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化写作
私人化写作的相关文献在1996年到2022年内共计9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0篇、专利文献2366篇;相关期刊67种,包括三月风、文教资料、文艺评论等;
私人化写作的相关文献由84位作者贡献,包括山郁兰、陶东风、刘国贞等。
私人化写作
-研究学者
- 山郁兰
- 陶东风
- 刘国贞
- 刘慧
- 张会娟
- 邹豪生
- 丁帆
- 乐省龙
- 付艳霞
- 任艳
- 何言宏
- 侯福河
- 傅红
- 冯宇晨
- 刘卫东
- 刘希云
- 刘惠丽
- 刘柏华
- 刘艳
- 卞红
- 叶延滨
- 吴亮
- 周国栋
- 和谷
- 孔逸萍
- 张劲松
- 张学军
- 张志忠
- 张立群
- 张经洪
- 徐来祺
- 施战军
- 曹志明
- 朱云才
- 李东雷
- 李福梅
- 李艳爽
- 李铮
- 李陀
- 杨帆
- 杨晓蕾
- 杨鼎
- 柳艳芳
- 梁江
- 梅疾愚
- 欧阳鸣
- 段金花
- 毛海莹
- 王宁
- 王岳川
-
-
杨晓蕾
-
-
摘要: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韩文坛都涌现出大批女性作家,她们解构男性作家群体的宏大叙事方式,主张进行私人化写作,注重描写个体在私人空间的私人生活与体验。许多女作家通过私人化写作,获得自我性别认同,完成成长蜕变。私人化写作在成长小说中的运用最为普遍,本文选取中韩两国具有代表性的女性成长小说——虹影的《饥饿的女儿》与殷熙耕的《鸟的礼物》,运用比较文学中的平行研究方法,在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比较这两部作品中私人化写作的异同点。
-
-
周国栋;
徐来祺
-
-
摘要:
陈染、林白等女性作家掀起的私人化写作,从动力心理学的反传统认知角度,展开女性生理、心理体验的描写,试图再建女性话语体系.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角度,对私人化小说中的主体意识,情结,爱与死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揭示身体写作在当代社会中表现出的文化症候.要摆脱身体写作的困境,必须重建适合中国实际的身体写作理论,突破作为被看身体,探寻身体与世界的关联,提升身体写作的美学品味.
-
-
谢江;
陈平
-
-
摘要:
"私人化写作"是对于20世纪90年代女性主流写作形态的一种命名,女性私人化写作的出现,在被读者接受的同时又颇受争议.90年代以来出现的私人化写作有着历史源流和时代背景,也是对以前早已存在的写作方式的放大和张扬.私人化写作的意义不在于这种写作方式本身,而在于这种命名行为,因而轻易地被商业消费所俘获.私人化写作的未来走向取决于作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
-
都岚岚1
-
-
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域外文论在中国发生最显而易见的流变之一是法国女性主义理论家倡导的女性书写理论。通过介绍西苏和伊利格雷所倡导的女性书写理论的含义、该理论旅行至中国后所发生的变异,本文认为,法国的女性书写理论进入中国后,其概念发生浮动,它在中国的女性文学创作中转变为私人化写作,随后在商业语境下被窄化成“身体写作”,甚至畸变为“下半身写作”。这种畸变已经与西苏和伊利格雷所倡导的以书写女性身体来颠覆菲勒斯逻各斯中心主义的初衷相去甚远。对私人化写作的拙劣模仿已成为中国文化语境中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中国社会问题浮出地表的症候。
-
-
-
山郁兰
-
-
摘要:
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呈现的私人化写作潮流中,林白凭借其丰富的内心感受和独特的言说方式传达出坚决的女性主体意识和写作立场,当“身体写作” 陷入困境的泥沼,林白能够峰回路转改变创作风格,走出自我的私密空间,对社会民间和广阔世界进行忠实的记录和表达,确立了全新的叙事模式和创作特色,身体力行地为当代女性写作开辟出了一条开阔的前路.
-
-
山郁兰
-
-
摘要:
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呈现的私人化写作潮流中,林白凭借其丰富的内心感受和独特的言说方式传达出坚决的女性主体意识和写作立场,当"身体写作"陷入困境的泥沼,林白能够峰回路转改变创作风格,走出自我的私密空间,对社会民间和广阔世界进行忠实的记录和表达,确立了全新的叙事模式和创作特色,身体力行地为当代女性写作开辟出了一条开阔的前路.
-
-
-
张经洪
-
-
摘要:
日常生活在长期的历史语境下以平凡、庸俗、琐碎的姿态成为个体生命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在当代新的社会语境下,日常生活除了具有其本真的外在属性,还拥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其积极意义在于提醒人们关注生活的不同层面及形成多元的价值判断.论文试图从日常具象的镜中之舞,自我情感的诚挚表达,生命困境的底层书写三个维度来解析诗人杜青诗集《一粒沙上的大海》中所表现的日常生活和生命情感,那些在私人领域里书写的“无聊的人”和“无意义的事”,在日常生活语境下却充满着诗性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