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临床化学检验

临床化学检验

临床化学检验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67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69009篇;相关期刊45种,包括科学与财富、健康之路、中国保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华医学第九次全国检验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国医院协会临床检验管理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临床检验实验室管理学术会议、2016年全国临床化学检验室间质量评价大会等;临床化学检验的相关文献由104位作者贡献,包括刘学通、万辉、余海等。

临床化学检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6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69009 占比:99.97%

总计:169067篇

临床化学检验—发文趋势图

临床化学检验

-研究学者

  • 刘学通
  • 万辉
  • 余海
  • 吴伟平
  • 唐玉海
  • 宋耀虹
  • 张勤
  • 景永宏
  • 朱文芳
  • 聂小莲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素梅
    • 摘要: 目的 探讨在临床化学检验中影响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因素及解决对策.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80份存在异常检验结果的标本及80份正常检验标本,分别将其归为实验组与常规组.观察并统计对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并提出相应解决对策.结果 实验组样本延迟送检、患者未按相关规定准备、样本质量不合格及样本采集不合格因素发生率均比常规组高,x2=14.675、9.014、13.701、22.227(P<0.05).在实验组80例分析前质量异常标本中,CO2结合力异常发生率最高,达28.75%,其次分别为Cl-(30.00%)、K+(21.25%)及Na+(20.00%).结论 在临床化学检验中,对其分析前质量造成影响的因素较多,主要与样本延迟送检、样本采集不合格等因素有关,可见要想确保样本质量,在分析前展开质量控制的同时,还需医务人员及患者共同配合.
    • 张志超
    • 摘要: 目的:分析探究影响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与对策.方法:选取本院40例检验结果异常样本作为研究组,另随机选取40例检验结果正常的样本作为参照组,开展本次研究,纳入时间为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应用Microsoft VFP 6.0软件建立数据库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影响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相关因素并制定出相对应的策略.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样本采集不规范发生率、样本质量不合格发生率、患者没有按规定准备发生率和样本延时送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40例送检结果异常主要体现在Na+、Cl-、K+和CO2结合力异常低.结论:影响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本采集不规范、样本质量不合格、患者没有按规定准备和样本延时送检等多项内容,根据统计结果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意义重大.
    • 桂瑞丰; 陈国强
    • 摘要: 目的 探究影响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以及提高分析前质量的对策.方法从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送检的临床样本中,随机选择77例检验结果异常的样本作为研究组,另随机选择同期送检的正常结果样本77例作为对照组.用Microsoft VFP6.0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并将检验的合格率作为临床化学检验的质控标准.结果患者没有按规定准备、样本采集不规范、样本延时送检、样本适量不合格,这四种因素对分析前质量的影响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对研究组患者异常的77例送检样本进行具体的分析,主要表现为Na+、K+、Cl-异常低,CO2结合力异常低.结论患者没有按规定准备、样本采集不规范、样本延时送检、样本适量不合格,这四种因素对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影响较大.
    • 刘艳萍
    • 摘要: 目的:探讨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临床样本的检验过程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分析化学检验环节出现差错的共有191份。②在化学检验环节出现差错的191份样本中,于检验分析前出现差错的有110份(57.59%),于检验分析中出现差错的共有48份(25.13%),于检验分析后出现差错的共有33份(17.28%)。③影响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主要因素为采样操作不规范、样本送检延时和患者未按规定准备样本。结论:患者、护理人员和检验人员相互配合是确保化学检验结果及时、准确的前提条件。
    • 李江; 于雪莹; 张铁; 李囡; 曹宁; 周允; 韩呈武; 湛玉良; 曹永彤
    • 摘要: 基于ISO 15189认可工作建立的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可以对医学实验室临床检验工作中的不同阶段、不同要素进行质量控制.根据实验室临床化学检验领域在ISO 15189认可工作中的实践经验,阐述了实验前、中、后各阶段中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要素的质量控制工作和经验总结,以促进临床化学检验领域及整个医学实验室的质量管理工作.
    • 孙政
    • 摘要: 目的,分析临床化学检验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681例住院患者的681份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检验质量标准,评价并统计不合理的检验结果。结果,共统计出不合理检验结果27份,占比3.96%;其中,因血液标本采集造成的不合理检验结果共15份,占比2.20%;因血液标本处理造成的不合理检验结果共12份,占比1.76%。结论,血液标本的采集和处理过程对临床化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应采取正确的采血方法与处理对策,以避免检验误差,确保检验质量。
    • 钟熙
    • 摘要: 为了更有效地提高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从而提高临床化学检验工作效率及质量,该文研究就影响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进行详细的研究分析,并根据其影响因素提出具体改善对策,为日后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工作提供更多依据.
    • 符金丽
    • 摘要: 探讨影响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因素,提出解决策略。方法:接收2015年1-10月医院化学检验样本,并筛选,从中选取36份在检验分析前质量受到影响的样本,以此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再选取40份正常样本(对照组)。通过Microsoft VFP6.0将这些样本建立起相应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和分析所选取的数据。结果:影响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因素主要由于采集行为不规范、延时了送检时间、质量低下、患者准备不规范等,占比较大,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这种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析前质量对于样本检验影响较大,为了解决该问题要构建相应的综合分析前质量管理体系、切实增强和临床的沟通,消除分析前质量影响因素,保证所需要检验的样本质量。
    • 刁慧平
    • 摘要: 通过分析样本数据,研究临床化学检验分析前质量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 靳伟东; 王宇; 兰凯; 刘天尧
    • 摘要: 目的 对比应用条形码前后,临床化学检验差错发生的情况,评价条形码技术在临床化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3年6月,医院正式将条形码大规模应用于临床化学检验之中;第一步,检验医嘱并核对信息,选择合适的条形码;第二步,以条形码采集器采集信息,并上传服务器;第三步,完成采样,核对信息;第四步,分批送检;最后,检验科扫描条形码获得检验信息,按要求操作,上传至数据库. 结果 2013年6月—2014年5月,临床化学检验中重测发生率、漏检发生率、多检发生率、标本混淆发生率、报告内容混淆发生率、报告内信息遗漏发生率、待检时间过长报废率低于2012年6月—2013年5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将条形码大规模应用于临床化学检验之中可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检验差错发生风险.%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bar code technology in clinical chemistry. Methods June 2013, hospital officially to large-scale application of bar code in clinical chemistry; the first step, inspection instructions and check information, select suitable bar code; the second step, to bar code collector to collect information, and upload server;the third step, sampling is completed, check the information; the fourth step, batch inspection. Finally, test, scan the bar code obtained inspection inform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requirements of the operation, upload to the database.Results May June 2013-2014, clinical chemistry test-retest incidence, the incidence of missing, the incidence of inspection and confu-sion specimens incidence, the contents of the report confused incidence, omission of information in the report incidence rate, test time is too long to be scrap rate less than June 2012 to may 2013, the difference i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the application of bar code in clinical chemistry test, and re-duce the risk of inspection errors.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