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煤矿废弃地

煤矿废弃地

煤矿废弃地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78篇,主要集中在建筑科学、矿业工程、植物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72787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山西农经、现代营销、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第三届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专家论坛、首届农业生态与环境安全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生物资源与环境调控学术研讨会、2007北京门头沟生态修复国际研讨会等;煤矿废弃地的相关文献由14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道亮、罗晶、贾鹏飞等。

煤矿废弃地—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9 占比:0.09%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72787 占比:99.90%

总计:72862篇

煤矿废弃地—发文趋势图

煤矿废弃地

-研究学者

  • 李道亮
  • 罗晶
  • 贾鹏飞
  • 刘丽婷
  • 叶小林
  • 夏康
  • 宋福强
  • 崔树军
  • 廖富林
  • 张楠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荣亚飞; 张博; 孙旭东
    • 摘要: 煤矿废弃地开发潜力分类分级研究有助于退出关闭矿区开发方案决策或促进市、县、州或其他类型地区层面大量煤矿废弃地的评估,为煤矿废弃地分类管理和制定整体规划提供理论支撑。因此,建立了可处理多维约束的煤矿废弃地开发排序准则,提出了煤矿废弃地开发的分类、多级的集成评价方法,以适应不同策略下的综合决策问题,并以木城涧和西露天为例验证方法有效性。鉴于此方法主要以煤矿废弃地基础数据为支撑并借用专家相关知识与经验进行评价,为实现不同研究尺度下煤矿废弃地的分级、分类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在产矿井资源生态评价制度,加强煤矿废弃地资源数据库建设。
    • 夏康
    • 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了后工业时代,煤矿资源趋于枯竭,而长年煤矿工业的运作给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威胁与破坏,煤矿废弃地改造成为必要且有效的手段。文章概述了煤矿废弃地基础理论,并且探寻其改造方法,通过对北京滑石道矸石山改造项目进行实践研究,以风景园林学理论的思路,对项目场地的周边环境和自身特殊性进行解读,提出突破场地功能障碍,实现场地与总体环境的共融等宏观改造思想,并从传承工业历史和本地文化以及延续周边自然景观两方面开展改造设计,使煤矿废弃地融入周边环境并服务于周边人群。
    • 郭伟
    • 摘要: 笔者以吕梁山地区煤矿废弃地为例,分析了煤矿废弃地的特点,探讨了煤矿废弃地开采坡面、开采平台及周边植被破坏区等不同部位的生态植被恢复技术,并提出了修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期为今后山西省煤矿废弃地的生态植被恢复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 游萍; 肖群英; 薛晓辉; 刘贤; 戴志东
    • 摘要: 为了评价不同植被对煤矿废弃地复垦区土壤生态修复的效果,本研究开展了桃树、杉树、李树等植被对复垦区土壤酶活性和真菌种群多样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下,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转化酶的活性差异显著。脲酶在对照中最高,桃树最低;酸性磷酸酶活性对照最高,杉树(0~20、40~60 cm)和桃树(20~40 cm)土壤中最低,且一般情况下酶活性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具有表聚性,但不同植被和不同土层的转化酶活性的变化表现不同;该区域土壤的pH随土层加深增高,最高为5.67,均呈酸性,除对照外,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性。(2)不同植被下,所有土壤样品的真菌种群优势门均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毛霉菌门(Mucoromycota),季也蒙酵母属(Meyerozyma)和芽枝霉属(Cladosporium)为所有土壤样品都具有的优势属,而孢霉属(Mortierella)仅在柳树土壤中不是优势属,青霉菌属(Penicillium)、绿核菌属(Ustilaginoidea)是李树土壤中的优势属;盘菌属(Tricharina)是杉树土壤中的优势属;刺毛四枝孢(Tetracladium)是对照土壤中的优势属。通过综合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NMDS)表明,不同植被的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差异较大,柳树0~20 cm、杉树20~40cm、对照40~60cm土壤中的真菌数量和多样性较丰富,其中桃树土壤中的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相对较低。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其他煤矿复垦区域土壤生态修复研究提供借鉴。
    • 李晓娴
    • 摘要: 本文以景观改造为切入点,结合淮南长青煤矿沉陷区景观改造项目实例,对长青煤矿的景观形态、生态特色、地域文脉和现实发展等进行深入、系统、全面的分析,尝试提出废弃矿区景观规划的新思路与新方法,探讨景观策略在煤矿沉陷区环境改造方面的应用潜力.针对现有长青煤矿沉陷区湿地公园的设计不足进行景观的改造研究,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设计方案,基本解决了现有景区的设计不足.
    • 石峰; 宋福强
    • 摘要: 煤矿废弃地造成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采煤区沉陷导致地表植物被破坏,植被覆盖率降低;采煤过程会导致周边土壤污染,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群落。而丛枝菌根真菌能与植物形成共生体,在增加土壤养分、增强植物耐受力以及修复重金属污染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探讨了近年来国内外丛枝菌根真菌对煤矿废弃地如Cd等重金属污染、烃类有机化学物质污染的修复和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 钟晖; 黄彪; 白杰
    • 摘要: 本文聚焦煤矿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研究,通过对龙门乡煤矿废弃地现状问题及周围资源的分析评价,运用共生理论的生态共生、文化共生、经济共生理念来指导修复煤矿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对植物配置、水体修复及生态设计等提出设计策略,探索煤矿废弃地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石峰; 宋福强
    • 摘要: 煤矿废弃地造成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采煤区沉陷导致地表植物被破坏,植被覆盖率降低;采煤过程会导致周边土壤污染,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群落.而丛枝菌根真菌能与植物形成共生体,在增加土壤养分、增强植物耐受力以及修复重金属污染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探讨了近年来国内外丛枝菌根真菌对煤矿废弃地如Cd等重金属污染、烃类有机化学物质污染的修复和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 钟晖; 黄彪; 白杰
    • 摘要: 本文聚焦煤矿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研究,通过对龙门乡煤矿废弃地现状问题及周围资源的分析评价,运用共生理论的生态共生、文化共生、经济共生理念来指导修复煤矿废弃地景观再生设计,对植物配置、水体修复及生态设计等提出设计策略,探索煤矿废弃地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 张海珍; 王琳; 聂清莉
    • 摘要: 为探索关闭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的策略与方法,在梳理国内外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研究成果、研究区关闭煤矿废弃地复垦修复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采用实地调查、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将生态学中的干扰理论引入到废弃地生态修复研究,通过对研究区关闭煤矿废弃地进行干扰剖析,提出了与研究区实际相符合的构建关闭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的保障机制、开展复垦修复适宜性评价和设计生态修复技术方法等策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的理论与方法.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