家离世,该社区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模式具有一定可行性。
    • 刘汝金; 王明辉; 余癑; 刘宏; 沙蕊; 刘茜; 刘艳新; 宁晓红
    • 摘要: 社区居家安宁疗护以社区为单位,社区服务中心及家庭医生团队为核心,为临终患者提供全方位照料与支持,减轻患者痛苦,满足患者居家临终与离世的意愿。蒲黄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9年底建立“协和-蒲黄榆联动”的居家安宁疗护模式,至今该模式已经过一定的实践与完善,本文将介绍该居家安宁疗护服务模式。
    • 王娟; 冯永萍
    • 摘要: 目的:观察安宁疗护用于肿瘤病房临终癌症病人护理中的护理效果.方法:利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我院收治的54例临终癌症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发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方式,实验组采用常规护理+安宁疗养的方式,每组各有27例患者,通过比较两组护理的效果来下定结论.结果:在护理之前,SDS,SAS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SDS,SA S,以及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的得到改善,并且实验组的结果优于对照,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通过给予肿瘤病房临终癌症病人进行安宁疗护的方式能够明显的改善病人的消极情绪,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效果是十分显著的,该项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 陆春祥
    • 摘要: 倪文节公曾说:贫贱人一无所有,临终脱去一厌字。富贵人无所不有,临终带去一恋字。脱掉厌字,如释重负,拔去病根。带一恋字,如套枷锁,更留下恶种。贫虽贫,结局却算不错,总算解脱了!富虽富,结局却远不如贫,人都没了,还留恋什么呢?只会死不瞑目。这样说,虽有些绝对,却也不无道理。贫能伤人,富亦累人,但无论贫富,结局都一样,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耐得住贫,未必是一件坏事。《陆叟沈万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 刘颖; 庞华容; 缪艳; 刘朝霞; 王月; 毕成玉; 王子娟; 冷小玲; 包敏; 赖建红
    • 摘要: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生命质量、癌症症状、负性情绪以及对死亡的态度,为开展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的死亡认知教育提供相关参考.方法:本研究设计为横断面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式选取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在我院介入和综合内科住院治疗的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145例,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安德森症状评估量表(MDAS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和死亡态度描绘量表(DAP-R)分别对患者的生命质量、癌症症状、负性情绪以及对死亡的态度进行测评.结果: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的总体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评分以及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社会关系领域、环境领域和精神/宗教信仰领域评分均明显低于常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90%)的前4位症状依次为:疼痛(99.21%)、食欲减退(98.20%)、疲劳(94.15%)和睡眠不安(91.11%);而症状强度最显著(>5分)的前5位症状依次为:疲劳、疼痛、苦恼、健忘和睡眠不安.焦虑检出率为69.66%(101/145),其中,轻度焦虑31例、中度焦虑55例、重度焦虑15例;抑郁检出率为72.41%(105/145),其中,轻度抑郁29例、中度抑郁62例、重度抑郁14例.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平均得分均处于中度水平.患者的死亡恐惧维度均分最高(4.52分),其次为死亡逃避(3.04分),再次逃离接受(2.85分).结论: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生命质量低下,癌症症状明显,多数存在焦虑抑郁情绪,面对死亡多为恐惧、逃避和逃离的态度.
    • 卢小雪; 杨鸥; 陆淀; 赵勇
    • 摘要: 目的 以上海某老年护理医院为例,分析影响老年患者临终抢救方式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在上海某老年护理医院长期住院疗护218例死亡的老年患者资料.将终末期老年患者的临终治疗方式分为3组:A.积极治疗组;B.维持治疗组;C.放弃治疗组.通过对性别、年龄、民族、经济、住院期间恶病质、直系亲属、医保、婚姻状态等因素进行分析,确定其影响有无意义.结果 本研究显示终末期老年患者选择维持治疗的人最多(44.33%),其次是放弃治疗和积极治疗(37.16%、16.51%);终末期老年患者临终治疗选择不受性别、民族、直系亲属、医保、婚姻状态等因素影响(P>0.05),而受年龄、经济、住院期间恶病质等因素影响(P80岁患者家庭中,临终治疗选择放弃治疗的人数最多(48.98%);经济良好和经济中等的家庭选择维持治疗的人数最多(51.35%、53.93%),而经济差的家庭选择放弃治疗的最多(67.27%);对于住院期间不合并恶病质患者,选择积极治疗和维持治疗人数最多(26.73%、57.43%),对于合并恶病质患者选择放弃治疗人数最多(55.56%).结论 终末期老年患者临终抢救方式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年龄>80岁、经济条件差、住院期间合并恶病质的患者更倾向于放弃抢救.
    • 刘瑞娟
    • 摘要: 目的 针对肿瘤临终患者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其开展安宁护理与聚集模式干预,以探讨上述两种方式联合干预对患者主要照顾者RSS评分等影响.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本院接受治疗的肿瘤临终患者照顾者35例研究对象,入组人群均为2018年12月—2019年6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肿瘤临终患者的主要照顾者,所有照顾者采用随机数组法入组,按照所行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18)及研究组(n=17).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研究组实施安宁疗护与聚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心理状态及RSS评分.结果 ①护理前,两组主要照顾者心理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中、护理后,研究组主要照顾者心理状态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②研究组主要照顾者R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采用安宁疗护联合聚焦模式可有效缓解肿瘤临床患者的主要照顾者的负性心理情绪,并最大限度减低心理应激反应,临床上应广泛采用该联合方式对类似情况者进行干预.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