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红斑性肢痛症

红斑性肢痛症

红斑性肢痛症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50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中国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0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461057篇;相关期刊97种,包括中国保健、中国社区医师、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会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内分泌暨方药量效研究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究分会第五届研讨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2010学术大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第七次换届暨学术交流会等;红斑性肢痛症的相关文献由290位作者贡献,包括郑志明、奚九一、阎领全等。

红斑性肢痛症—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0 占比:0.03%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61057 占比:99.97%

总计:461191篇

红斑性肢痛症—发文趋势图

红斑性肢痛症

-研究学者

  • 郑志明
  • 奚九一
  • 阎领全
  • Spec.S
  • 于农
  • 倪正
  • 刘俊
  • 刘少凡
  • 史凤娥
  • 周春和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唐程; 王涵
    • 摘要: 红斑性肢痛症(erythromelalgia)是一种罕见的神经血管疾病,患者发病时疼痛难忍,严重者有一定的致残性。现代医学对于这一疾病的治疗多采取冷水浴局部降温、外用或口服药物、交感神经切除术、脊髓刺激等多学科治疗手段,但常受限于不治本、周期长、成本高等不足。仝小林院士从态靶辨治角度出发,围绕一则红斑性肢痛症病例,提出此患者以寒态为起始,以瘀态核心,其辨病重点在于由寒致瘀血,瘀血阻滞生郁火,郁火散于四旁、蕴于胸中,乃发诸症。仝小林院士将中医临床诊疗思路与现代医学中的疑难病、罕见病有机结合,拨开表象,揭示疾病本质,把握病机核心,态靶同调、量效并举地展现了态靶理论指导下的疾病辨治脉络。
    • 李琰异; 李雯; 王思佳; 李艳梅; 常光哲
    • 摘要: 红斑性肢痛症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血管扩张性疾病,属中医学“热痹”范畴.其病机复杂,瘀阻经络为其主要发病病机,治疗原则以清热活血通络为主.本文对眼针疗法治疗红斑性肢痛症的临床应用、操作手法、随症加减进行了系统介绍,从瘀阻经络角度探讨运用眼针疗法来活血化瘀通络,滋阴降火,并举医案说明,为红斑性肢痛症的临床诊治提供了新思路.
    • 张倩
    • 摘要: 目的 研究和探讨中药内服联合护理在红斑性肢痛症患者中的应用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8年7月就诊住院治疗的红斑性肢痛症患者130例,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及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对症治疗护理组)对照组65例和(中药内服联合中医护理干预组)观察组65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比较,同时对其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统计学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数据分别为(6.39±3.26vs6.41±3.30)组间比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统计学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评分、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满意度各项数据分别为(2.21±0.92、61例/93.84%、63例/96.92%vs4.40±1.68、54例/83.07%、58例/89.23%),组间比有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提高红斑性肢痛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减少疼痛为主要目的,为其采用中药内服联合相应中医护理措施进行治疗,效果确切,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一致认可,值得临床上应用与推广.
    • 胡湛歆; 刘芝翠; 潘萌; 付梦珠
    • 摘要: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tiology, pathogenesis and treatment of erythromelalgia.Methods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features and respective treatment options of 8 cases of erythromelalgia patients in Ruijin Hospital.ResultsThe major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M cases included burning, sharp, tingling and/or stinging pain in toes, soles and/or dorsum of feet, increased temperature, erythema and swelling.One case reported burning pain in both fingers and feet.These symptoms were more severe during the night, walking, standing, exercising and when the individual was near a heater.Patients could relieve their pains by rest, using cold packs, walking on cold floors or immersing feet in cold water.Combined treatment, topical therapies and management of underlying disorders were necessary for erythromelalgia.ConclusionErythromelalgia is a rare cutaneous vascular disease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recurrent redness, burning pain, and warmth of the extremities which could be induced by heat and exercise.Combined treatment, topical therapies and management of underlying disorders were necessary for erythromelalgia.%目的 探讨红斑性肢痛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 对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皮肤科病房收治的8例红斑性肢痛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各自治疗方案.结果 病例中发病部位以足部为多,一例患者累及手指和双足,表现为胀痛、灼痛、刺痛,皮肤潮红、红斑或肿胀、发绀,皮温增高.以上症状以夜间、行走、劳累后和遇热明显,休息、遇冷及冷敷后减轻.治疗上多需联合治疗,并加强皮肤护理.结论 红斑性肢痛症是一种由微热和运动促发的阵发性肢端皮肤扩张潮红、局部温度升高、伴灼热和疼痛为特征的少见皮肤脉管性疾病.治疗上多需联合治疗,并加强皮肤护理;继发性红斑性肢痛尚需同时治疗原发病.
    • 申芳芳; 张利利; 杜素英; 李树鱼
    • 摘要: 红斑性肢痛症是一种罕见的临床综合征,儿童更为少见,本病以肢端皮肤间歇性皮温升高、发红、肿胀及烧灼样痛为特点,病变主要累及四肢末端,尤以下肢多见,多呈对称性分布,较少见于面部和耳部.其症状常因运动和遇热而加重,休息和遇冷而减轻.临床上常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其中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症,多认为与编码Nav1.7亚单位的SCN9A基因突变有关.目前该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治疗上缺乏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案,临床易误诊误治.本文报道了一例学龄期儿童红斑性肢痛症误诊1例,以期提高儿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
    • 冉菊红; 王艳萍; 马民玉
    • 摘要: 目的 评价前列地尔和神经妥乐平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红斑性肢痛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0-01-2014-04住院治疗的下肢受累的红斑性肢痛症患者22例,给予前列地尔10μg和神经妥乐平7.2 IU静脉输注,1次/d,治疗12 d;同时连续硬膜外腔泵注:罗哌卡因250mg+芬太尼0.2 mg+0.9%氯化钠稀释至100mL,背景输注速率2 mL/h,PCA剂量0.5 mL/次,锁定时间15 min,治疗10 d,前4d泵内另加地塞米松5 mg.记录治疗前和治疗第2、5、8和12天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ES情绪评分(emotional scale,ES)和汉密尔顿焦虑评分(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并在治疗第12天评定治疗效果.同时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第2、5、8和12天的VAS评分、ES情绪评分和HAMA均明显下降(P<0.05),总有效率为90.91%.治疗期间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前列地尔和神经妥乐平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治疗红斑性肢痛症安全、有效.
    • 李静静; 马立人; 杜萌萌
    • 摘要: 红斑肢痛症是一种阵发性血管扩张性功能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中年最多见.本病系以肢体远端阵发性血管扩张,皮温升高、肤色潮红和剧烈烧灼样疼痛为主征的一种植物神经系统疾病.继发于肢体缺血性疾病,红斑性肢痛症较常见.本病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患者极为痛苦,目前西医对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崔公让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及总结,“从瘀论治”继发于肢体缺血性疾病的红斑肢痛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为治疗此病提供了新途径.
    • 孙国胜
    • 摘要: 病例报告 患者李××,男,17岁,以双足肤色发红、肿胀伴剧烈灼痛半月为主诉于2013年5月16日入院.患者于日间久站、活动后或夜间入睡手足温暧后即感双足(偶伴双手)肿胀,肤色发红,伴剧烈灼痛,坐卧不安,哭闹,不能入睡,当抬高双足及外露双足或冷敷后疼痛逐渐减轻,无发热,无手足麻木、四肢冰冷.曾先后数次在他院就诊,具体诊断不明,给予美洛西林等抗生素治疗,无明显疗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