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米丽
爱米丽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19年内共计189篇,主要集中在世界文学、中国文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9篇、专利文献16469篇;相关期刊139种,包括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世界文化、湖南科技学院学报等;
爱米丽的相关文献由204位作者贡献,包括周莉、张清东、余小倩等。
爱米丽—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6469篇
占比:98.87%
总计:16658篇
爱米丽
-研究学者
- 周莉
- 张清东
- 余小倩
- 刘敏
- 吴宪忠
- 孙瑜
- 尹志慧
- 杨芳
- 洪流
- 肖明翰
- 陈军宏
- 陈晓频
- 马文平
- 黄雪娥
- G·维尔逊·奈特
- 丁少玲
- 丁杰
- 丁蕙萍
- 丁赋
- 万晶
- 何承全
- 余中先
- 余祖晨
- 关春梅
- 刁承俊
- 刘世雄
- 刘亮
- 刘宏艳
- 刘建国
- 刘开田
- 刘越
- 刘银燕
- 刘静
- 刘须明
- 匡咏梅
- 南宫梅芳
- 卢玮
- 史丽萍
- 史翠苹
- 吴兆凤
- 吴希
- 吴海霞
- 吴艳霞
- 周尧
- 周慧敏
- 周晓枫
- 周梅
- 唐梦楠
- 唐翠云
- 唐霞
-
-
-
汪云霞;
耿叶
-
-
摘要:
奥斯卡·王尔德戏剧中的“莎乐美”与威廉·福克纳小说中的“爱米丽”因其癫狂的复仇行为被视为西方文学中女性复仇者的经典形象。在父权制和宗教禁欲观念的束缚下,女性被迫走向失语的境地,身心备受摧残。对爱情盼而不得的苦闷使她们疯狂,进而采取毁灭的方式占有情人,甚至将男性社会的“女性想象”作为复仇的利刃,通过疯狂的行为给男性社会以震颤。复仇行为是女性悲剧抗争的体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
-
-
-
威廉·福克纳;
陈丹丹
-
-
摘要:
1爱米丽·格利尔逊小姐走了,全镇的人都去参加了她的葬礼:男人们是出于对一座丰碑倒塌的景仰之心,而女人们则是好奇,想看看房子里面的样子,在过去近十几年,除了在那家兼任园丁和厨师的老黑奴之外,人们至少有十年没见过它的真面目了。那是一座方形的房子,坐落在曾经最繁华的富人区,外墙被刷成白色,上面是穹顶和尖塔,阳台则是半圆形的,非常具有七十年代的特色:庄重而明亮。
-
-
梁洁
-
-
摘要: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伟大小说家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这篇小说题名为"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但纵观整篇小说,并没有提到玫瑰花,也没有人献花给爱米丽。这谜一样的篇名似乎暗藏着作者的深意。本文拟对玫瑰的象征意义作初步分析,从三个方面来解读"玫瑰"的隐喻。
-
-
-
-
-
-
李红霞
-
-
摘要:
《名利场》是英国作家威廉·萨克斯创作的长篇小说。小说以19世纪的英国为背景,围绕贫家女利蓓加·夏普和富家女爱米丽亚·塞德利的人生经历展开,反映了在资本主义上升期,社会各阶层对展开话语权的争夺。本文主要从话语权的角度解析小说,帮助读者进一步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更充分地展现小说的社会价值。一、现实社会中的名利场《名利场》是一部具有讽刺意味的现实主义小说,威廉·萨克斯通过这部小说表达了对当时英国社会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