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埋深
煤层埋深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104篇,主要集中在矿业工程、工业经济、石油、天然气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77941篇;相关期刊46种,包括煤、煤矿安全、煤炭科学技术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中国煤炭学会第五届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国瓦斯地质学术年会、中国地质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学会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中国煤炭工业安全科学技术学会水害防治专业委员会、煤炭工业技术委员会防治水专家委员会2014学术年会 、2011年煤层气学术研讨会等;煤层埋深的相关文献由238位作者贡献,包括张子敏、闫江伟、吴财芳等。
煤层埋深—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77941篇
占比:99.87%
总计:78045篇
煤层埋深
-研究学者
- 张子敏
- 闫江伟
- 吴财芳
- 周强
- 周金龙
- 姜玮
- 宋常胜
- 张玉贵
- 李璐
- 樊云斌
- 王俊玮
- 王启飞
- 王怀勐
- 王文祥
- 王海平
- 王涛
- 郝全明
- 陈文军
- 魏诚敏
- G.W.Zhou
- G.X.Meng
- H.Y.Liu
- J.H.Zhao
- LZ.Wang
- WU Guirong
- Wang Tao
- Y.S.Deng
- Zhou Jinlong
- 于博
- 于永江
- 何文刚
- 何淼
- 余东合
- 余博
- 信凯
- 倪小明
- 光宁
- 公衍伟
- 冯彬
- 冯毅
- 冯雨涛
- 刘世方
- 刘元嘉
- 刘元嘉12
- 刘厚裕
- 刘小辉
- 刘强
- 卜珍虎
- 卫思祺
- 叶建平
-
-
李春妍;
罗远方
-
-
摘要:
为了进一步揭示习水县马临矿区主采煤层瓦斯含量分布趋势,在充分收集和整理矿区内瓦斯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矿区内主采煤层瓦斯含量分布趋势影响因素,确定了主控因素。以矿区主采煤层瓦斯含量实测结果为基础,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基于煤层埋深的马临矿区主采煤层瓦斯含量计算数学模型。依据数学模型对主采煤层瓦斯含量分布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煤层埋深对马临矿区煤层瓦斯含量分布起控制作用,煤层瓦斯含量与埋深呈拟合度较高的线性关系。分析了主采煤层瓦斯含量大于8 m^(3)/t时的埋深范围。研究结果为习水县马临矿区瓦斯治理及煤层气开发提供依据,有利于保障习水县马临矿区煤矿安全生产。
-
-
冯雨涛
-
-
摘要:
瓦斯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本文以青龙煤矿为工程背景,结合矿井地质资料对9号煤层瓦斯赋存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煤层埋藏深度、断层构造是影响瓦斯赋存的主要因素。依据现场测点瓦斯测定结果得到9号煤瓦斯赋存规律,对开采9号煤层时瓦斯涌出量进行预测,可作为青龙煤矿在开采规划、瓦斯防治提供基础数据。
-
-
李慧刚;
崔文利
-
-
摘要:
为准确掌握韩家湾煤矿主采3^(-1)、4^(-2)煤层的瓦斯赋存情况,根据现场实测瓦斯参数,结合矿井地质情况,研究确定了瓦斯赋存影响因素,得出3^(-1)、4^(-2)煤层瓦斯含量、压力与埋深之间的线性关系。构建了煤层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的预测模型,得出埋深是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主控因素,随着煤层埋深的增加,瓦斯含量也逐渐增加。通过测定矿井主采煤层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等参数,丰富了矿井瓦斯基础数据体系,对于矿井瓦斯赋存规律研究和瓦斯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
李晓伟
-
-
摘要:
瓦斯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以新景矿15号煤层为研究对象,结合地质勘探及其生产揭露资料,从地质构造、顶底板岩性、煤层埋深、煤层厚度、岩溶陷落柱等影响15号煤层瓦斯赋存的因素入手,发现顶底板岩性及煤层埋深是关键因素.对瓦斯涌出量与煤层埋深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合理预测瓦斯涌出量,得到15号煤层瓦斯含量在8~ 17 m3/t,对工作面瓦斯抽放设计及其它生产工作起到指导意义.
-
-
魏诚敏;
李璐;
王启飞
-
-
摘要:
基于河北邯郸郭二庄矿建立了掘进工作面三维数值模型,利用3 DEC离散元模拟软件分析了煤层埋深、掘进速度及煤体力学强度对工作面煤体突然压出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法将各影响因素依据重要程度进行排序.研究结果表明:掘进工作面上固定点最大水平位移值与埋深变化基本呈正相关线性关系;煤壁压出位移方向均向巷道中轴线靠拢,且水平位移明显大于竖直位移;在埋深600~1000 m条件下,工作面应力集中区宽度约10 m,应力峰值位置距工作面约5 m;影响掘进工作面煤壁突然压出因素,按照重要程度依次为煤层埋深>掘进速度>煤体力学强度.研究成果为进一步认识煤壁突然压出及预防措施提供参考.
-
-
杨通保
-
-
摘要:
为探索木兰矿区煤层埋深对煤层气含量的影响,经过实验数据统计与分析发现,研究区内煤层气含量随煤层的埋深呈现波动式变化,煤层埋深450 m内煤层气含量随埋深的增加表现出正相关线性变化规律,说明埋深是影响煤层气含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但当埋深大于450 m后,煤层气含量随埋深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变缓,埋深对煤层气含量的影响减弱.研究成果对木兰矿区煤层气的绿色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
魏诚敏;
李璐;
王启飞
-
-
摘要:
基于河北邯郸郭二庄矿建立了掘进工作面三维数值模型,利用3DEC离散元模拟软件分析了煤层埋深、掘进速度及煤体力学强度对工作面煤体突然压出的影响,并采用正交试验法将各影响因素依据重要程度进行排序。研究结果表明:掘进工作面上固定点最大水平位移值与埋深变化基本呈正相关线性关系;煤壁压出位移方向均向巷道中轴线靠拢,且水平位移明显大于竖直位移;在埋深600~1000 m条件下,工作面应力集中区宽度约10 m,应力峰值位置距工作面约5 m;影响掘进工作面煤壁突然压出因素,按照重要程度依次为煤层埋深>掘进速度>煤体力学强度。研究成果为进一步认识煤壁突然压出及预防措施提供参考。
-
-
邓天;
郝雷
-
-
摘要:
煤层瓦斯赋存受多种因素的联合控制.为探究各因素对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本文基于矿井的地质构造特征,根据本煤矿现有的钻孔相关数据资料以及煤层瓦斯相关资料,从定量及定性角度分析本煤矿瓦斯赋存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煤层埋深、上覆基岩厚度、顶板泥岩厚度以及断层构造对煤层瓦斯赋存影响较为显著.煤层瓦斯含量随着煤层埋深、上覆基岩厚度、顶板泥岩厚度的增大而增大.煤层埋深与瓦斯含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该关系可为本矿区计算煤层真实的瓦斯含量以及进行相关推测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
-
陈继福
-
-
摘要:
为了进一步揭示马兰矿的瓦斯赋存规律,在充分收集和整理矿井瓦斯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矿区煤层瓦斯赋存影响因素并确定了主控因素,其次进行了煤层地质构造单元的划分,在此基础上,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马兰矿煤层瓦斯赋存规律模型,并依据数学模型对各主采煤层的瓦斯分布特征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02#、2#和8#煤层分别属同一地质构造单元,煤层埋深对马兰矿的瓦斯赋存规律起控制作用,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与埋深呈拟合度较高的线性关系,且随埋藏深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大.研究结果为马兰矿采取有效性和针对性的瓦斯防治措施提供了依据.
-
-
-
尚林伟;
温云兰;
孙辉;
何淼
- 《全国矿山顶板灾害学术会议》
| 2016年
-
摘要:
运用瓦斯地质理论结合新立矿地质资料和井下实测瓦斯数据,研究地质构造、煤层埋深、煤层上覆基岩厚度、煤层厚度、水文地质等因素对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通过分析,得出影响新立矿90号煤层瓦斯赋存的主控因素是煤层上覆基岩厚度,并建立了主控因素和瓦斯的数学模型.预测出煤层深部瓦斯含量,划分出突出危险区,对新立矿瓦斯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
-
娄巍;
张明杰
- 《中国煤炭学会第五届瓦斯地质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全国瓦斯地质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根据南太行东麓二1煤层煤与瓦斯突出特征,应用煤与瓦斯突出综合假说,从煤层瓦斯生成、运移、储存的角度,分析研究了岩浆热液作用、地质构造、煤层埋深等因素对煤层煤质、煤层生烃能力、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等煤层瓦斯参数及瓦斯突出因素的影响,确定岩浆热作用对瓦斯突出具有严重影响作用,地质构造、煤层埋深等因素对瓦斯突出具有中等影响作用、一般影响作用,为地质勘探、矿井设计与生产规划、矿井瓦斯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
-
-
-
赵生山;
樊云斌;
王海平;
王文祥
- 《中国煤炭学会矿井地质专业委员会2008年学术论坛》
| 2008年
-
摘要:
煤矿生产中最为关心的问题是煤层的赋存状况、地质构造以及开采水文地质条件.天然电磁波进入地下后遇到不同的电性层反射回地表,SYT法就是接收这部分反射回来的带有地下地质信息的电磁波,经过特殊的数据处理就可以得到反映地下地层物性特征的曲线和柱状来进行地质解释.该方法在张家口盛源矿业集团公司几个矿井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显示,SYT法不仅为了解煤层矿体的埋深和厚度提供了解释的依据,还对地质历史时期某些构造成因提供了深层挖掘的线索,同时也揭示了某些断层的成因与地下岩浆活动相关的例证。
-
-
田俊伟;
闫江伟;
张玉贵;
张子敏
- 《第七次全国瓦斯地质学术年会》
| 2007年
-
摘要:
瓦斯涌出量预测是矿井通风设计、瓦斯抽采设计、瓦斯管理和瓦斯灾害防治的必要依据。运用瓦斯地质理论,依据实际瓦斯涌出资料和地质勘探资料。分别对各煤层埋深、基岩厚度、顶底板岩性、煤变质程度、煤厚等地质因素进行分析,发现煤层上覆基岩厚度是成庄矿井瓦斯涌出的主控地质因素,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准确绘制了绝对瓦斯涌出量等值线图。
-
-
曾勇
- 《第七次全国瓦斯地质学术年会》
| 2007年
-
摘要:
由于各种地质因素的影响,低煤级煤煤层将有可能出现煤层瓦斯富集而发生瓦斯灾害的危险。文章从煤层埋深、封盖条件、孔裂隙系统、煤层厚度等地质因素入手,探讨了低煤级煤煤层瓦斯聚集的机理,并提出了防止低煤级煤煤层瓦斯灾害的五条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