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溉设施
灌溉设施的相关文献在1986年到2022年内共计238篇,主要集中在农业工程、农业经济、园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8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54151篇;相关期刊130种,包括南亚研究季刊、致富天地、中亚信息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一届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给水排水研究分会第二次会员大会暨学术交流会、广西水利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都江堰建堰2260周年国际学术论坛等;灌溉设施的相关文献由371位作者贡献,包括赵秋、高贤彪、全东平等。
灌溉设施—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54151篇
占比:99.68%
总计:54323篇
灌溉设施
-研究学者
- 赵秋
- 高贤彪
- 全东平
- 刘永鑫
- 岳学军
- 徐兴
- 燕英伟
- 蔡坤
- 单艳红
- 吕寒
- 张丽华
- 张川
- 朱励军
- 王建国
- 袁宏文
- 袁菱
- 颜廷梅
- 丁平
- 于长春
- 井涛
- 付新霞
- 刘俊
- 司慧萍
- 吴伟斌
- 吴军辉
- 吴江
- 姜浩
- 孙曙鸿
- 季一众
- 左安垠
- 张明杰
- 张春远
- 张瑞洵
- 曾桂香
- 朱余清
- 李丹
- 李德容
- 李晓梦
- 李震
- 林开颜
- 沈楚姗
- 洪添胜
- 王健
- 王力
- 纪璇
- 罗毅
- 胡必华
- 谢家兴
- 赵寅
- 赵晓峰
-
-
何刚
-
-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水利灌溉设施建设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在农业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设施的后期使用、管理与维护中仍存在问题,难以保障水利灌溉设施正常运行,导致水利灌溉设施未能充分发挥其对农业生产的积极作用。本文将结合农村水利灌溉设施的现状,从建立管理体制、加大投资力度与开展专业知识培训三方面制定保障其正常运行的基本措施,为农村开展水利灌溉设施保障工作提供参考,深入发掘水利灌溉设施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减轻农业生产人员的工作量,并为其带来更丰厚的收益。
-
-
吴萌
-
-
摘要: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是有力保障我国耕地安全和粮食安全的措施,确保粮食种植面积不减少、产能有提升,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也将是我国未来一段时间内必将长期坚持的基本路线。笔者以富平县LJ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例,从项目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分析了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论证结果表明: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利于促进县域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推进乡村振兴进程。
-
-
胡新艳;
陈文晖
-
-
摘要:
作为党加强农村基层领导的重要方式,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主任“一肩挑”的制度安排已在全国农村作为原则性政治任务广泛推行。由此,“一肩挑”的制度绩效尤其是对村庄公共物品供给的影响,受到学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从村集体灌溉设施建设角度评估“一肩挑”制度的实施效应,并利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2014、2016)进行实证分析表明,实施村干部“一肩挑”制度显著促进了村集体灌溉设施的供给。在考虑缓解样本选择偏差的其他匹配方法以及变量测量误差等问题后,上述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受教育水平高的“一肩挑”村干部更有助于村庄公共物品的供给,但村庄中的宗族多样化、过多的村民小组等则对其产生一定的弱化效应。
-
-
严荣
-
-
摘要:
一、栽植建园1.园地选择一般以轻、中沙壤土种植为好,重壤土应进行改良,土壤p H值要求在5.5~7.5,地下水位1米以下;有可靠的水源和灌溉设施,地势低洼的地方应配套排水设施;3~5千米范围内无污染源。2.品种选择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比例为10∶20∶70。
-
-
无
-
-
摘要:
赵口引黄灌区位于豫东平原,规划设计灌溉面积39.13万hm^(2),是全国第四、河南省第一大灌区。1970年以来,先后建设了渠首闸、总干渠、西干渠等灌溉设施,至20世纪末,灌区一期工程灌溉面积按24.43万hm^(2)进行控制,之后拟重点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建设。21世纪以来,围绕提升黄河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河南省水利厅就剩余的14.70万hm^(2)二期工程开展了大量基础性工作。
-
-
左安垠;
赵寅;
孙曙鸿
-
-
摘要:
通过程海湖生态修复项目(二期)灌溉引水工程现场现状调查分析,做出了设计策略,选择了灌溉方式及水源、总体方案布置,确定了设计标准,通过灌溉定额、灌水周期、灌溉制度、水流量、水力学、管道承压、镇墩承压等设计计算,得出管道敷设、管径选择、管道壁厚、减压池设置等结构及设计参数,试验段成果检测结果与设计理论相吻合。该文的设计方案及结果可为类似工程项目设计提供参考。
-
-
左安垠;
赵寅;
孙曙鸿
-
-
摘要:
通过程海湖生态修复项目(二期)灌溉引水工程现场现状调查分析,做出了设计策略,选择了灌溉方式及水源、总体方案布置,确定了设计标准,通过灌溉定额、灌水周期、灌溉制度、水流量、水力学、管道承压、镇墩承压等设计计算,得出管道敷设、管径选择、管道壁厚、减压池设置等结构及设计参数,试验段成果检测结果与设计理论相吻合.该文的设计方案及结果可为类似工程项目设计提供参考.
-
-
刘长顺;
张景奎;
郑继;
徐良
-
-
摘要:
为了解安徽小型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的应用现状,对该省典型地区田间渠系及其配套建筑物的建设及运行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总结了现存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未来发展的建议,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改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技术,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要求提供参考.
-
-
-
-
摘要:
基地内修建有林道,部分小班有灌溉设施。林地使用剩余年限为24年。基地内的茶林全部为新造油茶林,苗木品种为湘林系列。林地使用剩余年限为34年。基地内油茶林全部为新造油茶林,苗木品种为湘林210号。
-
-
-
邢路平
- 《中国水土保持学会城市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专业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暨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近年来深圳经济快速发展,开发建设项目需大量采石取土,采石场日益增多,但因采石取土造成的裸露坡面却未能得到及时修复.盐田港大水坑东信石场经多年无序开采,造成裸露山体缺口与周边环境极不协调.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以东信石场裸露边坡复绿工程为例,介绍了典型采石场边坡的生态复绿措施设计、排水设计及灌溉设施布置等.通过有效的复绿措施手段,使因采石取土破坏的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的治理,达到了与周边原生环境相协调的目的,可为同类项目边坡复绿提供借鉴.
-
-
Tatsumi Tomosho;
Kazumi Yamaoka
- 《都江堰建堰2260周年国际学术论坛》
| 2004年
-
摘要:
参与式灌溉管理(PIM)通常被认为是实现高效及可持续农业用水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因为农民是PIM的自主参与者,因此PIM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就是如何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为解决此问题,我们应深入研究亚洲各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灌溉系统,从其长期实际运作中汲取经验教训.本文集中论述了日本农民实现传统PIM可持续性的各种动力,指出了两个问题.一是获取用以激励农民的地方惯例来解决在农业水管理中阻碍农民互相合作的社会两难问题.二是指出了农业用水和灌溉设施多功能作用的重要性,如洪水削减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随着日本经济的增长,这种多功能作用将会使更多的人成为受益者,成为提高水资源生产力的关键所在,并有助于保证将来PIM的可持续性。
-
-
-
-
-
-
梁伟
- 《广西水利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对水田失灌与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与经营出现责任主体不明,投入不足,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毁坏严重。要根本解决农田灌溉难这个问题,应该加快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的步伐,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适应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
-
梁伟
- 《广西水利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对水田失灌与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与经营出现责任主体不明,投入不足,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毁坏严重。要根本解决农田灌溉难这个问题,应该加快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的步伐,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适应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
-
梁伟
- 《广西水利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对水田失灌与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问题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与经营出现责任主体不明,投入不足,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毁坏严重。要根本解决农田灌溉难这个问题,应该加快农村小型水利体制改革的步伐,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相适应的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