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态生产力

生态生产力

生态生产力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2年内共计161篇,主要集中在经济学、中国政治、哲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3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047224篇;相关期刊127种,包括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理论学刊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2013第五届全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交流研讨会等;生态生产力的相关文献由162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学荣、廖福霖、王鲁娜等。

生态生产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3 占比:0.01%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1047224 占比:99.98%

总计:1047385篇

生态生产力—发文趋势图

生态生产力

-研究学者

  • 王学荣
  • 廖福霖
  • 王鲁娜
  • 廖巍
  • 卢莉芳
  • 李桂花
  • 穆艳杰
  • 胡建东
  • 丁美美
  • 于天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化锚
    • 摘要: 习近平的生态生产力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思想的继承与发展。首先,马克思的生产力思想中内含了自然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力的辩证统一,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性,是生态生产力理念的理论渊源。其次,生态生产力的核心理念是生态良好与生产发展的相互溶融,以“人的需要”为视角对生态生产力理念做深入解读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殷切希望。最后,保持生态生产力生机与活力的现实路径,一是要创新生态文明理念的教育形式,二是要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转型,三是要积极提升生态科技的撑持强度。
    • 穆艳杰; 马德帅
    • 摘要: “生态生产力”内含的革命性变革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马克思在18世纪中叶所实现的“哲学革命”的理论成果和思想遗产。仅仅在具体的生产层面来理解“生态生产力”,必然会出现简单化和片面化的倾向。就根本意义而言,“生态生产力”具有超越具体经济事物层面更为深刻的社会内容和表现形式。在马克思主义的语境下,以思维方式变革为基础的“生态生产力”所展现的是价值取向、运行机制、思维方式及伦理价值的全方位变革。“生态生产力”实现的这种变革,既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更是人类思维观发生变革后的产物。“生态生产力”在哲学层面的变革反映到“思维观”的层面事实上就是由传统主客对立的“线性思维”到主客统一的“系统思维”和“综合性思维”的变革。只有在深刻认识生态生产力内涵的思维方式变革的前提下,才能更快地使“生态化”理念成为现代社会人类生存发展之核心价值规范。
    • 李长健
    • 摘要: “生态生产力”是“两山”理念的政治经济学表达,其概念明晰了自然生态本身所具有的物质创造与转换能力,概念将自然环境定 义为物质财富创造的本体。“两山”理念已成功实践并为“生态生产力”做出注脚。
    • 刘雨婷
    • 摘要: 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必将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内在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且作为塑造这一大变局的重要力量,在新冠病毒疫情的全球肆虐和全球治理中积极贡献共享中国经验与中国方案,展现出"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和推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建设决心与大国担当.作为环境伦理学环境哲学研究者,我们需要回顾生态哲学研究的历史脉络,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及其学科发展;需要观照生态哲学研究的现实状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及其学理进路;需要面向生态哲学的未来走向,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及其学术创新,在世界发展变局和人类文明转向中,不断探索中国生态哲学理论与实践创新,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
    • 宋田光; 李桂花
    • 摘要: 正确理解生态生产力,需要从三个维度进行.一是就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而言,人与自然并不是单纯的"征服与驾驭"的关系,因而必须要消解以往"主—客"单向度否定关系,构建"主—客"双向度互动的"否定性统一"关系;二是就潜在与现实的关系而言,自然生产力是"潜在"的生产力,不能离开社会劳动和社会交换而直接转化为社会生产力;三是就区域和世界的关系而言,生态生产力不仅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诉求,而且是伴随世界历史进程和现实状况改变,成为了全球的共同"夙愿".
    • 穆艳杰; 胡建东
    • 摘要: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到了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关键节点.为此,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讲话中曾多次反复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本身已经成为生产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力的关键要素;生态环境是一种生态生产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力量是一种社会生产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思想中关于生产力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新理念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 彭海峰
    • 摘要: 生态文明思想基础中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以"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基础,是研究和践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的重要指导思想.其"生命共同体"、"生态生产力"、"绿色发展理念"以及"绿色财富观和生态创新方式"之间有着层层递进的内在逻辑,认真学习和掌握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内在逻辑体系,对研究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张玫瑰; 陈莉
    • 摘要: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治藏方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以人为本、生态生产力和生态法治观是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和途径.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在于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生态生产力促进西藏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生态法治是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
    • 穆艳杰; 胡建东
    • 摘要: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到了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关键节点。为此,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讲话中曾多次反复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生态环境本身已经成为生产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力的关键要素;生态环境是一种生态生产力;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力量是一种社会生产力。新时代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思想中关于生产力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新理念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 张玫瑰; 陈莉
    • 摘要: 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形成的习近平新时代治藏方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的以人为本、生态生产力和生态法治观是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和途径。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在于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生态生产力促进西藏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生态法治是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