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磷酸铁锂(LiFePO4)

磷酸铁锂(LiFePO4)

磷酸铁锂(LiFePO4)的相关文献在2009年到2022年内共计96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化学、能源与动力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6篇、专利文献265091篇;相关期刊8种,包括电池、电池工业、电源技术等; 磷酸铁锂(LiFePO4)的相关文献由298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新军、卢周广、唐有根等。

磷酸铁锂(LiFePO4)—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6 占比:0.04%

专利文献>

论文:265091 占比:99.96%

总计:265187篇

磷酸铁锂(LiFePO4)—发文趋势图

磷酸铁锂(LiFePO4)

-研究学者

  • 刘新军
  • 卢周广
  • 唐有根
  • 孔令涌
  • 尚伟丽
  • 朱令之
  • 汪涛
  • 韩恩山
  • 黄少真
  • 习小明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昭宇; 李红朝; 陶亮; 王群峰
    • 摘要: 当前磷酸铁锂(LiFePO_(4))/石墨电池在高温下的衰减机理尚不明确,定量探究容量衰减的原因,有利于提出相应改善方案。比较高温循环前后半电池的容量和表面形貌,并进行电化学阻抗谱(EI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测试,明确失效电池的容量衰减主要来自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增长导致的活性锂损失。SEI膜增长导致的容量损失为总容量的21.6%~35.8%,是正极-电解质相界面(CEI)膜增长导致的容量损失的3~5倍,抑制负极SEI膜生长是提高循环容量保持率的关键。正极结构变化导致的容量损失为1.2%~2.6%;负极结构稳定,不会导致容量损失。失效过程伴有正极活性物质粉化、电解液干涸、阻抗增长的现象。
    • 孙睿; 刘丽丽; 刘艳开; 叶季蕾; 汪涛; 吴宇平
    • 摘要: 新能源汽车行业即将迎来磷酸铁锂(LiFePO_(4))锂离子电池的“退役潮”,如何处理和利用这些锂离子电池中的废旧LiFePO_(4)材料,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对目前废旧LiFePO_(4)的回收处理方法,如火法冶金、湿法冶金、直接再生、电化学再生及其他回收技术的进展进行全面分析,对比不同回收技术的回收率和环保性,展望锂离子电池中废旧LiFePO_(4)工业回收的发展趋势,以实现LiFePO_(4)锂离子电池的可持续发展。
    • 汪涛; 张海林; 杨海超
    • 摘要: 为研究磷酸铁锂(LiFePO_(4))/石墨电芯在失控过程中的产气情况,采用气相色谱(GC)与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检测器(BID)分析电芯产生的气体成分。气体主要来源于电解液溶剂的分解,正常充放电电芯产气以H_(2)、CO和C_(2)H_(4)为主。电芯在循环后,除产生少量氧化性气体C_(2)H_(2)外,其他气体成分和含量与循环前差异不大。循环前后的电芯经45°C高温存储、过充电、130°C/150°C热箱和短路等失控测试后,均会产生大量CO2,并伴随有机烃类和无机气体含量的变化。45°C下随存储时间延长,会产生更高含量的H_(2)与CH_(4)。对比循环前,电芯循环后在过充电时会产生更多的CH_(4)、C_(2)H_(6)和C_(3)H8;130°C热箱实验中,H_(2)含量降低,C_(2)H_(6)、CH_(4)和CO含量升高,150°C热箱趋势基本与130°C热箱一致,仅CO含量变化较小;短路实验中,C_(2)H_(6)、C_(3)H_(6)和CH_(4)含量升高。
    • 马勇; 张量; 王亦伟; 蒋方明
    • 摘要: 以方形磷酸铁锂(LiFePO4)锂离子电池为对象,研究充放电倍率、环境温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确定电池热生成速率与荷电状态(SOC)的关系式.为寻找热安全的温度阈值,开展电池热失控实验.在适宜的温度区间(25~40°C)工作时,电池的热性能良好,内阻和热生成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变小;电池正极极耳温度要高于负极极耳,正极极耳下方可作为实际储能系统温度监控的特征点.电池热失控过程自发热起始点温度约为86.0°C.
    • 许奎; 宋磊; 徐婷; 饶媛媛
    • 摘要: 将磷酸铁锂(LiFePO4)回收料煅烧除杂,再用柠檬酸溶液预处理,补加磷酸铁(FePO4)等原料,引导合成反应,恢复性能.用XRD、SEM和恒流充放电测试,对材料进行分析.将LiFePO4回收料在空气中、450°C下煅烧除杂,得到除碳料;用5 g 1.4%柠檬酸溶液松解500 g除碳料晶粒;再按m(除碳料):m(FePO4)=4:1补加磷酸铁,搅拌、研磨并干燥;在氮气保护下、770°C保温10 h,制得LiFePO4.样品在2.0~4.2 V循环,0.2 C、1.0 C首次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59.86 mAh/g、150.06 mAh/g.
    • 刘伯峥; 李海婷; 曾涛; 伍绍中
    • 摘要: 用高涂覆量39.50 mg/cm^(2)及低涂覆量35.50 mg/cm^(2)两种磷酸铁锂(LiFePO_(4))电极,制备额定容量为4.0 Ah的LiFePO_(4)软包装锂离子电池,考察涂覆量对电池高低温充放电、倍率充放电、高温存储及循环性能的影响。电极涂覆量增加,导致电池内阻增大,放电电压平台降低,放电能量下降约1%~2%;电池整体性能没有特别明显的劣化,尤其是循环寿命。
    • 李雄; 李英豪; 李晨阳; 金阳
    • 摘要: 以退役的电动汽车用磷酸铁锂(LiFePO4)正极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分别在0°C、25°C、40°C和50°C下测得不同充放电荷电状态(SOC)的阻抗谱数据,基于锂离子电池内部电化学过程反应机理,建立退役磷酸铁锂电池的电化学阻抗模型LR[(RW)Q],并用ZSimDemo软件进行参数辨识.此模型在不同温度和SOC下都有较高的实测数据辨识精度,误差在0.01%以内,能较好地解析电池内部的动态传质过程.分析发现:退役电池的欧姆内阻、电荷传递阻抗与SOC的变化无关;欧姆内阻在0°C时较高,约为1.46 mΩ,电荷传递阻抗和扩散阻抗都与温度近似成反比关系;在40°C和50°C时,欧姆内阻、电荷传递阻抗和扩散阻抗的差别较小;在0°C时,退役电池内部的极化作用较强,使用时应注意欠压与过压保护.
    • 贺兴; 林波; 缪文泉; 韩广帅
    • 摘要: 选择起火事故大巴车上残存的20只32650型磷酸铁锂动力锂离子电池,用内阻测试仪测试内阻、电压,用充放电设备分析容量,用绝热加速量热(ARC)进行绝热热失控分析,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电极和电解液的热稳定性,用SEM研究负极表面和正极截面的形貌与组成,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研究负极表面组成和固体电解质相界面(SEI)膜厚度,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研究电解液有机溶剂组成的变化.20只电池的内阻分布于12.12~18.26 mΩ,一致性很差.内阻最高(18.26 mΩ)的电池防爆阀启动温度比内阻最低(12.12 mΩ)的约低7°C.材料分析发现,一致性差的原因是:极卷最外层负极压实密度过大造成负极中残留大量死锂;电解液存在N-甲基吡咯烷酮杂质,易造成活性物质脱落;正极活性材料中存在Fe-P化合物杂质,使得电池容量不一致;电解液纯度低,出现大量副反应产气.
    • 张明明; 张祥; 李加林
    • 摘要: 使用XRD、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ICP-AES)和扣式电池充放电等方法,对从废旧磷酸铁锂(LiFePO4)锂离子电池中回收并修复的LiFePO4粉末的结构、成分和充放电性能进行分析.用回收的LiFePO4材料制备方形硬壳LP2770134全电池并进行测试.以0.1 C在2.0~4.2 V循环,回收的LiFePO4材料比容量相较于新鲜材料降低约15 mAh/g;回收的LiFePO4中存在的铝、铜等杂质,会导致电池自放电严重;回收LiFePO4材料制备的全电池,循环性能良好,以1 C在2.00~3.65 V循环4574次,容量保持率为80.24%.
    • 陈霞; 刘兴亮; 钟明明; 杨茂萍
    • 摘要: 定量分析商品化磷酸铁锂(LiFePO4)中的磁性杂质及含量,得出主要成分是含铁化合物或铁单质.通过逆向试差手段,在实验电池制作的合浆阶段添加铁粉,考察铁粉添加量对电池性能的影响.随着铁粉添加量从0增加到50.0×10-4%,电池首次充电(0.10 C至3.65 V)比容量由157.7 mAh/g升高至174.4 mAh/g,首次循环的库仑效率由85.7%下降到76.2%,与分容24 h的电压降由5.47 mV逐渐升至43.9 mV相对应.随着铁粉添加量从0增加到10.0×10-4%,高温(55°C)搁置7 d,绝对值电压及漏电流增大,容量保持能力由98.37%下降到84.15%;常温(25°C)搁置28 d,绝对值电压也增大;对分容后的电池进行拆解,发现负极上黑点呈上升趋势,可归因于正极侧铁粉在充电过程中被氧化,游离在电解液中,穿过隔膜到达负极表面,放电时被还原并沉积在负极表面,造成失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