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童养媳

童养媳

童养媳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42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社会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5篇、相关期刊297种,包括党史文苑(纪实版)、福建党史月刊、老年世界等; 童养媳的相关文献由410位作者贡献,包括丁东、丁严冰、万智敏等。

童养媳—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25 占比:100.00%

总计:425篇

童养媳—发文趋势图

童养媳

-研究学者

  • 丁东
  • 丁严冰
  • 万智敏
  • 傅望华
  • 刘定中
  • 吕锐先
  • 吴志菲
  • 吴迪
  • 吴道毅
  • 孔庆东
  • 期刊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王鹤
    • 摘要: 提到老一辈影剧明星王莹(1913-1974),很多人会觉得陌生吧。王莹是芜湖人,幼年母亲去世,高小毕业后被父亲和继母许配给当地一家富商当童养媳。她以优异成绩考入芜湖安徽省立第二女子师范学校,婆家虽应允她继续读书,却设置了种种障碍。婆婆精明强悍,尖刻刁钻,王莹度日如年,曾经悲愤至吞鸦片自杀,幸而死里逃生。
    • 张琪心
    • 摘要: 沈从文是现代著名的文学家,独特的生活经历和“乡下人”身份让沈从文在文学史中建立起了独特的“湘西世界”,美丽古朴的边陲乡野,自然淳朴的人文风情,使沈从文的作品在现代文学史上焕发出独特而耀眼的魅力。短篇小说《萧萧》是沈从文30年代创作的代表作之一,从民间视角展现了湘西世界自然健康的人生形态的同时还对文化进行了深刻地思考。
    • 赵倩
    • 摘要: 作为“第九届中国京剧艺术节”参演剧目之一,由石家庄市京剧团创排的新编现代京剧《挂云山》,讲述了抗战时期河北井陉“挂云山六壮士”之一吕秀兰从一个“童养媳”成长为一名抗日英雄的感人故事。该剧通过“救助伤员”“立志参军”“发动群众”“乔装锄奸”等情节的塑造,将平民英雄思想与行为的转变及其与时代的互动呈现在了舞台上,讴歌了抗日英雄的崇高形象及其体现出的伟大抗战精神。
    • 李鲤
    • 摘要: 《萧萧》作为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中极可注意的一篇,以法律、习俗、人性等多重因素的纠葛构成了文本的内部张力.在这个故事中,既有沈从文着力构建的人情、人性善的一面,也有民国童婚陋习和底层群众麻木不自觉的表现.萧萧最终的结局,是礼法规范与法律制度冲突又交融,综合而成的一个解决方案.从法律角度释读《萧萧》,或可窥见沈从文"希腊小庙"背面的砖瓦砾石,为通往湘西世界的更深处搭建一座桥梁.
    • 摘要: 钟蛟蟠,1899年4月11日生于广东省南雄县珠巩乡灵谭恒丰店(今韶关南雄市珠玑镇灵潭村)一个贫农家庭,钟蛟蟠3岁丧父,家境更雪上加霜,两个哥哥过继与人为子,妹妹当童养媳钟蛟蟠6岁开始劳动。
    • 艾鲁林
    • 摘要: 一我的妈妈刘锦如,1911年农历4月12日,出生在陕西省清涧县(现归延川县)西沟河村,一户贫苦农民的家里。在她14岁那年,因外婆病故,家中养不起两个孩子,外爷(外公)将她送给有钱人家做了童养媳。在做童养媳的几年里,给人家当牛做马,吃不饱,穿不暖,还没有一分钱工钱。后来在好心人的帮助下,妈妈一纸诉状告到了清涧县县衙,要求与那家儿子解除婚约。
    • 陈婉璐
    • 摘要: “老陈,我给你说了多少遍了,下次要方便的时候记得提前说。”我一边用温水帮他擦净大腿内侧的排泄物,一边皱着眉轻声训斥。一抬头,却见他闭着眼,正睡得香甜。我叹了口气,拧干毛巾上的水,端着盥洗盆走了出去,“算了,我已经给你说了三十九年了,你不也没记住吗?”他叫老陈,是我的老伴,今年七十二岁,智商,却只有七岁。我叫林琳,是老陈家的童养媳,进他家那年我才十一岁。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能吃上饭就很不容易了,所以对于嫁到老陈家做童养媳,我并不反感。何况,老陈对我也是相当不错的。
    • 麻立哲
    • 摘要: "挣脱羁绊求解放,保家卫国扛起枪,童养媳,上战场,挂云山迎春花开向朝阳!"京剧《挂云山》是石家庄市京剧团用了近三年时间数易其稿、重点打造的精品剧目。挂云山位于石家庄市井陉县境内,是华北平原和太行山区的分界岭之一。据史料记载,"百团大战"初期,挂云山上发生了一段为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军民浴血阻击敌人,六壮士跳崖殉国的壮烈事迹。《挂云山》讲述的就是六壮士之一的吕秀兰,如何从旧社会的童养媳,慢慢成长为区妇救会主任。
    • 摘要: 新中国首位女少将李贞经历过3次婚姻。第一次婚姻中,她被迫当了童养媳。参加革命后,她与入党介绍人张启龙结合,但在红军"肃反"时期被迫离婚。后来,李贞和甘泗淇组建了家庭。1934年,贺龙领导的红二军团与任弼时领导的红六军团在贵州木黄会师。当时,李贞调任省军区组织部长。一天,任弼时夫人陈琮英找到她。
    • 廖钰
    • 摘要: 一 莫林,原名姚世瑞,1920年生于江苏省如东县一个医生家庭,10岁时,她被家人送往古坝小学念书,逐渐受到革命文学的感染。徐静渔、何晴波、俞名璜等老师是她文学路上的启蒙者。 莫林上小学时,就按母命订了婚。小学毕业,家里不让她考中学。她听了老师一个“哭”字的启示,常常以泪洗面,不行就绝食。家里终于让她去如皋城里考了县中,但她被录取后,又不让她上中学,还多次逼她去当童养媳。面对不公,莫林以超常的韧性与之抗争,始终坚持着好好求学、自立做人的宗旨和原则。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