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汉江生态经济带

汉江生态经济带

汉江生态经济带的相关文献在2011年到2022年内共计71篇,主要集中在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旅游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篇、专利文献570951篇;相关期刊53种,包括物流工程与管理、农村经济与科技、对外经贸等; 汉江生态经济带的相关文献由11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中旺、张静、李文璟等。

汉江生态经济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570951 占比:99.99%

总计:571022篇

汉江生态经济带—发文趋势图

汉江生态经济带

-研究学者

  • 张中旺
  • 张静
  • 李文璟
  • 李春侠
  • 杨梅英
  • 梁小青
  • 习小威
  • 余淑秀
  • 刘刚
  • 刘威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摘要: 万古长江从唐古拉山发源,与奔流了1 500多公里的汉江在武汉交汇,在荆楚大地上写出了一个大大的“人”字。华夏先民逐水而居,孕育出灿烂瑰丽的楚文化。长江流域与汉江流域一直是几千年来湖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心地带。党的十八大以来,荆楚儿女围绕着建设长江经济带和汉江生态经济带,砥砺奋进,只争朝夕,绘制了新时代湖北发展的宏伟画卷。
    • 康文梅; 夏克郁
    • 摘要: 具有重要生态地位和独特区位优势的汉江生态经济带肩负着巨大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重任务。本文采用IPCC方法测算了汉江生态经济带2005—2019年13个地级市的二氧化碳排放,并运用Tapio指数分析法分别从时间、空间层面总结了汉江生态经济带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汉江生态经济带整体碳强度显著下降43.3%的同时,汉江生态经济带整体及其包含的13个地级市的脱钩指数均在不断缩小,大部分地级市已属于弱脱钩状态;汉江生态经济带上游的脱钩指数一般低于中下游地区,且下降速度更快,生态经济带内上中下游及其涵盖城市之间存在不协调性、不均衡性,还未形成更紧密的协同发展格局。因此,应通过完善顶层设计、促进区域间合作、推动产业绿色发展等措施推进汉江生态经济带的建设,促进我国中西部区域协调发展。
    • 孙艳; 李捷
    • 摘要: 近年来,襄阳经济总量不断攀升。GDP、固定资产投资、外贸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居全省前列,比重持续增加。在汉江生态经济带中心城市的建设上,襄阳有着独一无二的优势,悠久的古城文化、便利的交通地位、良好的绿色环境,促使襄阳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但要建设成为经济带区域中心城市,必须更加充分的挖掘其产业优势,并充分发挥利用,形成引领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推动汉江流域城市合作共赢圈,推动襄阳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和流域内经济协调发展新格局。
    • 彭广珍; 余淑秀; 陈佳怡; 张倩; 邹乾坤; 刘勋
    • 摘要: 本文运用结合DEA技术的Malmquist指数法,计算2010—2018年汉江生态经济带沿线17个城市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并且将其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两部分,探讨了各市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差异的原因,反映了技术进步对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的贡献。最后,为进一步提高汉江生态经济带工业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出对策建议。
    • 程文明
    • 摘要: 基以汉江生态经济带沿线17个地级市2011-2018年数据,运用Tapio脱钩指数法、极差值、标准差、变异系数、核密度估计及灰色关联法对汉江生态经济带农业用水量与农业经济发展脱钩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汉江生态经济带农业用水量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总体上表现出由负脱钩向强脱钩的发展趋势;对比“十三五”期间和“十二五”期间,汉江生态经济带17个地州市的脱钩指数的绝对差异显著扩大,但相对差异在缩小;汉江生态经济带整体、上游、下游的脱钩指数动态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上游区域两极分化的趋势得到明显减弱,下游表现先缩小再扩大;从农业生产领域看,影响脱钩水平关联因素从高至低依次为结构因素、资源禀赋因素、基础设施因素、技术水平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 方永恒; 刘佳敏
    • 摘要: 汉江生态经济带的生态保护屏障主体功能在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下逐步退化,探究其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问题尤为必要.基于汉江生态经济带13个地市2009-2017年的统计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等,分析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化规律及空间集聚效应.结果表明:汉江生态经济带城镇化发展指数与生态环境指数呈稳中上升趋势,系统相对发展类型自2011年后表现为"生态环境滞后型";耦合协调等级出现"拮抗—磨合""失调型—过渡型"的转变,区域耦合协调水平呈现"核心—边缘"特征的空间分布差异;各城市系统耦合协调路径呈协同发展态势,区域内空间关联性、集聚性效果显著,HH集聚型城市逐年增加,但是,驻马店市、南阳市与随州市显示不存在空间相关性.
    • 王越; 胡友平
    • 摘要: 沙洋县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秀美,素有"江汉明珠""鱼米之乡""小汉口""湖北八大历史重镇"等美誉,拥有"中华第一县"(权县)、"中国第一书"(郭店楚简)、"最美油菜花海"、"现代最长的人工运河"(江汉运河)四大名片。近年来,沙洋县抢抓长江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叠加区和"江汉平原振兴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域的政策机遇,科学谋划沙洋全域旅游,统筹推进文(农)旅事业高质量发展。
    • 蒋小荣; 董鑫; 汪胜兰; 张弢
    • 摘要: 构建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是提升汉江生态经济带旅游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基于交通便捷性和时间成本的社会网络分析法,定量测度了汉江生态经济带14个城市的交通网络可达性水平,构建了交通可达性与旅游经济耦合协调度的评价体系,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区域内14个地州市交通网络可达性和旅游经济的耦合协调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汉江生态经济带内14个城市节点的交通可达性呈现“东高西低”空间格局,两极分化明显;2)湖北省内城市联系密切,交通可达性较高,而省与省之间受行政区划的限制,交通联系不均衡;3)“汉十”高铁的开通提高了大部分城市交通的可达性水平,但对不同城市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马太效应”,区域内城市交通的可达性高低格局进一步拉大;4)汉江生态经济带内除武汉市交通可达性与旅游经济的耦合协调程度较好外,其余城市均处于不同程度的失调状态.据此为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实施推进提出了相关建议.
    • 江涛钦; 龙雨萍
    • 摘要: 为推动汉江生态经济带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以湖北省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实证研究汉江生态经济带湖北段乡村旅游目的地发展情况.结果显示,汉江生态经济带乡村旅游目的地发展影响因素主要为政府支持、乡村旅游资源禀赋、乡村旅游目的地营销手段和乡村区位.
    • 蒋小荣; 董鑫; 汪胜兰; 张弢
    • 摘要: 构建层次分明、功能完善的综合交通体系是提升汉江生态经济带旅游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基于交通便捷性和时间成本的社会网络分析法,定量测度了汉江生态经济带14个城市的交通网络可达性水平,构建了交通可达性与旅游经济耦合协调度的评价体系,并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区域内14个地州市交通网络可达性和旅游经济的耦合协调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汉江生态经济带内14个城市节点的交通可达性呈现"东高西低"空间格局,两极分化明显;2)湖北省内城市联系密切,交通可达性较高,而省与省之间受行政区划的限制,交通联系不均衡;3)"汉十"高铁的开通提高了大部分城市交通的可达性水平,但对不同城市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马太效应",区域内城市交通的可达性高低格局进一步拉大;4)汉江生态经济带内除武汉市交通可达性与旅游经济的耦合协调程度较好外,其余城市均处于不同程度的失调状态.据此为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的实施推进提出了相关建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