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河道冲淤

河道冲淤

河道冲淤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02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地球物理学、中国政治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1篇、会议论文46篇、专利文献19384篇;相关期刊55种,包括地下水、长江科学院院报、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等; 相关会议32种,包括中国水利学会2016学术年会、中国水利学会2015学术年会、南京市第十届青年学术年会等;河道冲淤的相关文献由464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晓华、尚红霞、郭庆超等。

河道冲淤—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41 占比:0.72%

会议论文>

论文:46 占比:0.24%

专利文献>

论文:19384 占比:99.04%

总计:19571篇

河道冲淤—发文趋势图

河道冲淤

-研究学者

  • 张晓华
  • 尚红霞
  • 郭庆超
  • 侯素珍
  • 罗秋实
  • 许全喜
  • 郑艳爽
  • 万占伟
  • 刘继祥
  • 安催花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常留红; 覃瓶山; 郑景琦; 刘晓群; 孙文硕; 汤薇
    • 摘要: 为了解水沙条件变化对大湖口河冲淤特性的影响,基于二维水沙数学模型,模拟了典型年份洪、中、枯不同水沙条件下该河段冲淤情况,分析泥沙冲淤及河势变化。结果表明:大湖口河原始冲淤表现为第一、二、四段淤积,第三段冲刷,但水沙条件的变化,使得大湖口河河床冲淤整体呈现出上淤下冲的态势,河道断面冲淤表现为左淤右冲,冲淤程度进一步加强。随着上游来水来沙的变化,大湖口河将逐渐向单一、弯曲性河道演变,从而对大湖口河的防洪产生一定的影响。
    • 李少希; 杨云平; 张华庆; 朱玲玲; 朱玉德; 张明进
    • 摘要: 气候变化和流域人类活动等综合影响改变了河道演变的自然进程,尤其是流域大型水库的影响,深刻改变了下游的水沙通量与河道演变过程及趋势.以三峡工程为对象,研究坝下游水沙通量及河道演变过程对三峡工程运行的响应关系,可加深大型水利枢纽运行对下游河道演变影响的认识.本文以长江中游河段(宜昌—湖口河段)为研究对象,分析1975-2017年河道冲淤变化,结果表明:近40年来,长江中游河床已发生了累积性的冲刷,近坝段砂卵石河段冲刷强度先增强后减弱,沙质河段冲刷强度呈增强态势.三峡工程运行后不同河型演变特征归纳为:分汊河段江心洲以冲刷为主,上荆江河段内实施的航道整治工程稳定了江心洲形态,但面积受清水下泄的影响呈减小态势,枯水期主汊分流比呈减小态势,部分汊道发生了主支汊交替变化;下荆江及下游分汊河段江心洲面积虽然交替变化,整体上航道整治工程控制了江心洲规模;弯曲河段凸岸侧边滩以冲刷为主,急弯段的凹岸侧深槽淤积,微弯段凸岸边滩冲刷,对应的凹岸侧深槽相对稳定.
    • 郑艳爽; 肖千璐; 尚红霞; 张晓华
    • 摘要: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的研究方法,对2020年黄河上游洪水来源以及在通过宁蒙河道时洪水的水沙特点、河道冲淤特点、水位流量关系表现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20年汛期黄河上游洪水的水量大、沙量小、持续时间长;洪水对宁蒙河道产生了明显的冲刷作用,宁蒙河道洪水期河道冲刷了0.618亿t;洪水对河道过流能力的恢复作用显著,洪水后内蒙古河段代表水文站同流量(2000m3/s)水位下降0.09-0.16m,该场洪水有利于维持宁蒙河道的排洪排凌能力.
    • 谢昕卓; 陈伟; 杨明强; 王璐; 杨菲菲; 蔡新
    • 摘要: 为模拟南京市三汊河河口闸附近水流流态,探究河口闸单孔开启的可行性,采用Delft 3D软件建立大范围水深平均模型和局部三维数学模型,对三汊河河口附近水流流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最不利水位工况下的水流流态,并确定了闸孔不同运行模式对流速分布的影响范围.进一步地,将河道底面流速与研究范围内泥沙起动速度进行比较,获得了河口闸附近河道冲刷与淤积范围的分布情况.研究成果可为研究河口闸单孔开启提供依据.
    • 许全喜; 董炳江; 张为
    • 摘要: 2020年汛期长江流域出现了历时长、范围广的强降雨过程,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仅次于1954,1998年的罕见大洪水.基于现有资料,对2020年大洪水条件下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的冲淤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游来沙和三峡水库出库泥沙明显增多是造成宜昌至湖口河段河床冲刷量偏小的原因之一,同时中下游干流洪水顶托严重,减小了宜昌至湖口河道的输沙能力;汛期长江中下游干流涨水较快,易造成河道泥沙落淤,汛后退水慢,河道泥沙得不到有效冲刷.湖口至江阴江段水面比降大,加之河道含沙量低,造成冲刷量偏大.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长江中下游河道冲淤变化规律和未来冲淤趋势预测提供了基础和参考依据.
    • 陈翠霞; 卢嘉琪; 吴默溪; 韦诗涛; 崔振华
    • 摘要: 小浪底水库运用以来,为实现下游河道减淤,水库运用方式以蓄水拦沙和调水调沙运用为主,下游河道输沙能力较低.当前,黄河下游河道适宜的中水河槽规模(泄流能力为4000 m3/s)已形成,长期维持该河槽规模,充分发挥黄河下游河道输沙能力输沙入海,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水库减淤调度的新要求.根据黄河下游1960—2016年306场非漫滩洪水实测资料,分析不同含沙量级、流量级黄河下游河道的冲淤效率和输沙效率,提出含沙量在60 kg/m3以上的大流量洪水过程在下游河道具有较高的输沙效率,但也容易造成河道淤积.进一步提出基于下游河道中水河槽维持的河道输沙对水库运用的要求,即当下游河道中水河槽泄流能力维持在4000 m3/s左右时,为提高河道输沙能力,小浪底水库可适时增加泄放含沙量不超过100 kg/m3的大流量过程;当下游河道中水河槽泄流能力扩大至4500 m3/s以上时,小浪底水库可适时增加泄放含沙量不超过200 kg/m3的大流量过程;若未来下游河道中水河槽泄流能力缩减至4000 m3/s以下时,小浪底水库调度仍以蓄水拦沙和调水调沙运用为主,以重塑河槽规模.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小浪底水库运用方式调整可提高下游河道输沙能力,同时减缓小浪底水库和下游河道的淤积,且在更长的时间内维持下游河道泄流能力为4000 m3/s左右的中水河槽.
    • 华舒愉; 刘欣; 刘磐
    • 摘要: 黄河河南段白鹤—驾部河段位于小浪底水库下游,为典型的游荡性河段。利用该河段汛期沿程工程水位的观测结果,分析其变化特点,发现在2020年和2019年小浪底水库排水排沙期间,该河段水位普遍升高,其中花园镇、开仪控导工程处水位抬高尤为突出,这与汛期的水沙条件和河道输沙能力息息相关。结合汛期水沙变化规律和该河段河道断面水力因子,分析得到影响水位变化和局部水位变化突出的主要因素,有助于对该河段河道行洪能力和河势变化的了解和预估,为防汛工作提供依据。
    • 李颖曼; 宋天华
    • 摘要: 利用2018年实测资料分析进入黄河宁夏河段洪水的特点,并计算洪水期冲淤量。分析计算结果表明:2018年6月至11月进入黄河宁夏河段干流的洪水峰高量大,来沙量大且与干流洪峰过程不同步。支流来水含沙量高,沙峰过程遭遇干流中小流量过程,干支流水沙关系不协调,使得洪水期宁夏河段整体发生淤积。输沙率法和断面法计算黄河宁夏河段河道冲淤量分别为4833万t和4886万t,淤积主要发生在2500 m3/s以下的中小流量。
    • 张金良; 罗秋实; 陈翠霞; 安催花
    • 摘要: 为优化黄河中下游水库群运行方式,充分发挥水库群-河道联合调控水沙的优势和潜力,以黄河中下游水库群和河道为研究对象,研究水库群-河道水沙联合动态调控方法,构建水库群-河道水沙联合动态调控互馈指标、互馈模式、调控原则和调控方式,研发水库群-河道水沙联合动态调控模拟模型,分析黄河中下游现状工程调控效果。结果表明,未来黄河来沙量8亿~3亿t情景下,水库群-河道水沙联合动态调控方法综合兼顾水库和河道减淤,可延长水库拦沙年限4~9 a,在较长时期内改善进入下游的水沙关系协调度,下游河道总淤积量较少,河槽最小平滩流量增大200~250 m^(3)/s。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