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98篇,主要集中在社会学、中国政治、财政、金融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5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25601篇;相关期刊83种,包括陕西行政学院学报、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社会福利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中青年改革开放论坛(莫干山会议·2013)、宁波市社会科学界第三届学术年会、第十四届社会保障国际论坛等;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相关文献由125位作者贡献,包括柳仕奇、谢立黎、丁建定等。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25601篇
占比:99.96%
总计:225699篇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研究学者
- 柳仕奇
- 谢立黎
- 丁建定
- 刘静丽
- 向平萍
- 张小红
- 张晓红
- 杨峥嵘
- 杨晓猛
- 王天鑫
- 王武林
- 田伟
- 田晓霞
- 赵秋成
- 邵龙馥
- 邹华
- 郝建业
- 钟春洋
- 韩俊江
- 马凤领
- 马刚波
- 于伟峰
- 于哲
- 于朝晖
- 付舒
- 任春梅
- 倪赤丹
- 冯占山
- 冯春梅
- 刘佳
- 刘佳2
- 刘春萌
- 刘灵芝
- 刘艳聪
- 刘虎
- 刘霞
- 卓锴化
- 单晓敏
- 叶翔宇
- 吕姝琦
- 吴磊
- 周媛也
- 周德
- 唐文强
- 夏宇
- 夏珺
- 夏琳
- 孙丹
- 孙文基
- 孙玉岭
-
-
李媛
-
-
摘要:
“建立和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政策理念无疑是对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及与其相关联的家庭养老模式的合理借鉴与继承。为何坚持以“家”为基础,巩固“家”在养老保障体系中的基础地位?要把这个“中国特色”的故事讲好,就不能仅停留在对于家庭及其养老功能的应用性研究层面,而需要一部兼具理论深度的著作。
-
-
毛思洁
-
-
摘要:
宁波市是国内进入人口老龄化较早、老龄化速度较快的地区。截至2020年底,宁波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60.88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6.2%;预计到2025年,宁波老年人口比重将超过30%。如何切实把老年人照顾好,让他们健康幸福地安度晚年?这些年,宁波在谋划布局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坚持全市"一盘棋"、城乡一体化,在奔向美好生活的路上,不让一名老年人掉队,积极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
-
-
林棠;
李晶
-
-
摘要: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势在必行.现行的社会养老体系主要由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服务和机构养老服务组成,要加快养老服务的多元化发展需要持续资金的扶持,通过金融创新推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
-
-
杨琳
-
-
摘要: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多层次化已成为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发展的必然趋势.以福利多元理论为指导构建多层次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思路框架,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划分为兜底性养老服务、基本养老服务和高层次养老服务3个层次.通过梳理我国社会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发现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各层次主体间尚未形成联动合力,政府政策界定模糊,市场发展存在钝感,社会组织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发挥.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路径:明确政府的责任边界,提升市场的供需适配度,强化社会组织的调节作用.
-
-
丁建定;
倪赤丹
-
-
摘要: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步确立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医养结合以及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等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升为国家战略,提出了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等新的理念,提出了要推动养老服务事业和养老服务产业协同发展、进一步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发展和推广普惠型和互助性养老服务、支持家庭承担养老保障与养老服务的功能等新的政策建议,这些新的理念与政策建议标志着中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内涵、方式与建设途径将发生重大转型.
-
-
张学倩
-
-
摘要:
近些年,国家对社会养老服务方面的工作重视程度日益凸显.现阶段,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甚至还存在一些缺陷.因此,无论是从社会层面还是政府层面,都需要加强社会养老体系的健全,提升社会养老的整体服务质量,真正实现本土化的老年社会工作发展.
-
-
栗建鹏
-
-
摘要: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逐步加重,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如今已经成为社会以及国家政府的重点关注问题。 现如今,我国正在积极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并且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是从实际调查结果可以发现,现如今,存在的养老服务体系有服务团队不专业、基本架构不完善等多种待解决问题。 若要推动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继续建设,则需要积极制定有效方案解决这些问题。
-
-
-
-
-
摘要:
资金支持是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保障.上海是我国最早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地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尽管地方财力雄厚,仍极为重视养老服务财政资金效益的最大化,充分彰显了政府的“花钱智慧”.贵州与广西经济实力相当,近年来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筹措上有不少新举措、新突破,着力构建养老服务业投融资平台以激活各方资源.上海和贵州两个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其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保障的典型经验,可以为广西破解资金瓶颈制约促进养老服务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和启示.
-
-
-
付舒;
韦兵
- 《第十四届社会保障国际论坛》
| 2018年
-
摘要:
“以老年人为中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充分发展需要满足财政投入充分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充分性和养老服务项目设置充分性的三重要求.广州作为首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不仅呈现出财政投入日益充分的特点,而且“市-街道(镇)-社区”的三级养老服务设施及“3+X”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建设已基本构筑成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横纵交错网络.但受制于财政投入刚性约束、养老服务设施有效需求不足约束、养老服务项目资源配置稀缺约束,社会养老服务的充分发展受到挑战.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亟需从调整财政投入的数量及结构、优化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和动态把握养老服务需求角度进行充分性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