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氟污染

氟污染

氟污染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2年内共计319篇,主要集中在环境污染及其防治、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7篇、会议论文10篇、专利文献120555篇;相关期刊189种,包括中华地方病学杂志、农业环境与发展、中国蚕业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第七届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2009中国砖瓦工业协会年会暨中国(合肥)国际砖瓦节能高层论坛等;氟污染的相关文献由777位作者贡献,包括朱文江、等、吴方正等。

氟污染—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7 占比:0.24%

会议论文>

论文:10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0555 占比:99.75%

总计:120852篇

氟污染—发文趋势图

氟污染

-研究学者

  • 朱文江
  • 吴方正
  • 唐文伟
  • 曾新平
  • 刘超
  • 吴定尧
  • 周鸣
  • 张允湘
  • 张海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纪媛媛
    • 摘要: 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存在地下水氟含量超标问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较大危害。导致农村地下水氟污染的原因主要有采矿导致地下水污染、气候因素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等。为了探索降低农村地下水中氟含量的有效措施,笔者分析了矿区、自然地质构造层含氟量大导致的农村地下水氟污染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以便有效降低农村地下水中的氟含量,造福人民群众,助力乡村振兴。
    • 吴艳飞; 李和学; 孙丹阳; 刘强; 李俊霞
    • 摘要: 我国华北平原分布有大面积的高氟地下水,对区域居民饮水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为深入探究华北平原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机理,采集该区域180件地下水样品和4件沉积物样品,在完成基础理化性质分析、查明地下水系统影响氟迁移转化的主控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的基础上,选取代表性沉积物样品开展了室内连续压密试验和压密释水水化学组分分析,剖析了地下水超采所致地面沉降对区域地下水中氟富集的影响与贡献,以丰富高氟地下水的成因机理。结果表明:地下水F^(-)浓度变化范围为0.38~7.35mg/L,67.8%的地下水样品中F^(-)浓度>1.5 mg/L,高氟地下水主要分布于地下水排泄区300~400m深度含水层中;阳离子交换、萤石溶解、碳酸盐沉淀以及海水入侵等过程使得排泄区地下水以Na-HCO_(3)/Na-Cl型水为主,利于氟在地下水中发生富集;沉积物压密释水中均有较高的氟含量,其浓度变化范围为2.92~4.40mg/L,在地下水超采强烈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造成区域地面沉降,促使沉积物中富氟孔隙水压密释水进入周围含水层中,使得区域地下水中氟含量升高。
    • 龚正; 于琦; 汪娴; 史俊; 邓慧萍
    • 摘要: 随着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地下水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虽然前人对西北地区地下水污染情况已有了大量的研究,但缺乏较为宏观的概述和规律性的总结。因此,文中对西北地区各省市及自治区的各类型污染超标情况进行了调研。在详实的数据基础上,参照我国《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2017)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阐述了各地区需注意的水质超标风险,分析了各地区地下水污染的原因、污染物的来源、需采取的治理措施。文章从气候条件、地形地势、地质构造等自然因素和农业灌溉、工业排放和超量开采等人为因素方面,总结了各类型超标风险的地区性规律,归纳了各类型污染的地下水化学特征。
    • 黎秋君; 廖长君; 谢湉; 周永信; 刘松豪; 林宏飞
    • 摘要: 通过以某电解铝厂内的氟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添加钙、镁、铝剂及碱性材料共8种不同材料作为稳定剂开展稳定化修复技术研究,分析不同稳定剂对土壤pH值和氟化物浸出毒性的影响,探讨稳定剂对氟化物的稳定效果。结果表明:钙剂、镁剂、铝剂均降低了土壤pH值和氟化物的浸出浓度,其中氯化铝的投加量为3%时稳定效果最佳,氟化物浸出浓度下降了90.32%。土壤氟化物浸出浓度在pH值于6.5~12.5变化时,以pH=9.5为拐点,在pH=6.5时稳定效果最佳。
    • 马仪鹏; 齐跃明; 王俊萍; 袁冬梅; 马超; 邵光宇
    • 摘要: 为研究与防控炼铝固废赤泥堆放造成的地下水污染,从山东省某炼铝固废堆厂采集了赤泥样本,首先通过室内污染物浸泡试验,研究了赤泥在不同浸泡时间和不同比例条件下污染物的浓度变化;然后,运用去离子水进行了土柱淋滤试验,模拟了降雨条件下赤泥堆土淋滤液在下渗过程中污染物的迁移情况。结果表明:浸泡液中F-的浓度最高可达54.1 mg/L,超标53倍;SO^(2-)_(4)的浓度可达259.57 mg/L,已超出Ⅲ类水标准;Al^(3+)可达29.20 mg/L,超标57倍;浸泡水量相较于浸泡时间对赤泥中组分的浸出影响更显著;淋滤液中F^(-)、Na^(+)、Al^(3+)和总溶解固体(total dissolved solids,TDS)的浓度整体呈现先增大后逐渐减小的趋势,其原因主要是发生了离子交换反应以及生成了CaF_(2)和MgF_(2)。在自然降雨条件下赤泥中的Mg^(2+)和Fe^(3+)不易随淋滤液迁移进入包气带造成污染,因此赤泥污染防控时,应将F^(-)、Al^(3+)、SO^(2-)_(4)等污染成分作为主要防控对象。
    • 摘要: 细颗粒物(PM2.5)与臭氧(O_(3))是我国空气污染的“两座大山”。两者“同根同源”,前体物都是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但近年来,与PM2.5浓度持续下降不同,臭氟污染却经常反弹。
    • 雅茹; 陈姝璇; 奥妮琪; 白淑琴
    • 摘要: 随着氟元素相关工业的发展,我国水环境中的氟污染日趋严重,对人体和环境的潜在危害日益凸显。因此,水中氟含量的控制关系到人类健康和水资源的安全使用。根据水质特点的不同,常用除氟方法也不尽相同,各有其适宜条件和优缺点。含氟废水中的氟主要使用化学沉淀、膜分离及其组合方法去除;苦咸水与海水除氟可采用混凝沉淀、电絮凝、电渗析、电容去离子等技术去除;饮用水除氟常用膜分离、吸附和离子交换技术。而未来水中氟离子去除技术,关键在于开发操作简单、高效节能、对氟离子选择性强、容易再生且再生容量高、不产生二次污染、经济友好、易于推广的除氟技术。
    • 袁芳沁
    • 摘要: 以典型铝厂氟污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3个具有代表性的污染区域,试验通过不同药剂配比及投加量下F的稳定化效果.结果表明:对于较高浓度污染,各种药剂均能使F水浸出浓度满足标准要求,但方案B对pH的控制较方案A好.实际工程中需要根据场地类的污染情况,分类治理,确定最终修复方案.
    • 王秀民
    • 摘要: 从氟元素来源及迁移、富集过程的角度,对菏泽市谢寨灌区浅层地下水氟污染特征、成因及机理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灌区浅层地下水氟元素含量较高,通过分析氟污染成因发现,灌区内气候条件、地下水酸碱度及水文地球化学因素所引起的含氟岩石溶解、土壤水溶态氟淋溶是导致灌区浅层地下水氟元素含量超标的主要原因,可为菏泽市谢寨灌区浅层地下水资源保护提供借鉴参考.
    • 黄林; 张豆; 许子健; 韩宝禄; 凃啸宇; 贺前锋
    • 摘要: 近年来,我国农田土壤氟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本文总结了农田土壤中氟污染的来源、赋存形态、危害以及在植物中迁移转化规律和钝化修复技术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农田氟污染钝化修复存在的技术局限性,并对以后农田氟污染钝化修复前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