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灾害
生态灾害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24篇,主要集中在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灾害及其防治、农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8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69332篇;相关期刊93种,包括灾害学、海洋与湖沼、国土绿化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决策论坛——政用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农业环境科学学术研讨会、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等;生态灾害的相关文献由216位作者贡献,包括彭珂珊、丹晨、党维勤等。
生态灾害—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9332篇
占比:99.83%
总计:69451篇
生态灾害
-研究学者
- 彭珂珊
- 丹晨
- 党维勤
- 吕洪涛
- 周宗藩
- 孙松
- 常春平
- 彭林
- 易启洪
- 杨人光
- 杨凯
- 熊娜
- 钱大益
- 陈根长
- 魏立涛
- 丁可
- 于化庭
- 于志刚
- 何培民
- 何孟阳
- 何瑞祥
- 何震宇
- 余畅
- 侍丽静
- 俞志明
- 傅明珠
- 刘亚林
- 刘信安
- 刘全友
- 刘婷
- 刘志澄
- 刘正文
- 刘洁生
- 刘海英
- 刘炜
- 刘纯哲
- 刘西汉
- 刘金林
- 刘锦春
- 包庆德
- 印明昊
- 史綏平
- 吕正标
- 吴庆龙
- 吴焕忠
- 吴金浩
- 周健
- 周国斌
- 周晓东
- 周衡
-
-
何震宇
-
-
摘要:
古往今来,全球范围内发生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即使在相对和平的今天,也依然有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正在经历战争的水深火热。从历史进程的角度看,战争也许在抵抗侵略、维护和平,甚至军工科技的进步等方面存在一些正面意义,但对于民众来说,战争带来的更多是杀戮,是生命与健康的威胁、失去亲人的痛苦、颠沛流离的生活;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可能会导致民族、地区,乃至国家的消失;战争还会对自然环境造成物种的消失、生态环境失衡和后续生态灾害等毁灭性打击。
-
-
陈雯
-
-
摘要:
为了解决当前方法的预警指标相关性较差的问题,提出基于生态承载力分析的雷电衍生污染物风险预警研究。从雷电区域的环境、资源、社会、经济四个方面评估整个区域的生态承载力,以此作为依据,结合雷电衍生污染物的毒性和暴露风险计算污染物的风险指数,按照计算结果的污染物风险预警等级,针对不同的预警等级建立时间响应函数,以便实现对目标风险的及时预警。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基于生态承载力的风险预警方法获得的污染物浓度与实际值动态误差小,并且各个风险指标之间互相关性强,该方法的动态预测效果得到了增强。
-
-
李鹏飞;
秦聪
-
-
摘要:
在当前土地环境污染风险评价的研究中,判定风险的精度及其自身的风险判定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基于ArcGIS与信息熵法的土地环境污染风险评价研究。利用ArcGIS建立待评价区域的土地环境模型,确定多个风险因子,对各个风险因子进行空间化处理。模拟无突变情况和无外部输入量两种土壤环境,预测土壤重金属的累积量,借助信息熵法构建风险评价矩阵,实现对土地环境污染风险的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设计的基于ArcGIS与信息熵法的风险评价方法风险数据拟合结果最稳定,整体评价精度高,该方法的风险判定能力得到了提升。
-
-
张建立
-
-
摘要:
生态灾害对于农业的生产和发展而言有着严重的影响,尤其是近几年来极端天气导致的一切灾害都对农业生产起到了负面作用,而且当前的环境破坏也由于人为因素的干扰,使农业生产存在着制约性的问题.对此,为了确保农作物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的质量和实际产量,应该针对当前生态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全面分析,这样才能够通过各个环节的有效措施应用,来确保在后期种植的过程中,通过人为干预来提高农业生产的实际质量,能够确保我国基础民生发展的愿望能够得以实现.
-
-
吴金浩;
宋广军;
宋伦;
王摆;
张毅敏;
印明昊;
王召会;
周遵春
-
-
摘要:
对大连浅海局部区域海洋生物死亡事件进行现场调查与样品采集,经种类鉴定统计与分析,多方面探讨导致海洋生物死亡的原因.调查结果表明,4个地点共采集到10门52种海洋生物,种类数整体表现为软体动物(16种)>节肢动物(15种)>环节动物(7种)>棘皮动物(5种)>脊索动物(4种)>其他门类(各1种);出现死亡的种类有38种,其中棘刺锚参、大蝼蛄虾、长竹蛏和细长竹蛏死亡量尤为明显.经分析,排除了水质污染、病害疾病和局部低氧等导致本次大规模海洋生物死亡的可能,大风条件下的极端海况改变了浅海海洋生物栖息地环境,使其无法逃离,短时间内大幅降温、降雪的共同作用是导致此次灾害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本调查结果可为政府开展类似突发生态环境灾害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
-
杨军昌;
程颖
-
-
摘要:
自汉晋到清末,彝族都以自己的文字记录着本民族本地区的社会生活,其遗存就是尚存于民间的部分古彝文文献。乌蒙山区的黔西北是我国彝族居住的主要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彝族古文献的富集区。彝族古文献中有许多涉及自然生态环境等内容的记述,主要体现为高寒自然地理条件下的生态特征生计方式、生态灾害、生态退化及其应对等多个方面。记述内容丰富,问题深刻,仰赖与保护生态环境的情节、观念及其地方性知识闪耀其间,既是古彝文献的重要价值呈现,也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千百年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组成。对其进行整理与分析,既有助于反思乌蒙山区的生态灾变因由,又有助于提升人们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意识,并推进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向纵深发展,其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实践中的功能价值。
-
-
赵恒
-
-
摘要:
曾经,山上水打沙壅,山下河干井枯,百姓“苦甲天下”。而今,山上郁郁葱葱,山下溪水淙淙,百姓产业兴旺。这是毕节市赫章县海雀村的一组今昔对比照。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让百姓生活艰辛,为求生存,只有不断地毁林开荒,使得贵州生态灾害频发,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严重侵害了百姓的生存发展。修复和保护生态环境,成为摆在贵州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退耕还林,便是改变的开始。
-
-
-
李永祺;
唐学玺
-
-
摘要:
本文结合国际海洋生态学的研究历史,回顾了中国海洋生态学的发展历程.从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生产力、海洋生态灾害以及大洋和极地研究等方面,总结了70年来中国在海洋生态学领域取得的成就.同时,指出了目前中国在此领域存在的问题、今后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为促进中国海洋生态学学科的发展和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
王宗灵;
傅明珠;
周健;
沈颂东;
邵魁双;
胡伟;
肖洁;
范士亮;
张学雷
-
-
摘要:
截至2019年,浒苔绿潮连续12年大规模暴发,对近海生态系统、沿岸环境与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已经成为黄海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总结了黄海浒苔绿潮防灾减灾现状与成效,分析了存在的问题,然后基于对该绿潮起源与成因的认识,将其早期分为3个关键过程,即浒苔微观繁殖体在养殖设施上的着生与生长过程,定生浒苔脱离附着基形成漂浮浒苔过程,浅滩漂浮浒苔进入深水区形成大面积绿潮过程.最后分别从加强新材料与技术研发防控绿藻着生、强化养殖设施回收管理严控定生绿藻落滩、浅滩汇聚通道拦截打捞等3种途径提出了早期防控措施建议,以期为黄海浒苔绿潮的源头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
-
-
刘志澄
- 《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研讨会》
| 2003年
-
摘要:
本文通过对湖北省近50年来气候变化有关事实及其对生态环境特别是对生态灾害、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认为近50年来,湖北省气候变化的事实比较明显,气候变化导致生态灾害呈现多发、频发的发展趋势,而且灾害强度日益增加.因此,湖北省的气候变化及其对生态灾害的影响是一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问题,应对气候变化问题要从"坐而议"到"起而行",切实采取对策,趋利避害,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
-
张全;
王夕鸣;
吕正标;
余畅;
赵美蓉
- 《第一届全国环境化学青年学者论坛》
| 2018年
-
摘要:
世界上人类所需的农产品中有三分之一仰赖蜜蜂授粉完成,但是从2006年开始,这种在地球上生活了数百万年的物种首次防御失败,在世界各地离奇消失,面临灭绝的可能,称之为蜂群崩溃症候群(CCD)现象.随后,科学家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此次生态灾难很可能是由于人类频繁使用的新型烟碱类农药引起的.目前有关新型烟碱类农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潜在的生态风险,尤其是对蜜蜂等授粉类昆虫的不利影响,在人群健康方面的研究十分缺失.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人们忽略了其内吸性的特点,误以为通过冲洗果蔬等方式,可以去除其在饮食中的残留,人群暴露的可能性不大.
-
-
-
-
-
黨維勤;
黨維靜;
李堯;
王秦湘;
尹海燕;
史綏平;
馬勝平
- 《第十二届海峡两岸水利科技交流研讨会》
| 2008年
-
摘要:
我国水土流失区主要生态灾害有洪涝灾害、耕地减少、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及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其主要对策是充分发挥生态修复的作用,加快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作,依法防治水土流失,建立科学合理的水土流失生态补偿法律体系。建立了3个层次3个安全共计15个指标的水土流失区生态安全评价体系。在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建立必要的水土流失区生态安全预警和防护体系。
-
-
唐明榜;
杨元熙
- 《2007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
| 2007年
-
摘要:
石漠化是指在自然与人为活动综合作用下,引发水土严重流失,植被严重毁坏,而使基岩裸露的一种地质过程,是生态平衡受到破坏的产物。它是我国三大生态灾害之一,不仅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而且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已产生和将要产生严重的后果,因此石漠化治理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作者分析了咸丰县石漠化的形成原因及危害,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石漠化治理的具体对策措施.为制定石漠化防治的政策,长远发展规划和综合治理规划、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国土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
-
钱大益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
| 2002年
-
摘要:
本文就我国现有环境现状作了介绍,并指出生态恶化,耕地质量下降,生物物种减少,另外生态灾害突出,如干旱、洪涝、水土流失、生物灾害和生化污染等,作者认为生态安全与国防安全、经济安全,都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应加以重视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