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预报
海洋预报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152篇,主要集中在海洋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大气科学(气象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8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30611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辽宁行政学院学报、中国市场、海洋世界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首届海洋女科学家论坛、第十一届军事海洋战略与发展论坛、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0科学技术年会等;海洋预报的相关文献由242位作者贡献,包括严俊、曾银东、郭民权等。
海洋预报—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0611篇
占比:99.57%
总计:30742篇
海洋预报
-研究学者
- 严俊
- 曾银东
- 郭民权
- 李雪丁
- 郑祥靖
- 陈金瑞
- 丁萍
- 任在常
- 朱本璐
- 李星
- 王豹
- 仉天宇
- 王斌
- 谢佳洁
- 车助镁
- 丁骏
- 乔方利
- 于斐
- 于清溪
- 伍邵博
- 侯军
- 冯径
- 冯立成
- 刘君
- 刘衡娜
- 单森华
- 卢君峰
- 印敏
- 周群
- 周连翔
- 唐尧
- 孙勇
- 孙虎林
- 孟素婧
- 季民
- 宿发强
- 尹丽萍
- 尹朝晖
- 尹海卿
- 尹训强
- 岳远征
- 张世民
- 张彤
- 张数忠
- 张红欣
- 方长芳
- 於乐
- 本刊编辑部
- 李威
- 李志强
-
-
-
-
翟维
-
-
摘要:
论文旨在提出一种理想的海洋趋势预测方法.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海洋水文精确监测方案.然后,利用支持向量回归算法对传感器网络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为了获得最优的算法参数,引入粒子群算法,通过粒子间的相互竞争来寻找全局最优解.在此基础上,根据纽约港的水文情况,建立了海洋水文数据采集与观测系统.然后,利用传统的支持向量回归和提出的方法,基于水温、盐度等指标预测海洋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算法提高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数据利用率,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这项研究为先进技术在海洋预报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见解.
-
-
-
李雪丁;
曾银东;
陈金瑞;
郑祥靖;
郭民权
-
-
摘要:
研发了福建省智能网格海洋预报业务系统,该系统覆盖西北太平洋海域,在福建沿岸海域、台湾海峡及周边海域、远海海域空间分辨率分别达到0.5 km、5 km和10 km,与传统站点预报和大面预报相比,该系统在时空上预报精细化程度更优.福建省智能网格海洋预报业务系统已成为福建省海洋预报台的主要业务系统,至今已业务化稳定运行1a.
-
-
陈周;
符烨全;
牛素军;
熊嘉才;
朱万里;
严雪风;
张升荣;
徐睿
-
-
摘要:
海南省风暴潮预警综合管理平台通过海域动态专网连接到警戒潮位标志物预警站的智能采集控制器,获取潮位观测和设备运行状态数据,通过数据解析,建立潮位和设备运行监测信息平台中心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实现业务管理和应用服务(如数据的监控、统计、查询、图形化分析、报表输出、参数设置、Web客户端等).临灾前,海南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可依据潮位监测和海洋预报数据,利用风暴潮预警综合管理平台提前对警戒潮位标志物预警站下达预警指令,发布预警信号,警示周边群众及时避险.临灾时,风暴潮预警综合管理平台可为"三防"应急指挥部门提供警戒潮位观测预警站点的风暴增水数据和现场视频画面,为海洋防灾减灾工作和指挥决策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
-
於乐;
刘爱超;
钱程程;
于清溪;
于斐
-
-
摘要:
随着海洋预报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移动端海洋预报信息的需求越来越高,文章提出了海洋预报移动客户端的设计方案,实现为智能移动用户提供准确、及时的海区、渔场和沿海城市等海洋预报和海洋灾害预警报信息.同时软件中融合了GIS技术,使软件的操作界面更友好,人机互动更高效.该海洋预报APP能够提升海洋灾害警报的传播能力,为不同的受众群体提供全面的海洋预警报信息,同时也是政府部门发布和传播海洋预报、灾害预报信息的十分便捷高效的工具.
-
-
李美莲;
金慕君;
纪增华;
李威;
梁康壮
-
-
摘要:
水下移动平台行动时需要1~3个月左右海洋数值预测预报结果,但是当前数值预报技术受对应的气象驱动场预报时效的限制,难以提供10?d以上的数值预报产品.鉴于海水在动力热力上具有较大的惯性,海洋内区有其自身的演化规律,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基于演化算符的统计预测方法,利用历史卫星遥感资料构建海洋状态变量中长期演化矩阵,并结合惯性预报模型,构建了最终的南海海洋中长期统计预报模型,能够提供1~60?d逐日的南海海面高度异常预测结果,开展数值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在起报后15?d内,预报结果与卫星资料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8,在起报60?d内,相关系数仍高于0.6.
-
-
王斌;
孟素婧;
王豹
-
-
摘要:
简单回顾了海洋气象预报领域手机应用程序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海洋预报公众服务应用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的系统架构设计和技术路线.总结了系统建设中的两项关键技术,即基于位置的海洋预报信息服务方法和预报场数据压缩方法,并给出了具体技术实现.以业务化系统为例,介绍了海洋预报公众服务移动应用系统的功能和应用情况.
-
-
吴应清
-
-
摘要:
国家利益延伸到哪里,海洋环境预报保障能力就需要覆盖到哪里。因此,建立全球业务化海洋学预报系统是国家和社会的迫切需求。作为海洋预报领域的专家,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研究员王辉始终秉持一丝不苟和勤勤恳恳的态度,凭借扎实而深厚的专业积累,结合学科发展前沿,他带领团队进行不断的验证、实验、总结,通过引进开发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方式,在国内首次构建了覆盖全球大洋到中国海的综合性业务化海洋学预报系统。
-
-
YIN Min;
印敏;
FENG Jing;
冯径;
TANG Yao;
唐尧
- 《首届海洋女科学家论坛》
| 2012年
-
摘要:
临近空间因为其显著的特点和潜在的军、民两用价值而成为了各国研究的热点,论文分析了临空飞行器的主要特点,及深远海环境预报保障的现实问题,对临空飞行器在未来海洋监测及预报保障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设想,基于临近空间飞行器的上述特点,可以设想其在海洋预报保障中的应用场景,以弥补现有海洋监测及信息传输等预报保障中的不足,提高深远海的预报保障能力,分别畅想了对深远海环境的持续监测,对深远海区域预报保障的信息传输支持两方面的前景,为推广这一新技术在海洋预报保障中的应用提出了思路。
-
-
姜雪敏;
李丕学;
李铖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0科学技术年会》
| 2020年
-
摘要:
本文对两种风场资料于汛期期间在上海海域的适用性进行分析比较,得到ECWIND风速的偏差为0.58m/s,均方根误差为3.54m/s,离散指数为38%,风向均方根误差为52.65°;NECP风速的偏差为2.22m/s,均方根误差为5.22m/s,离散指数为37%,风向均方根误差为68.22°.ECWIND与NECP相比更接近观测,且其在风力为3-6级时,风向为西北时,与观测资料一致性最高.即ECWIND资料较NECP在上海海域的适用性高,可为日常海面风场预报提供参考,也可作为其它海洋预报模式的气象强迫场条件.
-
-
方长芳;
修义瑞;
江玮
- 《第十一届军事海洋战略与发展论坛》
| 2014年
-
摘要:
海洋预报为一切海上活动提供安全保障,人类社会需求驱动着海洋预报的发展.海洋观测、数据同化、数值模拟和高性能计算机等技术的进步推动着全球海洋业务预报的发展.国际先进的海洋数值模式有NLOM、NCOM、HYCOM、NEMO、MOM、POM和ROMS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通过国际合作和技术交流,全球海洋业务预报系统得到快速发展.21世纪初,全球海洋预报系统水平分辨率最高达到(1/32)°,预报时效最长达到60天,部分海洋预报系统能够预报诊断海洋涡旋和海洋锋等.未来海洋预报系统的分辨率和预报精度将继续提高,预报要素扩展到海洋生态和生物地球化学等学科.海洋数据同化技术、海洋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和模式耦合等技术是推动海洋预报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