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测定
温度测定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357篇,主要集中在金属学与金属工艺、化学工业、能源与动力工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86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208059篇;相关期刊78种,包括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生态学报、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
相关会议11种,包括第七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第五届全国应用地球化学学术会议、中国化学会第三届全国热分析动力学与热动力学学术会议暨江苏省第三届热分析技术研讨会等;温度测定的相关文献由790位作者贡献,包括傅彦杰、余永刚、池田阳等。
温度测定—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08059篇
占比:99.95%
总计:208156篇
温度测定
-研究学者
- 傅彦杰
- 余永刚
- 池田阳
- 清水兴子
- 黄凤良
- S·魏斯
- 中川慎也
- 宁铎
- 宇野和史
- 富久胜文
- 平野贵之
- 武井文雄
- 水野雅夫
- 刘宇锋
- 刘新年
- 刘雷
- 加里·法伦
- 周彦煌
- 土田真人
- 张振华
- 怀俊天
- 朱利安·达林·怀特
- 李克忠
- 李琴
- 毛燕东
- 王伟
- 王启
- 王强
- 瓦利德·阿比·奥翁
- 秦芳
- 肖琨
- 苏利荣
- 苏天明
- 范昕炜
- 郭宏伟
- 陈高峰
- 马丁·丹尼尔·霍罗德
- 高明
- 高淑雅
- 黄晓明
- A·梅塞施米德
- D.E.奎恩
- D.G.布伦南
- D·奥尔
- F·黄
- G.P.马修斯
- J.A.莱恩
- J.R.斯特伦
- J·I·坦图
- L.K.维金斯
-
-
黎国梁;
曹忠源;
梁一铭;
唐磊
-
-
摘要:
大型煤堆场容易因积伏潜热发生自燃,导致大面积火灾。本课题研究运用热红外传感非接触测温的优点,结合传统视频监控,构架了一套新型的早期火灾预警系统。从建模机理分析、硬件设置、软件设计及系统构架等方面,详细介绍早期预警系统的优点。以煤堆场码头的消防安全监控为应用实例,说明系统的实用性和可靠性。
-
-
王学敏;
牟新刚;
王伟;
黄德湖
-
-
摘要:
常用的红外热像仪信号处理方案主要有3种,分立的ARM或DSP+FPGA方案、TI达芬奇处理器方案和FPGA方案.以上3种方案分别存在芯片间带宽不足、不能支持焦平面探测器、串行处理不易实现等缺点.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Xilinx ZYNQ处理器的红外热像仪信号处理方案,该方案选择非制冷红外焦平面探测器作为敏感元件.系统工作时,探测器产生的信号首先经过信号处理和模数转换操作,然后输入到ZYNQ中,在ZYNQ内部完成非均均匀性校正、温度测定和图像增强等处理,最后通过千兆以太网或者HDMI接口输出.试验表明该方案数据带宽充足,能适配各种焦平面探测器或者红外机芯,串行处理易于实现.使用该方案设计的系统成像效果良好,测温精度满足要求.
-
-
张锋;
马婧;
蒋军;
李福瑞
-
-
摘要:
采用新型测温环测温法,对工业钟罩窑内的温度分布进行了系统测定,结合烧成品的物性测定,研究了温度分布对陶瓷产品质量的影响,并对实际焙烧过程提出了改进建议,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
-
-
-
-
周惠钧
-
-
摘要:
目的:观察温针灸艾条不同的点燃位置对针体及周围温度的影响,为临床操作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利用高精度红外测温仪测量模拟温针灸不同点燃位置下针体及周围温度,分两种点燃方式和4个测量位置进行测量,即①从艾条上端点燃,分别距离艾条下端2 cm、3 cm处测量针体及周围温度;②从艾条下端点燃,分别距离艾条下端2 cm、3 cm处测量针体及周围温度.每种方法重复测量5次,测量结果按相同时间点叠加取平均值后描绘各时间点的温度曲线图.结果:相同点燃方式在距离艾条下端2 cm处比3 cm处保持有效艾灸温度的持续时间约长3 min;相同距离的上端点燃和下端点燃在不同温度段有以下特点:保持30~35°C,下端点燃比上端点燃保持时间长;而维持在35°C以上的时间两者相差不多;从艾条上端点燃针体达到的最高温度比从下端点燃要高5°C以上;达到有效艾灸温度的初始时间从艾条下端点燃要比从上端点燃早;从曲线上看,于艾条下端点燃呈现“前峰左移”,于艾条上端点燃呈现“前峰右移”.结论:温针灸的点燃位置以艾条段下端距皮肤2~3 cm,并从下端点燃施灸较为合理.
-
-
张裕星
-
-
摘要:
以海悦广场26#办公楼及商业裙房工程的大体积混凝土筏板基础为例。由于筏板基础的变形受到桩基础锚固、筏板与地基的摩擦及相邻块的挤压等约束而不能自由伸缩,且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过高的水化热,致使筏板基础产生裂缝,影响其正常使用性能和耐久性能。本工程利用JYC数字温度无线测温仪对浇筑过程进行实时监测,防止大体积混凝土基础出现有害裂缝,保证基础工程的抗渗性和耐久性,为确保施工质量提供合理的施工方案。
-
-
陈幸;
朱庆萍;
沈中华
-
-
摘要:
目的 采用不同功率半导体激光根管内连续照射或间隔照射,观察3种照射模式对根管外壁温度升高的影响.方法 实验一:60颗离体单根管牙分A组(功率1.5W)与B组(功率3W),每组又分为3亚组(A1、A2、A3),每组10颗,采用三种不同照射模式:A1:照射5s4次,A2:照射10s2次,单次照射间均间隔5 s;A3:连续照射20 s,同时测定根管外壁平均温度的变化.实验二:30颗离体单根管牙,采用功率1.5W,连续照射20 s的模式,测定牙根外三点:G1(根尖点)、G2(根尖1/3)、G3(根中1/3)温度变化值.结果 A组中,A1、A2、A3照射模式下根管外壁温度升高均值分别为4.78°C,5.21°C,5.97°C,3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B组于相同照射模式下温升均值均大于A组,且B3模式下根管外壁温度升高最高可达10.3°C.相同照射条件下,根尖(G1点)温度升高明显低于根尖1/3(G2点)及根中1/3(G3点)的温度(P<0.05),G2、G3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照射模式及激光功率对根管外壁温度改变均有显著影响,且不同部位升温幅度也不相同.功率1.5W条件下,本实验设计的3种不同照射模式,均是临床较为安全的使用参数.
-
-
-
-
-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七届学术年会》
| 2008年
-
摘要:
对广西下雷锰矿床包裹体温度测定,并进行热力学计算,获得成矿温度为250°C,lgfo2=-34.44;lgfco2=0.4;lgfs2=-9;pH值为5.0.对硫化物的硫同位素测定,获得沉积岩黄铁矿的δ34S值为-24.2‰~19.3‰;矿床黄铁矿的δ34S值为显示出矿床硫是多来源。
-
-
-
杨华元;
胡银娥;
刘堂义;
蒯乐;
高明
- 《全国针法灸法临床与科研暨灸法继承与创新学术研讨会》
| 2007年
-
摘要:
应用Ti30高性能热象仪测定隔姜片灸、隔蒜片灸、隔附片、隔盐灸在灸疗时温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隔附片灸的温度变化相对较稳定,并可持续较长的时间;隔姜片灸、隔蒜片灸及隔盐灸的传递温度随着艾绒燃烧变化较大具有不稳定的温度变化。不同隔物灸的热量传递是由机体温差而产生一种能量传递过程,并可对机体有着相应的生理、生化效应。因此,本文通过隔物灸热传递的基本特征,拟建立其热传导模型,为研究隔物灸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
-
-
-
-
-
郭龙;
肖渊甫;
张春茂;
肖瑞卿;
彭博
- 《第五届全国应用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2014年
-
摘要:
江西冷水坑银铅锌矿床位于华南地块北东缘的武夷隆起区,在构造上受鹰潭—安远深断裂及鹰潭—瑞昌区域性大断裂控制.冷水坑银铅锌矿床是我国重要的银铅锌矿床之一,前人对矿床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做了有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对矿床流体包裹体的系统测试工作,探讨成矿流体性质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
-
郭龙;
肖渊甫;
张春茂;
肖瑞卿;
彭博
- 《第五届全国应用地球化学学术会议》
| 2014年
-
摘要:
江西冷水坑银铅锌矿床位于华南地块北东缘的武夷隆起区,在构造上受鹰潭—安远深断裂及鹰潭—瑞昌区域性大断裂控制.冷水坑银铅锌矿床是我国重要的银铅锌矿床之一,前人对矿床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做了有深入研究.本文通过对矿床流体包裹体的系统测试工作,探讨成矿流体性质及成矿物理化学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