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三路线
立三路线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1年内共计33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共产党、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史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32篇、专利文献794523篇;相关期刊183种,包括党史纵横、福建党史月刊、党史天地等;
立三路线的相关文献由338位作者贡献,包括杨会清、姜建中、孔德生等。
立三路线—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94523篇
占比:99.96%
总计:794855篇
立三路线
-研究学者
- 杨会清
- 姜建中
- 孔德生
- 张修全
- 张喜德
- 戴向青
- 李思慎
- 沈良桂
- 黄苇町
- 于吉楠
- 凌海金
- 刘俊民
- 吴寿祺
- 周玉文
- 孔德明
- 岳梅
- 康沛竹
- 晓农
- 李志民
- 李永春
- 樊剑英
- 段泽源
- 江舒
- 王健英
- 王德
- 蒋二明
- 蔡国耀
- 袁立耀
- 贾一航
- 郑德荣
- 韩三洲
- 魏法谱
- MA Guijie
- SUN Qizheng
- 丁建同
- 万振凡
- 东方卉
- 乐其
- 习刚峰
- 习金
- 于海
- 任汝平
- 伊胜利
- 何修琼
- 何友良
- 何景强
- 何荣棣
- 何蜀
- 佘湘
- 余伯流
-
-
蔡明
-
-
摘要:
1931年4月,红7军成功躲过桂、龄、湘、鄂、赣5省军阀的围追堵截,顺利在江西永新召开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从1929年12月11日红7军宣布成立,发动百色起义,成立右江苏维埃政府,到召开第二次党代表会议,两年时间里可谓历经百战。在中央代表邓小平的领导下,张云逸、李明瑞等红军官兵坚定跟党走,纠正了“立三路线”,成功突破了白崇禧等地方军阀的围追堵截,由永新出发与中央红军顺利汇合。
-
-
张全之
-
-
摘要:
《子夜》对工人运动的描写,揭示了厂方、黄色工会、黑帮之间的利益纠葛以及他们在镇压工人运动方面的合作与内讧,反映了1930年代中国工人政治的复杂形态;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工人运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子夜》的这部分内容似乎偏离了左翼文学的基本方向,遭受了很多批评和非议,直到今天仍被认为是小说的败笔.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茅盾的政治立场是坚定的,在描写工人运动的时候他有自己独特的追求和鲜明的创作个性.作品展现出来的政治偏差主要根源于作品的结构、茅盾的武汉记忆以及他对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共内部出现的左倾盲动主义及"立三路线"的批判与反思.过去人们普遍强调的是对"立三路线"的批判,其实《子夜》将民族资本家和买办资本家之间的斗争作为主线,是对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的直接回应,而瞿秋白对《子夜》创作的干预,使这一倾向暧昧不明,致使长期以来没有引起研究者的注意.
-
-
-
-
-
韩三洲
-
-
摘要:
熟知中共党史的人,都知道王明其人与"王明路线",但未必知道他还会写诗。1979年,莫斯科进步出版社就曾出版一本中文精装本的《王明诗歌选集》,共收集王明一生所写诗歌600多首。编写会歌,鼓动青年参加革命王明的家乡安徽省西部的金寨镇,是当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地。
-
-
SUN Qizheng;
MA Guijie
-
-
摘要:
“立三路线”之前,鄂豫皖苏区的土地革命基本上遵循了“六大”确立的阶级路线.“立三路线”在鄂豫皖苏区贯彻后,主要表现为反富农和创办集体农场,但遭到地方苏维埃不同程度的抵制而沦为“口号”,背后隐现的是新式地方精英的“地方主义”观念.“立三路线”的纠正,在鄂豫皖苏区表现为土地革命的进一步“左”倾和反富农政策落到实处,与之相伴随的则是“地方主义”最终被清除.
-
-
王婷1
-
-
摘要:
1930年,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占据了统治地位。刚刚成立不久的红七军,在立三路线错误的指导下,根据中央和南方局的指示,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攻打大城市。结果部队屡战屡败,损兵折将,伤亡、减员三分之一。1931年1月,红七军前委在广西全州召开会议,总结离开右江根据地后两个月来的经验教训。会议决定放弃攻打大城市,率部经湖南到粤北,去湘、赣边和中央苏区取得联络,与朱毛红军会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