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电磁发射

电磁发射

电磁发射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672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武器工业、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1篇、会议论文43篇、专利文献186331篇;相关期刊143种,包括国防科技大学学报、海军工程大学学报、兵工学报等; 相关会议24种,包括第30次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2015中国电磁兼容大会、2014国防计量与测试学术交流会等;电磁发射的相关文献由1444位作者贡献,包括鲁军勇、于歆杰、张一鸣等。

电磁发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1 占比:0.19%

会议论文>

论文:4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86331 占比:99.78%

总计:186735篇

电磁发射—发文趋势图

电磁发射

-研究学者

  • 鲁军勇
  • 于歆杰
  • 张一鸣
  • 李治源
  • 袁伟群
  • 严萍
  • 李臻
  • 张军
  • 吕庆敖
  • 栗保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廖虎; 韩大江; 吴栓; 周杨帆; 兰召根; 张金亮
    • 摘要: 基于电磁炮射击技术理论和新型武器装备快速发展的背景,本文以STM32为控制核心设计一款模拟电磁曲射炮装置。系统主要包括主控数据处理模块、按键输入模块、电磁发射模块、引导标识识别模块、云台控制模块和电源模块。对模块的硬件进行了详细设计和测试,实际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速度快、稳定性高。
    • 任高航; 高君; 王韦; 黑长浩; 左友康
    • 摘要: (上接2022年第2期)4电动摩托车电磁耦合发射途径和发射原理电磁发射按能量的传播形式可分为传导发射和辐射发射,辐射发射通过空间电磁场进行传播,而传导发射一般通过导线中的电流进行传播。对电动摩托车的电磁发射来说,骚扰源的辐射发射大多数已经被控制器和DC-DC的金属外壳所屏蔽,但仍有部分会透过外壳向空间发射。另外也有部分能量会通过控制器和DC-DC输出线缆(电机相线、灯具和仪表电源线)以传导发射的形式传播,因为电流传导经过的线缆大多数为非屏蔽线缆,所以传导发射还可以引起辐射发射向空间中传播。
    • 姜艳龙; 李鹤
    • 摘要: 基于电磁兼容的基本概念,结合某车载调度终端的研制经验,本文介绍了器件选型,PCB布局,PCB布线,接地设计,滤波,屏蔽以及接口保护等电磁兼容设计方法;根据测试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并给出解决措施。电磁兼容(EMC)是指电子、电气设备或系统在预期的电磁环境中,按设计要求正常工作的能力。电磁兼容一般包括电磁干扰和电磁抗扰。军用车载设备要遵循GJB 151B-2013《军用设备和分系统电磁发射和敏感度要求与测量》标准中相关设备的限值要求。
    • 张哲; 张子尧; 钟岩; 王思齐
    • 摘要: 本文为了提高电磁发射用脉冲功率电源放电性能,以电磁轨道炮结构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脉冲形成单元拓扑结构,将系统分成电源、轨道、电枢-弹丸组件三个组成部分,研究电源电路工作过程与组件运动及受力的关系。依据理论基础使用Simulink搭建可调参数的脉冲功率电源和可测速度、位移及电流的轨道炮负载的动态模型。采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源参数对峰值电流及电流脉宽的影响。仿真表明单电源模块中电源预充电压对峰值电流影响最大,调波电感对电流脉宽影响显著;多级电源能够有效提高峰值电流,若改变脉冲功率电源触发时序为不同值,并调整时序在合适区间能够延长电流脉宽,使电流波形类似平顶波,使电枢-弹丸组件以近似恒定加速度持续加速,提高发射效率,为未来脉冲功率电源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 马涛; 鲁军勇; 张晓; 武文轩; 朱博峰
    • 摘要: 蓄电池-脉冲电容混合储能系统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的优点。为了提升电磁发射装置的连发速率,需要缩短储能系统的充电时长。因此,提出了基于混合储能系统充电电路时间常数的能量传输速率优化方法。该算法取消了现有蓄电池时序串联-台阶升压充电方法中对充电电流第一个峰值的强约束,通过增加充电电路时间常数的方法来抑制充电电流纹波、提升充电速度。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有效减小充电电流的纹波,充电速度优于现有方法;该算法的有效使用能够让电磁发射用混合储能系统中限流电感器的设计阻值更小,从而可以减小限流电感器的欧姆损耗。
    • 卢露; 吴星光; 熊又星; 胡安琪
    • 摘要: 针对水下垂直电磁发射装置中电机动子的可重复、高可靠性零位锁紧需求,设计了一款弹簧卡扣式动子锁紧装置,该装置由多组锁扣和锁环组成,依靠锁扣弯曲变形实现解锁、入锁功能。首先,进行了动子锁的二维理论与仿真设计,得到了动子锁的初步结构;然后,开展三维设计和有限元动态仿真分析,得到了解锁力和入锁力,以及解锁和入锁时各零部件的应力和接触应力,并据此选择了零部件的材料;最后,研制了动子锁试验装置,开展了试验验证,试验与仿真结果吻合良好。
    • 黄莹倍; 张军; 顾伟伟
    • 摘要: 基于矢量磁位法针对单级发射线圈开展多物理场计算,研究其执行多次发射任务时电磁分布与温升。结果表明:电磁特性随激励电流变化呈现2个不同状态;在电流上升沿,磁通主要集中在发射线圈与弹丸线圈之间区域;电流集中于发射线圈轴向末端。在电流下降沿,磁通主要集中在弹丸线圈内侧空气域;电流主要分布于铜带中段。发射线圈温度明显非均匀分布,铜带末端温升最大。铜带可在相对较短时间内达到温度均匀分布,但铜带末端的环氧树脂温度梯度大、散热困难。
    • 李贞晓; 张亚舟; 张之永
    • 摘要: 在放电触发等待过程中,脉冲电源中电容电压通常会出现明显的跌落,而且放电触发等待时间的随机性会使得每次放电的电压跌落量均不相同。以用于电磁发射的脉冲电源为研究对象,根据脉冲功率模块的电路结构,分析了造成电容电压跌落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脉冲电容器自身漏电和主放电开关漏电所致。基于电磁轨道炮实验系统建立了仿真模型,计算了不同电容电压跌落量下的电枢出膛速度及速度下降率。仿真结果表明,电容电压跌落会导致电枢出膛速度减小、散布增大,影响了发射的一致性。针对电容电压跌落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电能补偿实现电容电压动态稳定的方法,设计了电能补偿电路和适用于多模块组态脉冲电源电容电压采样的电压随动电路,对发射系统进行了补偿稳压技术改造,并开展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采取的补偿稳压方法在放电触发等待过程中能将电容电压稳定在额定电压的0.5%范围之内。补偿稳压能够不受放电触发等待时间的影响,提高发射时脉冲电源放电电压的一致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陈忠勇; 张维康; 唐俊辉; 李峰; 夏胜国
    • 摘要: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是我国参与规模最大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目标是验证大型托卡马克装置实现聚变能的可行性。等离子体大破裂是ITER安全运行面临的最大威胁,会对装置造成严重的损坏,因此缓解破裂危害是ITER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目前缓解破裂危害的基本策略是主动注入大量粒子,但现有的破裂缓解系统尚不能完全满足ITER的需求。该文通过分析现有破裂缓解系统的特点,介绍J-TEXT托卡马克上新一代用于破裂缓解的电磁弹丸注入系统(EMI),该系统使用电磁力发射弹丸,可有效提高弹丸的注入速度并缩短响应时间,克服了其他系统的局限性。电枢是EMI的核心部件,在发射中起决定性作用,通过介绍尾翼接触型电枢的结构及功能,说明这类电枢运用于EMI时在减速阶段存在枢轨电接触性能不足、运动稳定性不够高等局限性,由此根据EMI减速阶段对电枢性能产生的特殊需求,设计了一款具有X型结构的新型固体电枢。仿真结果表明,电枢的电磁、机械性能满足发射要求,电接触特性良好。在发射性能试验中,电枢完成了加速至520m/s后主动减速至0m/s;电枢-弹丸分离性能试验中实现了电枢、弹丸的稳定分离,弹丸的飞行速度为358m/s,且该速度能随着加速能量的增加进一步提高。EMI为托卡马克等离子体破裂缓解贡献了一种高效注入杂质的先进方案,该文提出的X型电枢具有良好的发射性能,为EMI提供了一种优良的新型固体电枢结构及设计方法。
    • 逯麒; 陈坤; 栗保明
    • 摘要: 电磁发射超高速制导弹药出炮口动压极大,伺服舵机控制无法满足铰链力矩需求,为了维持弹道飞行稳定性,需要采用主动起旋、高速滚转和减旋止摆等一系列滚转运动控制策略。针对电磁发射超高速制导弹药的急速滚转运动进行研究,提出了适用于电磁发射超高速制导弹药的滚转运动稳定区域和减旋策略,通过对急速滚转过程进行建模仿真分析可知,电磁发射超高速制导弹药的滚转运动是一个高动态过程,滚转角速度变化与预置偏角、动压、起控时机等因素密切相关,主动起旋与减旋止摆控制策略为电磁发射超高速制导弹药飞行控制提供新颖可行的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