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聚丙烯(PP)

聚丙烯(PP)

聚丙烯(PP)的相关文献在1985年到2023年内共计21640篇,主要集中在化学工业、化学、一般工业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1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8076篇;相关期刊75种,包括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吉林化工学院学报、复合材料学报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8届功能性纺织品及纳米技术研讨会等;聚丙烯(PP)的相关文献由23363位作者贡献,包括杨桂生、叶南飚、周文等。

聚丙烯(PP)—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1 占比:0.15%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8076 占比:99.85%

总计:68178篇

聚丙烯(PP)—发文趋势图

聚丙烯(PP)

-研究学者

  • 杨桂生
  • 叶南飚
  • 周文
  • 罗忠富
  • 张师军
  • 张祥福
  • 杨波
  • 陈延安
  • 孙刚
  • 朱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朱雪西; 刘奇祥; 常成; 吴博; 庞承焕; 李卫领
    • 摘要: 以聚丙烯注塑成型样品为例,分别以不同温度对样品进行状态调节、不同升温速率消除样品热历史和不同降温速率冷却对样品进行DSC实验,分析其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不同温度对样品进行状态调节后进行实验,其第一次升温熔融峰温受状态调节温度影响出现先增大后减小,最大偏差2°C,对随后的降温过程和第二次升温过程无影响;以5°C/min至25°C/min的不同升温速率消除样品热历史进行实验,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大,其第一次升温外推熔融起始温度随之减小,减小3.7°C,而熔融峰温和外推熔融终止温度随之增大,其中熔融峰温增大1.2°C,外推熔融终止温度增大3.5°C,对随后的降温过程和第二次升温过程无影响;以5°C/min至25°C/min的不同降温速率冷却进行实验,其外推结晶起始温度、结晶峰温、外推结晶终止温度和随后的第二次升温熔融峰温均随降温速率的增大而减小,其中外推结晶起始温度、结晶峰温、外推结晶终止温度减小8~12°C,第二次升温熔融峰温减小1.6°C。
    • 兰琦; 李亮亮; 梁财; 孟鹤; 陶彬; 刘全桢
    • 摘要: 为研究化工物料颗粒在振动过程中带电特性影响因素及影响规律,采用球形聚丙烯(PP)单/多颗粒在筛分仪内振动带电方式,分别在不同筛分仪振荡幅度、振荡时间、环境湿度以及不同PP颗粒粒径、振动颗粒总数目的条件下,对PP颗粒带电速率及带电饱和量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振荡幅度、振荡时间、环境湿度及颗粒粒径等因素对PP单颗粒静电带电速率及带电饱和量均有重要影响;环境湿度越大,颗粒带电量越小;随筛分仪振幅增加,颗粒振荡摩擦越剧烈,促进了颗粒-筛网壁间电荷转移,颗粒带电量增大;随振荡时间的增加,颗粒带电呈指数型增加并趋于饱和,同时其饱和带电量随颗粒粒径的增大而增大。但颗粒粒径增大,颗粒质量增加,导致颗粒带电荷/质比减小。通过控制粒径及振荡和筛分时间,可合理控制绝缘聚烯烃颗粒产品静电带电量。
    • 陈鸿; 赵健康; 黄凯文; 赵鹏; 欧阳本红; 刘首文
    • 摘要: 聚丙烯(PP)是一种环保型电缆绝缘料,具有较为良好的绝缘性能,且作为热塑性材料具有可回收等优点。但PP的韧性差,在低温下容易发生脆断,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增韧改性。文中在PP中分别添加10%质量分数的乙烯-辛烯共聚弹性体(POE)和氢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弹性体制备共混改性试样,以PP为基体与乙烯(PE)在反应釜内合成共聚改性试样,并测试改性前后PP的结构、理化性能、机械性能和电气性能,发现改性后PP韧性、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提高,但熔融温度下降,介质损耗增加。对比2种改性PP可得,共聚改性PP起始熔融温度更高,在20~80°C下的交流击穿场强更高;共混改性PP的机械性能更优异,高温下的介质损耗更低。综合考虑,共聚改性方式可能更适用于对PP的增韧改性。
    • 支海萍; 张顺花; 许卓
    • 摘要: 为探讨黏土矿物材料(QE粉)改性聚丙烯(PP)共混物的可纺性,以QE粉为改性剂,与聚丙烯填充共混改性制备不同QE微粒质量分数的改性PP切片。采用双柱型毛细管流变仪对改性PP切片的剪切流变性能进行测试表征。通过熔融纺丝法制备改性PP共混纤维,利用扫描电镜、纱线强伸度仪对纤维的形貌及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剂QE粉的加入不改变改性PP共混物流体类型,仍为剪切变稀流体,但增强了其非牛顿性。随着QE粉添加量的增多,QE粉与PP共混后增大了其流动阻力,改性PP共混物熔体的剪切黏度、剪切应力、黏流活化能增大;在260°C,469.58 s的剪切速率下,当QE粉质量分数增至8%时,与纯PP相比,非牛顿指数n值降低了19.62%,剪切黏度增大52.60%,剪切应力也随之增大了67.78%;QE微粒均匀负载在改性PP共混纤维表面,改性后的PP纤维断裂强度与断裂伸长率有所下降。
    • 高晗; 汤赛; 迟祥; 宋晓雪; 韩广萍; 程万里
    • 摘要: 以麦秸纤维为基础原料,SrAl2 O4:Eu2+,Dy3+荧光粉为添加剂,采用热压工艺制备出荧光秸塑复合材料,研究了SrAl2O4:Eu2+,Dy3+荧光粉含量对秸塑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万能力学实验机、荧光光谱仪、同步热分析红外气质仪等表征材料的微观形貌、力学性能、发射光谱及热稳定性,并利用YH-18W台灯测试材料的余辉性能.结果表明,随着SrAl2O4:Eu2+,Dy3+荧光粉添加量的增多,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抗湿胀性能先增后减,均在添加量为15%时性能最优;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和发光强度随着SrAl2O4:Eu2+,Dy3+荧光粉添加量的增多而增强,荧光粉添加量为20%时,复合材料的发光强度最大,达到435 a.u..日光灯照射10 min后,随着SrAl2O4:Eu2+,Dy3+荧光粉添加量的增多,复合材料的余辉初始亮度增强,余辉衰减时间延长.且30min后添加量20%复合材料的余辉亮度较其他材料更强;但与添加量15%复合材料的发光强度和余辉亮度相差不大,发光强度差值仅为53 a.u..综合而言,SrAl2O4:Eu2+,Dy3+荧光粉含量15%的复合材料综合性能最优.
    • 唐宇航; 钱志军; 郭唐华
    • 摘要: 结合汽车的热能管理系统、动力管理系统、空气调节系统等功能件的技术要求特点,详叙了改性聚丙烯(PP)材料在车用功能件的应用现状与实例,总结了部分改性PP材料开发进展,并展望了改性PP材料在车用功能件上应用趋势.
    • 匡莉; 赵志翔
    • 摘要: 从测试角度出发,主要以聚丙烯材料为研究对象,研究样品和方法两大方面各因素对静态热机械试验仪(TMA)测试材料线性热膨胀系数(CLTE)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方面各因素注塑工艺、样条类型、材料热历史、改性填充及裁样位置对材料的CLTE结果有较大影响,测试方法方面各因素升温速率、施加负荷、放置位置及谱图处理方式对材料的CLTE结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对深入研究CLTE测试、辅助开发低CLTE材料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沈海峰; 邵胜栋; 王子路; 郭正虹
    • 摘要: 利用聚乙烯亚胺(PEI)分子中活泼的-NH-与富勒烯(C60)结构中C=C键之间的加成反应,制备了PEI修饰C60杂化物(C60-PEI),并采用FTIR、TEM等测试方法对C60-PEI的分子结构和形态进行表征.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C60-PEI/聚丙烯(PP)复合材料,并对其热性能和阻燃性能进行研究.热失重分析结果表明,C60-PEI可以更有效地发挥C60的自由基捕捉作用,对PP热稳定性的提高效果较C60更明显;氧化诱导测试(OIT)结果表明,C60-PEI/PP复合材料比C60/PP复合材料具有更优异的抗氧性能;微型量热测试也表明,燃烧过程中C60-PEI/PP复合材料比C60/PP复合材料具有更低的热释放量.
    • 牟明明; 袁光明; 陈世尧
    • 摘要: 木塑复合材料作为室外建筑装饰材料时,暴露在紫外光的照射下,易老化导致其力学性能降低、使用寿命减少.将具有高效紫外线屏蔽能力的金红石型纳米TiO2经硅烷偶联剂KH-570表面改性后,与木纤维(WF)、聚丙烯(PP)等制备了TiO2-WF/PP复合材料.对TiO2-WF/PP复合材料进行了人工加速紫外老化,并利用FTIR、TG、SEM、力学性能分析、颜色变化分析等手段,探究了纳米TiO2对WF/PP复合材料抗紫外老化的影响.结果 表明:改性纳米TiO2粒子在WF/PP复合材料中均匀分散,无明显团聚,且其加入显著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TiO2-WF/PP复合材料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力学性能下降相对较小且颜色变化较小.当纳米TiO2的质量分数为2wt%~3 wt%,老化2000h时后,TiO2-WF/P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冲击强度仅分别下降10.0%和12.6%;未加入纳米TiO2颗粒的WF/PP复合材料,则分别下降20.2%和22.6%.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