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小管断裂吻合术
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20篇,主要集中在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0篇、专利文献113067篇;相关期刊81种,包括眼科新进展、中国实用眼科杂志、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等;
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的相关文献由278位作者贡献,包括江颖、申长新、章静等。
泪小管断裂吻合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3067篇
占比:99.89%
总计:113187篇
泪小管断裂吻合术
-研究学者
- 江颖
- 申长新
- 章静
- 刘太平
- 刘林英
- 史桂桃
- 宋学英
- 崇晓霞
- 张世华
- 张铁华
- 李庆和
- 李琳
- 李荀丽
- 李颖
- 李风仙
- 李黎明
- 杨慧春
- 杨涛
- 杨静
- 王景春
- 石韶宇
- 胡长娥
- 蔡树泓
- 薛小刁
- 钟凯人
- 雷云峰
- 齐绍文
- 乔永锋
- 于时英
- 付劲松
- 付学玲
- 伍海建
- 何红涛
- 何荔军
- 侯习武
- 侯舂燕
- 傅昌博
- 关旭东
- 冯丽香
- 冯梅艳
- 冯清霞
- 冯联兵
- 刘丽霞
- 刘亚鲁
- 刘克述
- 刘占江
- 刘向阳
- 刘洋
- 刘淑伟1
- 刘红燕
-
-
李利;
卢姗姗;
张垒;
张琦;
苏锐锋;
王英爽;
王海彬
-
-
摘要:
目的观察应用单泪小管置入式人工泪管与双泪小管置入式人工泪管对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21年12月首次就诊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的60例(60眼)下泪小管断裂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A、B 2组,其中,A组共27例患者,B组共33例患者。A组采用单泪小管置入式人工泪管进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治疗,B组采用双泪小管置入式人工泪管进行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泪道通畅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A组治愈率为48.15%(13/27),B组治愈率为81.82%(27/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泪小管置入式人工泪管治疗下泪小管断裂手术疗效佳,泪小管复位更接近解剖结构,并发症少,是治疗外伤下泪小管断裂的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
-
李燕霞
-
-
摘要:
摘 要 :目的 :评价围术期整体护理措施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与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 2019 年 12 月~ 2020 年 5 月收治 70 例泪小管断裂且于本院接受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患者,通过数字随机法分为参照组(n=35)与研究组(n=35)。参照组患 者予以常规手术护理,研究组患者予以围术期整体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不良反应率情况及干预前后舒适度评分情况。结 果 :研究组患者干预后不良反应率相比参照组患者明显更低(P0.05);研 究组患者干预后舒适度评分相比参照组明显更高(P<0.05)。结论 :围术期整体护理措施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患者手术护理中应用可 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率并提高患者的护理舒适度,该护理措施具有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
-
-
张敏敏;
傅昌博;
刘亚鲁;
靳雷
-
-
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置管在吻合泪小管术中的临床疗效,评价硅胶支撑管置管法的优越性.方法?132例泪小管断裂手术,A组58例,采用传统腰麻导管做支撑管,单路插管后行泪小管吻合术;B组74例,采用硅胶支撑管置管术,双路插管吻合泪小管.术后随访3~18月,比较两种方法在手术时间、治愈率方面差异.结果?A组手术时间(65.3±22.01)min,完全治愈46例,无效12例,B组手术时间(40±25.30)min,完全治愈70例,无效4例,A组手术时间比B组长,而且手术治愈率低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双路硅胶支撑管置管较传统腰麻管在治疗泪小管断裂方面更高效,更确切.
-
-
王娟;
张建勇;
李东;
赵燕
-
-
摘要:
目的:探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改良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2月~2017年 2月收 治的泪小管断裂83例患者,显微镜直视下,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通过泪道引入慕丝线方法,置入泪道引流管,放置引流管 2-3Mon,拔 管后 3个月 ~3年随访观察疗效.结果:泪小管鼻侧断端的寻找方法,配合泪道引入慕丝线牵引方法置入泪道引流管的应用,使改良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有效率提高.结论: 改良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简单易学,成功率高.
-
-
毛永跃
-
-
摘要:
目的 观察硅胶管双路置管治疗泪小管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22例泪小管断裂手术,采用硅胶管双路置管法吻合下泪小管.术后随访3~12个月.结果 完全治愈18例,好转3例,未愈1例.结论 硅胶管双路置管治疗泪小管断裂方法 实用、疗效好.
-
-
崇晓霞;
史桂桃;
李琳
-
-
摘要:
目的:观察硅胶管双路置管与硬膜外麻醉导管单路置管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的疗效。方法:使用硅胶管双路置管35例(35眼)为A组,硬膜外导管单路置管30例(30眼)为B组。随访6~12mo,观察溢泪情况、眼睑形态、泪道通畅情况及是否出现并发症。结果:随访6~12mo,A组:1例(1眼)冲洗泪道欠通畅,1例(1眼)冲洗泪道不通畅且溢泪,33例(33眼)无溢泪,外形正常,冲洗泪道通畅,无并发症发生;B组:3例(3眼)冲洗泪道欠通畅,1例(1眼)冲洗泪道不通畅且溢泪,2例(2眼)出现泪小点豁开,2例(2眼)出现轻度睑外翻和泪小点外翻,1例1眼自行拔除硬膜外麻醉导管致手术失败,26例(26眼)无溢泪,外形正常,冲洗泪道通畅。 A组与B组治愈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but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P<0. 05). Conclusion:The therapeutic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showed no difference,however,less complications appeared in double canalicular annular silicone tube which was more reliable and should be widely applied.
-
-
崇晓霞;
史桂桃;
李琳
-
-
摘要:
目的:观察硅胶管双路置管与硬膜外麻醉导管单路置管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的疗效。方法:使用硅胶管双路置管35例(35眼)为A组,硬膜外导管单路置管30例(30眼)为B组。随访6-12mo,观察溢泪情况、眼睑形态、泪道通畅情况及是否出现并发症。结果:随访6-12mo,A组:1例(1眼)冲洗泪道欠通畅,1例(1眼)冲洗泪道不通畅且溢泪,33例(33眼)无溢泪,外形正常,冲洗泪道通畅,无并发症发生;B组:3例(3眼)冲洗泪道欠通畅,1例(1眼)冲洗泪道不通畅且溢泪,2例(2眼)出现泪小点豁开,2例(2眼)出现轻度睑外翻和泪小点外翻,1例1眼自行拔除硬膜外麻醉导管致手术失败,26例(26眼)无溢泪,外形正常,冲洗泪道通畅。A组与B组治愈率及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治疗效果相当,而硅胶管双路置管并发症少,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
-
-
-
-
-
-
-
-
-
-
-
- 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 公开公告日期:2000-12-06
-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泪小管断裂吻合探针。该探针中间部分为针体,针体为L型,内部有一内孔,探针的尾端有一个能与注射器出口相配合的孔,该孔与针体内孔相通,探针的前端为封闭式钝端,钝端的后侧有穿透针体壁的小孔,该小孔与针体内孔相通。利用该探针可顺利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解决在泪总管至泪小管鼻侧断端插入硅胶条或硅胶管的难题,配合注射器可随时注入水,用于眼泪道外伤后陈旧性泪小管断裂吻合手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