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空间化

空间化

空间化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452篇,主要集中在测绘学、中国文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7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631818篇;相关期刊274种,包括艺术百家、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自然资源学报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华东六省一市测绘学会第十次学术交流会、第三届中国国际数字城市建设技术研讨会等;空间化的相关文献由837位作者贡献,包括廖顺宝、杨小唤、于贵瑞等。

空间化—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78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31818 占比:99.94%

总计:632198篇

空间化—发文趋势图

空间化

-研究学者

  • 廖顺宝
  • 杨小唤
  • 于贵瑞
  • 刘新安
  • 张赛
  • 江东
  • 祝青林
  • 刘怀玉
  • 加里·史密斯
  • 斯蒂芬·M·伯恩西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平云; 王晓艳; 相妮
    • 摘要: 基于有效使用其他数据对GDP进行合理预测和直观了解GDP空间分布情况的目的,通过对山东省2012年~2017年16个地级市的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和GDP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比不同模型后采用二次多项式进行建模,建立灯光亮度值和GDP的对应关系,得到了2019年山东省GDP预测值,并与统计年鉴的对应数据进行了精度对比。根据像元亮度值对2012年和2019年的GDP进行了500 m网格的空间化,对山东省GDP变动情况进行分析。
    • 陈顼
    • 摘要: 在选取地表覆盖数据、夜间灯光数据和DEM数据的基础上,结合2015年江西省各县(市、区)的常住人口数据对适合构建人口回归模型的相关因子进行筛选,用于构建空间回归模型,并对最优模型格网拟合结果进行校正。结果发现:地表覆盖数据更适用于江西省人口数据整体空间化建模,并且空间误差模型的人口拟合精度优于空间滞后模型;人口格网空间化结果能清晰展现2015年江西省各县(市、区)的内部人口分布变化。
    • 康海滨; 李衣长; 李仁忠; 陈清惠; 杨秀玲
    • 摘要: 利用三明市25个气象站2011-2019年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月平均值,通过GIS技术实现气候要素空间化,以有效温度评价气候舒适度,分析全市森林康养基地气候舒适度。结果表明:5月全市森林康养基地非常适宜康养活动,4、6、9、10、11月为适宜,3、7、8月为较适宜,1、2、12月为不适宜。舒适期5-10月,长6个月;单个基地舒适期最长达4个月。全市森林康养基地分为避暑型、晚春型、初夏初秋型、晚秋型,避暑型基地数量偏少。研究结果可为三明市森林康养基地的开发与规划、品牌建设提供参考。
    • 薛宪明
    • 摘要: 我国从封建社会到民国时期,国家权力从来没有深入到县城以下。新中国成立后,国家通过一系列制度才成功将国家权力空间化至乡村社会。通过对各个时期乡村治理制度的梳理,可以看到一系列制度的变迁,这些制度的实施使得国家有效管理乡村社会成为可能。
    • 周腊梅; 赵真; 王孝龙
    • 摘要: 土地利用数据承载着人口分布的重要信息,基于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人口数据空间化方法最为常见,但该方法未考虑地表覆盖的空间聚集性。本文以江苏省为例,以县级为研究单元,基于2010年全球地表覆盖数据(GlobeLand 30)中的人造地表数据,构建江苏省各县人口统计数据与各县人造地表面积之间的人口空间化模型。在此基础上,选用表征人造地表斑块空间聚集性特征的因子——平均邻近指数(Mean Proximity Index),以下简称MPI。利用县级人造地表面积与人造地表斑块MPI构建人口空间化模型,并比较单一人造地表面积因子建模下的模型误差。实验表明,增加人造地表斑块的平均邻近指数后,模型精度有一定的改善。
    • 焦欢; 肖禾; 李辉; 高丽
    • 摘要: 针对人口统计数据无法精细直观反映人口真实的空间分布状况的问题,以彭水县2018年人口数据为基础,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各乡镇平均人口密度与海拨高度、土地利用、主要道路和河流水系等因素的相关关系,并在乡镇尺度上对其以30 m×30 m评价栅格单元空间化的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表明,研究区人口分布不均匀,人口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县城;农村居民点沿主要公路和河流水系居住,且随着海拨的升高人口分布密度越小;从土地利用类型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来看,耕地和建设用地和人口分布的相关性最大,对2018年彭水县人口数据的空间化,空间误差模型的回归拟合效果优于空间滞后模型;人口数据空间化结果精度比较高,在空间上能精细展现2018年彭水县的人口分布状况,通过大数据融合方法模拟的少数民族山区县域人口密度图与实际的人口分布基本相吻合。
    • 崔旭
    • 摘要: 国内非遗保护理论与实践中出现的“文化空间”的“地理/物理空间化”趋势,反映了全球非遗话语体系在跨文化挪移过程中容易出现文化误读。其结果是,文化空间在种种空间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被多方社会角色调用,从而改造为一种新的空间“文化资本”,列斐伏尔“空间生产”理论的批判性意义正在于此。因而有必要区别作为一般性概念和作为非遗专有概念的“文化空间”,并对当前国内非遗文化空间研究和保护实践中的空间化趋势进行反思。以福建南音文化空间为个案进行研究,可揭示其内部复杂的音声/身体操演空间、仪式/信仰实践空间、社群/跨域传播空间以及文化认同空间等多层次内涵及其历史建构逻辑。立足于人类学“以人为本”和“文化整体性”的立场,从“传统”的时间维度和“地方”的空间维度之不可拆解性来深化对“文化空间”的理解,这是以中国本土遗产智慧对话世界遗产话语的一种新路径。
    • 王金虎; 王宇豪; 陈江; 蔡嘉晗; 谢槟泽; 苏航
    • 摘要: 为了更精确地反映高温灾害对人口、社会经济、农业的影响程度,基于多源遥感数据、地理信息数据、统计年鉴数据反演2020年长三角地区高温承灾体空间分布情况,结合1971—2020年长三角地区221个气象站逐日温度数据,从致灾因子、孕灾环境、承灾体、防灾减灾能力四个方面构建高温灾害风险评估模型。结果表明:(1)人居指数模型实现人口空间化分布与统计数据之间的误差为25.42%,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现GDP、农业用地密度空间化分布与统计数据之间的误差分别为26.70%、24.58%,经线性纠正后的结果能精确反映高温灾害承灾体空间分布情况;(2)基于高温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高温灾害发生在纬度低,远离水系、人口稠密的平原地带,利用指标权重分析得到纬度和海拔高度对高温灾害的影响最大,其次是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程度;(3)高温灾害风险图表明长三角地区高温风险总体呈现北低南高,内陆高于沿海的分布态势,高风险和次高风险主要分布于浙江省大部分地区,安徽西北、东南部,上海北部;中等风险分布于安徽省中部,苏南地区;低风险和次低风险分布于苏中、苏北、浙江沿海城市。
    • 杨桂菊; 梁雄乾; 廖华端; 冯一军; 王成
    • 摘要: 为了解决传统信访信息化管理中缺乏空间可视化的问题,采用地理信息空间化、空间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方法,研发了信访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各项信访业务从表格化管理向空间化管理的转变以及信访信息多维度分析与可视化,发现了信访事件的空间关联规律和信访事件的空间分布特点,为信访单位和相关决策部门提供了科学、准确、预见性强的决策建议,提高了信访工作管理服务水平。
    • 丁梦扬
    • 摘要: 日益严峻的高校学生挫折心理问题召唤抗挫折教育的创新探索.抗挫折教育体验馆是具有抗挫折教育功能的场馆,它是对高校抗挫折教育创新实践召唤的回应;它不仅拓展了抗挫折教育的形式,而且顺应了抗挫折教育空间化的必然要求.场馆空间样态的合理化,场馆诸要素最优结合以实现功能最大化,以及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对其不断丰富和完善,是抗挫折教育体验馆建构的重要策略.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