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模糊C均值算法

模糊C均值算法

模糊C均值算法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264篇,主要集中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工技术、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39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64576篇;相关期刊151种,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电子学报、计算机工程等; 相关会议22种,包括第一届复杂电磁环境技术及应用学术会议及第二届中物院复杂电磁环境重点实验室学术会议、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与传动专委会暨武汉市机械设计与传动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第六届电能质量国际研讨会等;模糊C均值算法的相关文献由706位作者贡献,包括夏士雄、王培珍、吴一全等。

模糊C均值算法—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39 占比:0.37%

会议论文>

论文:22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64576 占比:99.60%

总计:64837篇

模糊C均值算法—发文趋势图

模糊C均值算法

-研究学者

  • 夏士雄
  • 王培珍
  • 吴一全
  • 朱占龙
  • 李玉
  • 檀满枝
  • 沈毅
  • 牛强
  • 王士同
  • 贺兴时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 钟颖; 王松; 吴浩; 程泽鹏; 李学俊
    • 摘要: 网络安全可视化可直观地提取网络安全特征、全方位感知网络安全态势,但如何宏观把控网络安全的整体分析流程仍是一大研究难题。为此,引入了数据挖掘中经典的示例-探索-修改-模型-评估(sample-exploremodify-model-assess,SEMMA)分析范式,并结合网络安全可视化提出了一套通用的网络安全事件分析模型,将分析过程划分为数据处理、行为特征探索、异常对象定位、异常事件描述与行为模式关联分析等步骤,规范安全事件探索分析流程。在行为特征探索环节,用模糊C均值算法量化主机行为,识别网络资产结构;提出了用基于协议的节点链接图(protocol-based node link diagram,PBNLD)可视化表征形式构建网络通信模型,以提升大规模节点的绘制质量;以安全事件分析模型为指导,面向多源安全日志实例数据,搭建了网络安全事件可视探索系统,通过多视图协同与故事线回溯的方式实现网络资产划分、网络异常事件提取和攻击事件演化。最后,通过实验证明了分析模型的有效性。
    • 王永贵; 林佳敏; 何佳玉
    • 摘要: 群组推荐需要同时考虑一组内所有成员的偏好,融合偏好进而向群组推荐项目。现有关于群组推荐方法的研究中大多使用固定的、对称的关系权重进行预测评分,忽略了群体成员之间复杂的关系影响,这会导致组推荐准确度偏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领导者影响与隐式信任度的群组推荐方法(GRS-IT),该方法通过模糊C均值聚类与皮尔逊相关性结合的方法,发现高相似度群组,有效地提高群组推荐效果和稳定性;引入领导者影响的方法,结合皮尔逊相关性与一种隐式信任度计算找出组内领导者并获取领导者与成员、成员彼此之间的动态影响权重,降低群组推荐的误差率;此外,该方法将基于人类遗忘曲线的时间函数融入到项目评分预测中,预测评分随时间变化赋予不同的时间权重值,进一步提高了群组推荐的准确性。采用对比实验对GRS-IT的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MovieLens100K数据集上与其他群组推荐方法相比,推荐结果在准确度和群组成员满意度方面都有显著提高。
    • 王军芬; 刘培跃; 董建彬; 朱占龙
    • 摘要: 无损检测图像中目标类和背景类差异较大,模糊C均值算法无法有效地将目标分割出来,因此提出一种用于分割无损检测图像的快速模糊C均值算法。在聚类过程中,引入局部空间信息和灰度信息,以提高算法的鲁棒性;用条件值表征样本容量来平衡不同大小的类群,以解决类大小敏感问题;基于新的约束条件得到新的隶属度和聚类中心表达式,并给出算法具体步骤;对预处理后图像的灰度级进行分类,图像分割所需要的时间不再取决于图像的尺寸,而是图像的灰度级数,大幅度降低了算法的时间复杂度。采用类大小差异较大的合成图像和无损检测图像进行仿真实验,以分割精度(SA)、F-value、G-mean以及图像分割所需要的时间为评价指标来评价算法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原始测试图像被高斯噪声、椒盐噪声、瑞利噪声和乘性噪声污染时,与其他模糊聚类算法相比,本文算法具有更好的鲁棒性,分割精度更高,为97.93%,F-value为88.50%,G-mean为93.83%,图像分割时间也更少,为14.06 ms。实验证明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 周玉; 朱文豪; 孙红玉
    • 摘要: 针对传统的基于密度的局部离群点检测算法对原始数据集没有进行预处理导致该算法在面对未知数据集时检测效果不理想,又由于其需要计算每一个数据点的离群因子,在数据量过多时,计算量大大增加的问题,通过对局部离群点检测算法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函数的局部离群点检测方法FOLOF(FCM objective function-based LOF).首先,使用肘部法则确定数据集的最佳聚类个数;然后,通过FCM的目标函数对数据集进行剪枝,得到离群点候选集;最后,利用加权局部离群因子检测算法计算候选集中每个点的离群程度.利用该方法在人工数据集和UCI数据集上进行了相关实验,并与其他相关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该算法能够提高离群点检测精度,减少计算量,有效提高离群点检测性能.
    • 崔学杰; 陈江军; 向进洋; 关义涛; 胡小庆
    • 摘要: 根据产状对结构面进行分组是研究岩体结构面发育特征的常用方法。针对现有分组方法的不足,将模糊C均值算法与遗传算法相结合,以Xie-Beni指标作为适应度函数,使用新的染色体编码方法和变异算子,提出一种岩体结构面产状自动聚类方法。利用C++语言对算法进行实现,并将其应用于某地下水封储油(气)洞库岩体结构面产状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自动确定最优的结构面组数和相应的聚类结果,并使其有效性得到验证。
    • 宋杰; 王海群; 李雪明; 杨建林; 张卫国; 吕冉
    • 摘要: 价格机制是引导城市公共建筑调整用电行为的手段之一。为评估价格对城市公共建筑用电行为的影响及进一步挖掘城市公共建筑群作为可控负荷式虚拟电厂能源资源参与到电力调度或电力市场交易中,文章通过引入分时电价机制和用户心理学模型,对城市建筑日负荷曲线进行调整,形成考虑价格要素的日计价拟合负荷曲线;采用结合了聚合聚类法和模糊C均值法的两阶段聚类分析算法,对调整后的日负荷曲线进行聚类分析。根据上述方法,通过对100个典型负荷的聚类分析,验证了文章所选算法的有效性,并进一步探讨了通过价格机制引导不同的城市建筑负荷调整用电行为的潜力,为利用价格手段深入挖掘城市公共建筑群作为虚拟电厂资源提供依据。
    • 李立瑶; 顾梅花; 杨娜
    • 摘要: 提取人体着装图像的服饰区域时,易受光照、阴影遮盖与人体姿态、肤色等问题的影响,提出一种融合自适应局部特征与改进模糊C均值(fuzzy C-means,FCM)的服饰图像分割算法.首先,通过改进区域生长法消除阴影实现前景提取;其次,采用MDSMGR-WT超像素分割获取图像局部特征,将自适应局部信息融入双加权FCM目标方程中,实现二次精细化分割;最后,经肤色检测提取目标服饰区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准确率可达78.93%,召回率90.12%,查准率89.93%.该方法能够减少内部区域噪声,提高服饰图像的分割精度.
    • 胡建华; 尹慧琳
    • 摘要: 针对传统FCM算法依赖于初始聚类中心、对噪声敏感、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分类时会倾向于多数类等缺点,本文首先提出一种基于PSO-TVAC的中心自适应权的FCM聚类算法(CWAFCM)。新算法将中心权重向量Φ和自适应指数q引入目标函数,用以区分每个聚类中心的不同重要性;指数q和模糊因子m由粒子群算法(PSO-TVAC)优化;新提出一种聚类评价标准ACVI作为PSO-TVAC算法的适应度函数以提高聚类准确率。其次,将CWAFCM与过采样技术(SMOTE)相结合以适应于对不平衡数据聚类。通过对六个数据集(四个平衡数据集,两个不平衡数据集)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CWFCM算法能够有效地优化聚类效果,且能提高不平衡数据集的聚类准确率。
    • 郑英杰; 吴松荣; 韦若禹; 涂振威; 廖进; 刘东
    • 摘要: 在基于图像识别的地铁轨道精确快速定位过程中,针对轨道定位点检测模型存在的误报问题,将模糊C均值(FCM)算法用于定位点模型匹配.?在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轨道定位点检测模型基础上,选用6类定位点图像和2类误报点图像,提取不同类别图像样本中各目标检测框的中心相对位置、长宽比、面积等特征数据(每张图像各6维特征量),采用ReliefF算法度量所有图像样本各维特征量的权重,将所得权重引入FCM算法的欧几里德距离公式,匹配唯一定位点.?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FCM算法在聚类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方面有明显改善,对提高地铁轨道定位精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 周建宇; 位寅生; 许荣庆
    • 摘要: 在高频地波超视距雷达系统中,电离层杂波作为一种时变、非均匀、非高斯的复杂杂波,其复杂性导致了单一杂波抑制算法无法有效地抑制电离层杂波.针对不同特性,将复杂的电离层杂波进行分类,可以有效地提升电离层杂波抑制性能.常规的杂波聚类方法由于仅在特征空间进行聚类,分类结果存在空间分布离散化的问题.针对该问题,结合电离层杂波特性与其邻域空间信息,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模糊C均值距离的电离层杂波分类方法,利用仿真数据与高频地波雷达实测数据进行分析.该方法在不降低聚类性能的情况下,具有更符合实际物理意义的聚类结果,并具有更高的分类精度.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