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粘非织造布
纺粘非织造布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228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化学工业、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25687篇;相关期刊31种,包括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合成技术及应用、合成纤维工业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第20届(2013)中国纺粘和熔喷法非织造布行业年会、2011改性塑料热点技术及产品论坛、中国第18届(2011年)纺粘和熔喷法非织造布行业年会——常州广宇纺熔科技创新研讨会等;纺粘非织造布的相关文献由303位作者贡献,包括周思远、李杰、智来宽等。
纺粘非织造布—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25687篇
占比:99.92%
总计:125791篇
纺粘非织造布
-研究学者
- 周思远
- 李杰
- 智来宽
- 吕大鹏
- 申景山
- 肖红军
- 铃木健一
- 关跃跃
- 陈让军
- 国本尚佑
- 徐克勤
- 曾世军
- 陈立东
- 梁文川
- 濮颖军
- 廖用和
- 横山哲也
- 祝成炎
- 金关秀
- 靳向煜
- 不公告发明人
- 丛奎春
- 久本敬司
- 侯尚民
- 关冈裕佑
- 刘幸幸
- 刘建三
- 刘建林
- 安浩杰
- 山田(译)
- 崔寅鑫
- 川边邦昭
- 市川太郎
- 延俊生
- 张泉城
- 张静
- 朱美芳
- 李世煌
- 李孙辉
- 梁占平
- 王绪华
- 相恒学
- 肖小雄
- 胡泽旭
- 范铭
- 谢继华
- 陈姿晔
- 陈曦
- 陈连忠
- 陈飞宇
-
-
金关秀;
董孟斌;
祝成炎
-
-
摘要:
为预测复合纺粘非织造布的隔音性能,提出基于粗糙集理论和人工神经网络的预测方法。运用属性约简方法对含有10个参数的复合纺粘非织造纤网结构参数集进行降维,得到含厚度、纤维直径和孔隙率的约简集。将上述3个参数作为输入并通过改变隐含层神经元个数建立120个BP神经网络模型,对25个复合纺粘非织造布样本的所有24个频率所对应的透射损失数值进行预测。实验结果显示所有样本透射损失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的总平均值仅为3.47%,其中以隐含层神经元个数为8的模型的预测准确度最高。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厚度、纤维直径和孔隙率能够对复合纺粘非织造布的隔音性能进行准确的预测,印证了粗糙集约简结果的合理性。
-
-
-
张旭
-
-
摘要:
近年来,我国纺粘非织造布生产技术得到了完善,实际生产效率越来越高,获得了很多企业和研究人员的认可,但生产线并丝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本文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纺粘非织造布生产线产生并丝的原因进行总结,并从喷嘴甬道中并丝问题的解决、摆丝器并丝问题的解决、成网机网帘并丝问题解决三方面,论述了纺粘非织造布生产线产生并丝问题的解决措施。
-
-
赵博
-
-
摘要:
结合生产实践,对几种纺粘非织造布的面密度、厚度、细度、克重、断裂强力、断裂伸长、顶破性能、撕裂性能、耐磨性、接触角、力学性能、硬挺度、热收缩性、冷水收缩性、透气性、透湿性、拒水性等进行了测试,并从外观和非织造布纤维形态结构等角度,分析了纺粘非织造布的性能和特点,同时分析比较了不同克重和厚度的试样.通过实验得出了不同克重的非织造布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和较为稳定的结构,发现非织造布的克重、厚度和结构特征等对以上性能影响较大,并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得出纺粘非织造布材料具有独特的性能,适合开发各类功能性产品,在医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
-
卢维山1
-
-
摘要:
对纺粘非织造布防水复合材料加工方式和纺粘非织造布防水复合材料的应用进行了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纺粘非织造布防水复合材料的环保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希望能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以提高该产品的工艺水平。
-
-
邢婉娜(审校)
-
-
摘要:
作为英国唯一的纺粘非织造布生产商,Don&Low公司在其苏格兰Forfar工厂新增了一条3.2m幅宽的Reifenhauser Reicofil4双组分纺粘线,年产能5,000t。RF4生产线也将受益于Reifenhauser最新的数字平台,该生产线将于2019年4月投产。
-
-
金关秀;
杨彬;
祝成炎
-
-
摘要:
为有效预测纺粘非织造布的孔径及其分布,通过改变计量泵频率和网帘频率制备了30种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测取样品的孔径.以计量泵频率和网帘频率为输入,并通过改变隐含层神经元个数建立了7个BP神经网络模型,对孔径和孔径变异系数进行预测.结果表明,7个模型预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均小于5%,其中神经元个数为5的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验证实验的结果进一步印证了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很高的预测准确度.此外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的效果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In order to effectively predict the pore size and distribution of spunbond nonwovens, thirty polypropylene spunbond nonwovens were produced by varying metering pump frequency and mesh belt frequency. The pore size of these samples was measured by digital picture processing technique. By changing the number of neurons in hidden layer, seven back-propagation(BP)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by inputting metering pump frequency and mesh belt frequency. These models were used to predict the pore size and its variation coeffici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s among the predictions of these 7 models are all less than 5%. And when the hidden layer contains 5 neurons,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of this model is the highest, which further proves the high prediction accuracy of BP ANN. Moreover, the prediction of the BP ANN model is more effective than that of th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
-
王娟(审校)
-
-
摘要:
2018年,三井化学将在其泰国的分公司MHM公司利用中空纤维生产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随着纸尿裤产品在东南亚的增长,高性能非织造布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为此,三井化学计划生产在强度和灵活性方面表现优越的材料.
-
-
-
-
摘要:
日本婴儿纸尿裤产量大幅增加,导致非织造布需求量增加,且品质要求提升.许多婴儿纸尿裤生产商采用进口原材料,使2017年非织造布进口量超过日本国产非织造布用量.表1中非织造布用量包括纺粘非织造布和热风非织造布的总量.以2017年为例,日本产非织造布9.57万t,其中纺粘非织造布6.15万t,热风非织造布3.42万t;进口非织造布10.15万t,其中纺粘非织造布9.7万t,热风非织造布0.45万t.
-
-
-
罗俊
- 《第20届(2013)中国纺粘和熔喷法非织造布行业年会》
| 2013年
-
摘要:
本文回顾纺粘非织造布在中国的发展、手术发展历史、及非织造布在医疗卫生领域运用的发展历程,分析了传统医用纺织品与性能、微粒污染对手术的危害,解析医疗领域对一次性非织造布的性能要求,阐述了一次性纺粘非织造布医疗用品发展与创新的责任.
-
-
-
-
李卿
- 《2001年辽宁纺织“入世”对策论坛》
| 2001年
-
摘要:
伴随着人类迈入2000年的匆匆脚步,21世纪正把她极具挑战性的各种机遇展现在世人面前,尤其是中国,将直接面对世纪之交加入WTO后世界经济的新态势.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经济实现了令世人瞩目的高速发展,创造了亚洲乃至世界的奇迹.据专家分析,中国经济长期高速发展的基本动力源,来自于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三个趋势所创造的客观需求和供给潜力.作为近年来发展迅速的中国纺粘非织造布工业,目前亦处于中国经济高增长的稳定发展期的大环境之下;同时,世界经济一体化也使本行业将立即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充分认清目前的经济形势与市场环境,把握好宝贵的发展机遇,努力提高行业的总体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以坚实的技术基础和稳健的发展步伐迎接新的挑战,是中国纺粘业面临的重大任务.本文重要研究内容: 纺粘非织造布工业发展趋势, 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是我国纺粘业面临的重大任务, 21世纪初期我国纺粘技术重点发展方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