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王尔德

王尔德

王尔德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1291篇,主要集中在世界文学、中国文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88篇、会议论文3篇、相关期刊725种,包括读书、文教资料、北方文学(下旬刊)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4年北京服装学院教研论文报告会、江苏省外国文学学会201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语言文学等;王尔德的相关文献由1100位作者贡献,包括吴学平、杨霓、傅佩荣等。

王尔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88 占比:99.77%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23%

总计:1291篇

王尔德—发文趋势图

王尔德

-研究学者

  • 吴学平
  • 杨霓
  • 傅佩荣
  • 喻国伟
  • 张介明
  • 谈瀛洲
  • 乔国强
  • 李小蕾
  • 王柔化
  • 薛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高汉丽; 胡勤
    • 摘要: 作家王尔德主要凭借其戏剧、童话、长篇小说和个人经历而闻名,学界对其短篇小说的关注明显不足。本文通过解读王尔德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之一《坎特维尔的幽灵》,从"柏拉图式"重复和"尼采式"重复两个方面,分析该小说对外部世界既统一又对立的再现形式,旨在说明王尔德所宣扬的唯美主义表现为对一切事物和观念保持距离,在临摹刻画中不断质疑乃至否定临摹的对象。
    • 李小蕾
    • 摘要: 早在维多利亚时代,英国唯美主义的领军人物王尔德便深谙如今图像时代的社交秘籍,以完美的表象吸引观者的注意,这与德波笔下的景观社会颇为契合。景观狂欢本身并无多少崇高和深刻可言,它呈现出来的与其说是五彩斑斓的生活百态,不如说是光怪陆离的末日盛宴。然而,这种将光鲜外在展现出来以博取关注的做法却于无形中暴露出了更深层次的机制:一方面,现代生活看似耽于表象而缺乏本质,但其实表象与本质之间并非泾渭分明,拒绝表象就意味着本质也被弃绝。另一方面,现代生活看似索求关注而缺乏内省,但其实他者与自我之间也是水乳交融的关系,拒绝他者就意味着自我也形同虚设。因此,个人无论践行何种理念,都无从摆脱景观狂欢。
    • 杨启帆
    • 摘要: 王尔德创作童话内容深刻,但由于译者对其风格特质的理解存在偏差,以往汉译并未完全达到理想效用。该文以《少年国王》巴金和朱纯深译本为例,从思想、情感和审美风格再造三方面探讨王尔德创作童话汉译的风格再造问题,提出译者需把握人物的思维活动、情感波动及作品的审美意味,最大程度实现译文风格再造。
    • 李云娇
    • 摘要: 王尔德是19世纪唯美主义的倡导者及忠实的维护者,他的唯美主义思想体现在色彩的描写、词语的运用、修辞及语言的音乐性等方面。本文将以王尔德的童话故事《夜莺与玫瑰》为例,对其进行探讨。
    • 秦霁月
    • 摘要: 《忠实的朋友》的主体情节小汉斯和磨面人的故事本来是一个含有道德教训意味的故事,但童话却通过形式因素消解了内容中原本最明显的意义,甚至产生了完全相反的效果。道德教训的意图被悖论、前后矛盾、不确定性等多种方式从故事和话语两个层面解构了,意图的不明确性甚至是无意图,使得文本只剩下纯形式的乐趣,极大地彰显了唯美主义的形式至上。
    • 杨利亭
    • 摘要: 在叙述型文学中,主题的多元性以及审美的多维性,往往借助意象的重复来体现。王尔德的戏剧《莎乐美》唯美风格和多元主题的形成,就源于对月亮这一意象的多重运用。如果说叙述本身就是一种理解和阐释,那么重复性叙述便是对理解的再理解和对阐释的再阐释。修辞性重复不仅生成了文本的审美之维,而且还将持续拓展读者对主题的阐释空间。
    • 苏枫
    • 摘要: 王梆长期在英国“食物银行”中担任义工;在英国乡村骑行,种菜;走访养老院,看到了另外一种生活。提到英国,也许你会想到王尔德的那句话“We are all in the gutter, 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 黄春兴
    • 摘要: 近期的《经济学人》杂志刊专文指出:“经济学只知价格而不知价值”,并借用王尔德小说中的人物说道:“愤世嫉俗者知道万物的价格,对价值却一无所知。”该文举了两个例子去强化它的批评:第一个例子直接批评经济学家对价值的漠视;第二个例子借GDP的衡量方式批评经济学家颠倒是非。然而,这两个例子都错了。这里,我先陈述该文第一个例子的错误。
    • 赵峻
    • 摘要: 王尔德所提倡的审美伦理,不仅仅是倡导艺术自主自律和生活艺术化,还包涵伦理学意义上的新阈值,即他对传统伦理价值所做的颠覆和挑战。与他的唯美主义思想相对应的是,王尔德极为重视个体生命的生存体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以艺术至上为矛亦为盾,为个体摆脱旧伦理道德束缚作冲击和掩护。他作品中对各种伦理境遇的考量,勘探了时代变化中伦理边界的位移。历史上的文化先行者在其生存的时代常被传统价值误判为堕落。王尔德作品中的伦理探险虽在当时以向下的方向呈现,其自主性、本真性和居间性实为对新伦理阈值的敏锐感知和坚定表现,因其在人类伦理发展史上的先驱性获得了一定的崇高意义,并以其标示出的“边界”问题对当下人类伦理境况有所启发。
    • 江雨斯
    • 摘要: 社会喜剧是王尔德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座高峰。在四部社会喜剧中,王尔德不仅成功塑造了一系列男性浪荡子形象,女性浪荡子形象也深入人心。浪荡子的形象丰富,不受性别局限,剧中浪荡子的性别身份是作者在两性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审美性建构,体现了王尔德支持妇女权利、倡导个性解放的进步思想。浪荡子不受道德的约束,他们可以是唯美的形式主义者,是道德的反叛者,也可以是拯救人于困境中的“英雄”。王尔德通过对浪荡子人物的多层次刻画,以期依靠艺术的力量为应对现代性危机提供新的遵循标准和解除路径。通过分析可以看出,王尔德喜剧中的浪荡子代表了对传统的社会礼制的反抗力量,标志着其倡导的新个人主义的充分发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