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价值
水资源价值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150篇,主要集中在水利工程、经济学、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43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84803篇;相关期刊105种,包括商业研究、自然资源学报、资源科学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中国水利学会调水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研讨会 、国际水资源保护标准研讨会等;水资源价值的相关文献由310位作者贡献,包括伏小勇、古丽马兰、唐艳娟等。
水资源价值—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84803篇
占比:99.82%
总计:84953篇
水资源价值
-研究学者
- 伏小勇
- 古丽马兰
- 唐艳娟
- 李良县
- 毛春梅
- 江煜
- 王萍
- 袁汝华
- 韦林均
- 严黎
- 伍丽萍
- 傅春
- 刘晨
- 卢亚卓
- 史淑娟
- 唐立杰
- 姜文来
- 孙静
- 崔利晓
- 崔树彬
- 平建华
- 张国珍
- 张宏志
- 张江山
- 曹剑峰
- 曹升乐
- 朱九龙
- 李世祥
- 李怀恩
- 李毅华
- 杨梅
- 林林
- 汪林
- 沈媛媛
- 王丽琼
- 王兴菊
- 王晓贞
- 王楠
- 胡振鹏
- 苗慧英
- 范军
- 赵思研
- 钦丽娟
- 陈学民
- 陶晓燕
- 靳磊
- 高付贵
- 丁日佳
- 万东辉
- 于兰
-
-
张立锋
-
-
摘要:
伴随着人们生产生存发展效率的提升,水资源和能源已被列入人类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三个发展前提之一,也是影响中国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迅速发展的限定。 所以,现阶段的水资源价值已成为我国水利工程经济评价的主要基础,也是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构成部分。 文章介绍水利工程的经济特点,结合工程实例,论述水资源价值的含义,以及其在水利工程经济评价中的影响和作用,为有关部门给予可靠的参照。
-
-
曹兴达;
杨银科;
岳斌;
盛强;
刘彦利;
王金星
-
-
摘要:
区域水资源价值的准确核算是科学制定水价的基础。针对水资源价值核算体系的复杂性,本文基于熵权模拟评价模型,对西安市水资源价值核算进行研究。选取水资源数量、质量以及社会经济影响三个大类指标,构建了西安市水资源价值模糊评价模型,综合评价了西安市水资源价值,估算了居民用水价格。结果表明:西安市的水资源价格由2015年的10.46元·m^(-3)下降到2019年的10.33元·m^(-3),水资源价格总体变化不大。实际水费支出仅占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0.5%,远远低于设定的可承受指数(3%),水价仍有部分提升空间。在不破坏水资源的公益性及保障性,不超过居民承受力的前提下,水价仍可做部分提升,从而促进市民节约水资源。本文基于对西安市水资源价值的分析,为西安市今后合理制定水价以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
胡绵好;
袁菊红
-
-
摘要:
水资源价值核算是制定区域城市水价政策的基础.针对水资源本身的模糊性和复杂性,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和熵权法(EWM)构建江西省水资源价值核算指标体系组合权重,利用模糊数学模型对江西省水资源价值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水费承受法确定江西省的居民用水价格.结果表明,2013—2018年江西省水资源模糊综合指数介于水资源价值指数的"中等"与"偏低"之间,且2013—2016年江西省水资源模糊综合指数呈上升趋势,说明江西省水资源虽丰富但价值较低;2013—2018年江西省水资源价格呈明显的上升态势,居民生活实际用水平均价格和平均理论水价均分别低于计算值和设定值,说明江西省水资源价值被严重低估,水资源价格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基于AHP与EWM相结合确定权重的水资源价格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模型,评价结果更客观合理,为其他区域水资源价值核算提供了参考.
-
-
吴林芳;
谢帮生
-
-
摘要:
结合综合污染指数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市界断面水质进行了评价,以各类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比例为权重计算了2019年南昌市综合水价,最终构建了以水资源价值量为基数、水质评价指数差额为权重、补偿标准系数为调节因子的流域生态补偿模型.结果 表明:赣江流经宜春至南昌水质得到改善,南昌市应为利用更优质的水源对宜春市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
-
-
石娜;
马轶楠;
刘思宇
-
-
摘要:
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计算了磐石市的水资源价值,在供水成本为2.2元/m3基础上计算出水资源价格为5.01元/m3,磐石市的实际水价为4.25元/m3,低于当前制水成本下计算的水价,实行的是鼓励型的水价体系,为了节约用水,应实行节水型的水价,进行水价改革.
-
-
-
王娟丽;
马永喜
-
-
摘要:
对跨区转移的水资源用水效益及其增值进行测算,可以为区域之间水资源利用利益协调提供基础的参考和决策依据,保障不同用水主体之间用水利益的公平共享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对各用水部门水资源用水效益评估的基础上,结合水资源跨区转移规模和各地区用水结构等因素,构建水资源跨区转移的用水效益增值评估模型.以浙江长潭水库为例,库区水利工程建成后每年向下游地区转移用水0.29亿t,利用用水效益增值评估模型测算上下游地区工业用水、农业居民用水、城镇公共用水、生态环境用水增值,最终得出水资源跨区转移总的用水效益增值为0.49亿元,验证了该评估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
-
成涛
-
-
摘要:
水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水利工程是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改善人民生活和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设施.基于此,本文针对水资源的价值进行阐述,并在资金、收益、污水处理、水利工程的经济评价上,对水资源价值对水利工程经济评价影响进行探讨.
-
-
赵伟朝;
李祥磊;
王嘉辉;
闫淑琴
-
-
摘要: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长江是这些地区生产发展的重要水资源来源,对我国经济稳步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影子价格法,结合长江流域11个地区的实际情况,构建了长江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将其转化为对偶模型,运用单纯性法进行求解,得到了长江流域各地区水资源的理论价值.对于制定合理水价,充分发挥水价的调节作用,使得水资源合理分配,最大限度上发挥其经济效益.
-
-
邵青;
冷艳杰;
彭卓越;
张丽丽;
殷峻暹
-
-
摘要:
针对调水工程水资源价值评估缺乏系统性指标体系的问题,为了科学评估调水工程水资源的价值,以北京市南水北调水资源为例,结合专家咨询法、理论分析法和频度分析法,提出构建北京市南水北调水资源多维价值评估的三层递阶结构指标体系,包括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政治5个领域的19个分项评估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北京市南水北调水资源价值评价,结果表明经济指标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权重最大,说明南水北调来水对于经济价值的影响最大。同时不可忽视其特色价值——政治价值,南水北调来水带来的政治稳定性和政治意义影响十分深远。水资源的价值评价可以提高水资源"有价"的公众认可度,有助于资源环境市场化政策的实施。
-
-
王玉芬;
桑淑芳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20科学技术年会》
| 2020年
-
摘要:
引黄供水是当前太原市居民生产、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之一.为促进太原市引黄供水成本的回收和太原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别从人口、水量、水质、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五方面选取和构建指标体系,并利用水费承受法计算出太原市水资源价格.计算结果表明:当前太原市征收的水资源费用远低于太原市水资源价值,引黄供水成本难以回收,且太原市水价结构不合理,存在提价空间.太原市应逐步改革调整水价制度,以更好的促进引黄入并供水成本的回收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流域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
-
-
韦林均;
伏小勇;
陈学民
- 《2006城市给排水管网建设、运营及管理研讨会》
| 2006年
-
摘要:
本文基于模糊系统理论,采用模糊AHP法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有效地解决水资源价值评价中复杂的权重确定问题.通过对水资源价值的构成及灰色聚类的分析,建立基于模糊AHP法定权的水资源价值灰色综合评价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兰州市水资源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客观合理,对合理制定水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
-
杨文杰;
赵康平;
马乐宽;
吴波;
赵越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经济学分会2015年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为全面认识新安江水资源价值,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各项服务功能开展了定量评价.本文按照联合国千年评估对生态系统的划分方法(供给、调节、文化与支持4项服务),结合新安江流域水生态系统的特征和结构,建立了15项评估指标体系.以2013年为基准年,对新安江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新安江水生态服务总价值为69.487亿元,其中:提供产品价值6.857亿元、占总价值的9.9%,调节功能15.31亿元、占总价值的22.0%,支持功能23.11亿元,占总价值的33.3%,文化服务功能23.21亿元,占总价值的33.4%.新安江单位面积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0.34亿元/km2,高于黄山市单位面积GDP产值0.08亿元km2.研究认为新安江流域水生态系统对支持和保护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以期为新安江水资源有效管理和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及水环境补偿提供生态学依据.
-
-
靳佩琛
- 《中国水利学会调水专业委员会2014年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跨流域调水工程,影响的范围广,流域面积大.水源区和受水区隶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域,两者之间财政、税收和投资体系相对独立.为制定不同的水价提供了研究和应用条件.因此,不同的地区需要区别计算调整水价.应多角度,从实际区域水资源的情况来着重某种方法,增加某项计算水价方法的权重.水资源合理定价策略选择应该是价格随时间呈上凸曲线提高,即水价不断提高并最终趋近水资源价值。这种策略选择对完善环境资源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