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画像
犯罪心理画像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70篇,主要集中在法律、中国政治、法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0篇、专利文献8468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湖北警官学院学报、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中国刑警学院学报等;
犯罪心理画像的相关文献由78位作者贡献,包括康杰、付有志、付翠等。
犯罪心理画像
-研究学者
- 康杰
- 付有志
- 付翠
- 吕云平
- 冀燕昭
- 寿远景
- 崔海英
- 张广宇
- 曾庆歆
- 李婕
- 郭瑞龙
- 马凡
- 马皑
- 于文菲
- 于晓军
- 刘宁
- 刘杰
- 刘翔鹏
- 刘铁
- 叶馨
- 吴德清
- 周婵婧
- 唐谷
- 安娜·戈科斯基1
- 岳峰
- 庞菁菁
- 廖非
- 张凯
- 张博
- 张安妮1
- 张映雪
- 张若龙
- 张茜婷
- 张蕾
- 徐小虎
- 徐杰
- 心予
- 戴婷
- 指纹
- 李化
- 李晓临
- 李澍
- 李猛
- 李玫瑾
- 李玫瑾23
- 杨清
- 杰奎琳·M.格雷1
- 林海
- 桐心
- 段黎宇
-
-
郭军伟;
张博;
林海
-
-
摘要:
犯罪心理画像通过犯罪嫌疑人遗留在案发现场的痕迹、物证,利用心理学、行为学、侦查学等理论对其进行分析研判,最终刻画出嫌疑人的心理画像,为侦查工作提供侦查方向和范围。通过研究归纳式犯罪心理画像和演绎式犯罪心理画像,依据犯罪嫌心理痕迹分析研究其心理画像,从心理画像的理论基础入手对犯罪心理画像在我国具体适用的步骤与方法进行阐释,描述了犯罪心理画像在现场勘查、案情分析等不同环节的应用,提出犯罪心理画像在实践中应用的建议。
-
-
黄锴
-
-
摘要:
犯罪心理画像在国内属新兴领域,相关理论与实务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而其作为一项侦查手段对锁定犯罪嫌疑人、帮助侦破犯罪起到的作用早已在国外得到验证.将犯罪心理画像甚至整个犯罪心理学体系本土化,发展出适应中国国情、符合中国特色的司法心理学体系依然任重而道远,问题之一即是画像行为天然具备的不确定性与司法要求之确定性相悖.本文旨在论证侦查行为中获取的犯罪心理画像相关材料是否具备证据属性,以期为相关理论切实融入我国司法体系和相关理论研究之开展,提出简单的思考.
-
-
崔海英
-
-
摘要:
从犯罪心理画像角度分析,甘蒙"8·05"系列案件犯罪嫌疑人属于强奸犯中的施虐型.由此系列案件引发的侦查方面的思考主要是:侦查技术手段要与时俱进,打破固化思维,对疑难案件要进行会诊和信息共享;在犯罪防控方面的思考主要是:预防潜在的女性被害人被害,预防性变态犯罪人犯罪,加强法律防控,消除不良社会因素,尽快建立专业的救助机构和心理干预机制等.
-
-
崔海英
-
-
摘要:
从犯罪心理画像角度分析,甘蒙"8·05"系列案件犯罪嫌疑人属于强奸犯中的施虐型。由此系列案件引发的侦查方面的思考主要是:侦查技术手段要与时俱进,打破固化思维,对疑难案件要进行会诊和信息共享;在犯罪防控方面的思考主要是:预防潜在的女性被害人被害,预防性变态犯罪人犯罪,加强法律防控,消除不良社会因素,尽快建立专业的救助机构和心理干预机制等。
-
-
叶馨
-
-
摘要:
犯罪心理画像起源于美国FBI,近几年,犯罪心理的研究和运用在国内逐步发展起来.本文对犯罪心理画像的概念进行总结,从二分法入手,从归纳法和演绎法阐述犯罪心理画像的方法.当前犯罪心理画像在国内发展存在最紧要的问题不外乎技术人员在理论和实践上对该技术的成熟把握及运用.
-
-
-
段黎宇
-
-
摘要:
犯罪心理画像理论不仅可以应用于犯罪后的侦查破案中,还可以根据犯罪心理画像三大外显反应——行为、表情、语音——识别预测犯罪活动.梳理目前已有的行为识别、表情识别、语音识别研究成果,探讨运用心理画像识别预测犯罪的可行性,对如何运用行为、表情、语音识别犯罪活动进行图文式详解,有利于加强犯罪心理画像在犯罪预防领域应用的论证,不断完善充实犯罪心理画像理论,以便更好地运用于当今社会.当然,目前运用心理画像预测犯罪依旧存在制度难题、技术难题、道义难题等问题有待攻克.
-
-
康杰;
庞菁菁
-
-
摘要:
犯罪心理画像作为一种辅助侦查手段,其应用范围不仅仅局限在刑事案件侦查工作中,还拓展到犯罪预防领域.为了更好地把这种手段应用于犯罪预防中,应该明确犯罪心理画像应用于犯罪预防领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犯罪心理画像应用于犯罪预防的实际情况,探讨把犯罪心理画像应用于犯罪预防亟待解决的相关问题.加强犯罪心理画像在犯罪预防领域的应用研究对有效遏制犯罪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
-
李晓临;
戴婷
-
-
摘要:
系列杀人案件中地理学犯罪心理画像的应用前景显著,在侦破系列杀人案件过程中通过解读犯罪地点,分析犯罪地点空间分布,摸索犯罪人的心理地图,运用一定的数学计算方法配以计算机相应的软件程序,经过信息删选,优先排序,可直指犯罪人最可能的定位点(居住地或工作地),帮助确定侦查范围.
-
-
冀燕昭;
付有志
-
-
摘要:
记忆对于连接日常行为和犯罪行为有桥梁作用,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在存储内容、提取方式上不同。非陈述性记忆更符合心理画像所需要的记忆标准,非陈述性记忆同犯罪人生活情境和犯罪行为的结合方式,表明非陈述性记忆可以准确反映犯罪人的背景特征。
-
-
-
-
- 史会学
- 公开公告日期:2001-02-14
-
摘要:
犯罪心理测验和矫正系统。1990年国家研制的“WM-90心理测验电脑软件”性能不全面。本产品的组成包括:计算机及输入输出硬件设备,其存储系统中装有测试焦虑、忧郁、气质、行为、个性人格的评测软件型式相似系数理论公式和相应数据库或在计算机箱内装有带有上述测评软件的固化芯片。本发明通过计算机对检测数据的分析运算,确认心理矫治的质量,指导心理矫治过程,保证监所的安全稳定,为塑造心理素质合格的新公民提供现代化的手段。
-
-
-
-
-
-
- 科乐美股份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01-01-31
-
摘要:
一种画像作成装置,能够利用简单的计算即可以一定的浓度对位于假设3维空间内的模拟场地上的每个登场角色作成至少沿一个方向延伸的追随的阴影画像。此画像作成装置的游戏进展控制单元61将各选手角色和裁判角色的腰部位置作为其在模拟场地上所处的位置进行管理;阴影画像作成控制单元62作成追随于各选手角色和裁判角色的阴影画像;浓度设定单元63利用登场角色的腰部坐标X,根据登场角色在上述模拟场地上所处的位置设定上述阴影画像的浓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