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资产
环境资产的相关文献在1992年到2022年内共计124篇,主要集中在经济计划与管理、环境科学基础理论、经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7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132415篇;相关期刊86种,包括辽宁经济、商情、经济视野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第七届全国无形资产理论与实务研讨会、2007年烟台公路学会烟台公路建设与管理研讨会、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生态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等;环境资产的相关文献由20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永臣、刘文丽、刘玉艳等。
环境资产—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32415篇
占比:99.91%
总计:132537篇
环境资产
-研究学者
- 李永臣
- 刘文丽
- 刘玉艳
- 徐泓
- 曾尚梅
- 朱文亮
- 杨海燕
- 林志宏
- 贺红艳
- Andrea Ragusa
- Repet.R
- 于丹阳
- 于敏
- 何少娟
- 何梦超
- 余剑梅
- 余扬
- 侯日敬
- 冯义秀
- 冯净
- 刘一凡
- 刘仙丽
- 刘冬梅
- 刘天星
- 刘学鸣
- 刘新卫
- 刘淑花
- 刘熙宝
- 刘胜天
- 刘芳
- 刘雪凝
- 华楚慧
- 卢冶飞
- 卢建胜
- 史建梁
- 吕昌伦
- 吴国强
- 周龙
- 唐伟
- 唐欣
- 唐诗
- 唐龙
- 夏申
- 姜星明
- 姜荣国
- 孙兴华
- 孙灿明
- 孙玉甫
- 孟庆丽
- 安实
-
-
-
石意如
-
-
摘要:
我国环境治理低效的主要原因是政府主导的环境治理难以有效解决日益复杂的环境问题.部分经济发达国家的环境治理实践表明,市场主导的环境治理是比较理想的模式,有助于提高环境资产与负债的转化效率.基于此,立足于我国环境治理问题,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环境治理实践经验,尤其是环境资产与负债转化方面的成功经验,从主体功能区视角,构建以转化机理、转化路径、转化效率评价为主的环境资产与负债转化模式,以期提高环境治理的效率.
-
-
-
周龙;
方锐
-
-
摘要:
环境资产核算作为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内容,是现阶段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一项具体任务要求,完善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特点的环境资产核算工作可以更好地为我国有关资源环境的战略决策和经济管理政策的制定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和信息依据.我国尚未建立起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环境资产核算也未形成统一规范,参考发达国家环境资产核算的经验和方法有助于我国环境资产核算工作明确任务、厘清思路.依据相关理论与观点通过规范分析界定环境资产的定义,梳理了联合国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中心框架的发展脉络与环境资产核算内容,在详细分析美、德两国资源环境核算体系与特点的基础上通过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了两国环境资产核算的异同点.在借鉴美、德两国各自合理理念、方法和内容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了美、德经验对我国环境资产核算方法、步骤、内容等方面的启示,并拓展了适合我国的环境资产核算账户.
-
-
邱琼;
施涵
-
-
摘要:
近年来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核算引起了中国生态环境学者以外的经济学家、会计核算和统计研究人员等的关注,但不同学科人员对其核心概念产生了不同的、甚至相互矛盾的认识.为此,本文首先概要介绍了环境经济核算体系的首个国际统计标准——《2012年环境经济核算体系:中心框架》(SEEA CF)和准标准——《2012年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实验性生态系统核算》(SEEA EEA)的主要特点和功能.接着,阐明了自然资源 和生态系统核算所涉若干核心概念——自然资源、环境资产、自然资源资产、生态系统资产、生态系统服务、交换价值和自然资本——的内涵,并就上述核心概念在《2008年国民账户体系》(2008 SNA)、SEEA CF和中国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试点方案下的定义差异,及其与国民核算重要概念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讨论.本文特别分析了绿色GDP在中国提出的背景、研究进展、理论缺陷以及在实践中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生态系统核算的最终目标暨核算框架,阐述中国现阶段开展生态系统核算所面临的诸多困难,并对中国开展资源环境核算特别是生态系统核算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
-
唐伟;
宋晓满
-
-
摘要:
资产负债观可以为环境资产及环境负债的确认和计量奠定理论基础,使环境会计更具有用性,并督促企业更好地履行环境义务.碳会计及资产弃置义务为环境资产及环境负债的确认及计量提供了借鉴.为进一步提升环境会计的作用,应以资产负债观为理论基础,对环境会计报告的披露制度进行改进,扩大环境资产和环境负债的表内确认,对重污染企业实行强制披露制度,并建立对环境报告的审计制度及环境会计评价制度.
-
-
-
孙玉甫;
白婧
-
-
摘要:
针对当前环境资产计价方法缺乏可操作性的问题,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新研究成果,重新定义了企业环境资产的概念,即企业在特定环境中运营的权利,并进一步分析了企业环境资产取得方式和利用规则,据此提出了根据企业规模(注册资本总额)和所得税率及环保系数对其进行价值计量的方法。意欲对现有环境资产价值计量方法进行补充,推动环境会计在现实中的应用和税收理论的改革,进而实现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创新之处在于提出了全新的环境资产概念及其计量方法,并据此重新解释了税收的根源。
-
-
陈馨
-
-
摘要:
环境资产是环境会计的重要会计要素之一,其中包括计量工作、记录工作及报告等内容,其最终目的为对环境资产进行确认、可清晰界定环境资产因素,从而不断优化我国环境会计的工作内容,提升环境会计核算能力;本文在此基础上,对环境会计核算中的环境资产确认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并提出确保环境资产确认的建议,现报告如下。
-
-
-
贺红艳;
刘玉艳
- 《第七届全国无形资产理论与实务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从企业价值评估原理及方法的入手,首先分析了环境与经济的关系,指出企业对环境的保护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其次,以不同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具体论证了环境资产对企业价值产生的积极影响,以此说明环境资产给企业带来的价值增加方式使其具有特殊的无形资产性质,而对其特性的认识和利用会有效的增加企业价值和社会财富.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