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直流
柔性直流的相关文献在2008年到2023年内共计2746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工业经济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3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93633篇;相关期刊118种,包括电工技术、电力建设、电力系统自动化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专委会2015年学术年会、首届直流输电与电力电子专委会学术年会、2016年中国智能电网学术研讨会等;柔性直流的相关文献由5442位作者贡献,包括许树楷、李岩、董云龙等。
柔性直流—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93633篇
占比:99.84%
总计:193942篇
柔性直流
-研究学者
- 许树楷
- 李岩
- 董云龙
- 赵晓斌
- 饶宏
- 卢宇
- 贺之渊
- 杨杰
- 李钢
- 周月宾
- 王柯
- 陈俊
- 黎小林
- 田杰
- 袁志昌
- 郭琦
- 邹常跃
- 乐波
- 朱喆
- 梅念
- 李强
- 阳岳希
- 吴金龙
- 黄伟煌
- 王先为
- 胡兆庆
- 陈名
- 陆翌
- 陈东
- 孔明
- 贾科
- 黄莹
- 林雪华
- 郭海平
- 刘涛
- 庞辉
- 杨岳峰
- 杨美娟
- 汪楠楠
- 刘汉军
- 张海涛
- 胡四全
- 陈冰
- 刘伟增
- 侯丹
- 周保荣
- 姚为正
- 李巍巍
- 裘鹏
- 赵宇明
-
-
李元贞;
袁艺嘉;
孔明;
孙宝宝;
杨杰;
贺之渊
-
-
摘要:
全球海上风电柔性直流并网工程总容量已达10 GW,随着单位投资成本不断降低,柔性直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然是远海风电并网工程的首选方案。由于海上换流站交流电网主要由风电场构成,其暂态电气应力相比陆上换流站有所不同;此外,不同桥臂电抗配置方案会产生不同暂态电气应力。为此,重点针对对称单极系统,对比分析了阀交流侧和直流侧两种桥臂电抗配置方案海上换流站的暂态电气应力。通过建立PSCAD/EMTDC仿真模型,详细分析了海上换流阀交流侧单相接地、两相短路等关键性故障暂态应力特性差异与产生机理,并对主要设备操作过电压与绝缘耐受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直流侧配置方案将显著减小换流阀瞬态电压、电流应力,但暂态应力耐受能力要求更高。
-
-
马太虎;
马俊杰;
胡四全;
滕林阳
-
-
摘要:
动态均压难、小电流下分断时间过长及经济性不高是制约混合式直流断路器应用和推广的因素,为此,提出一种适用于高压柔性直流的改进型混合式高压直流(HVDC)断路器拓扑方案。介绍了主支路电子开关和转移支路电子开关拓扑结构,并对关键元件设计给出了理论分析和说明。最后研制了500 kV混合式HVDC断路器样机,并搭建样机运行试验系统,试验结果表明,该改进型混合式直流断路器能在小于3 ms内开断50 A至25kA故障电流,转移支路电子开关模块不均压系数小于5%。很好地解决了动态均压难、小电流分断时间长、经济性差等问题。且该拓扑直流断路器已成功应用于张北柔直工程阜康换流站阜延线,目前运行状况良好。
-
-
刘情新
-
-
摘要:
柔性直流换流站的主接线形式选择是确定柔性直流输电方案的关键内容,本文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技术的柔性直流系统,按照柔性直流系统电压等级和电网结构对3种典型的柔性直流换流站主接线形式进行梳理,讨论了其原理和特点,包括设备选择、接地方式等,归纳了3种典型的主接线形式的适用范围,为柔性直流换流站的主接线形式选择提供了参考。
-
-
-
-
摘要:
近日,超高压公司完成鲁西换流站广西侧500 kV交流滤波器谐波治理改造及试投。投运后,其谐波电流、电压下降幅度达50%以上,标志着南方电网公司首次成功突破柔直领域谐波治理技术壁垒,柔性直流运维水平继续保持国际领先。
-
-
徐攀腾;
朱博;
喻文翔;
宋述波;
杨学广;
樊友平
-
-
摘要:
电压源型换流器易在高频谐波频段呈现负阻尼从而引起谐振现象,昆柳龙直流工程作为特高压多端混合直流输电工程,需对其柔性直流受端柳州、龙门换流站的高频谐波谐振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基于阻抗分析法分析柔性直流换流站控制链路延时、前馈滤波、控制器参数对柔性直流交流阻抗变化趋势的影响,分别考虑22种、34种交流线路工况,对受端柳州站和龙门站的多种运行工况进行交流系统谐波阻抗扫描计算,由结果可知龙门站相较柳州站具有更高的高频谐波谐振风险,为避免发生谐振,龙门站应在前馈中加入100Hz低通滤波器,控制链路延时为300μs,但会影响动态响应性能。提出了相应的高频谐波谐振风险抑制方法,能够为昆柳龙直流工程的高频谐波谐振风险抑制提供参考。
-
-
邹常跃;
韦嵘晖;
冯俊杰;
周月宾
-
-
摘要: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在孤岛送电、海上风电直流送出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未来直流输电发展的方向。总结了柔性直流输电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概述了电力电子器件、柔直换流阀、高压直流断路器、柔直变压器、直流电缆等关键设备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标志性柔性直流输电工程。指出了柔性直流输电在大规模新能源消纳和海上风电直流接入、多端直流和直流电网、远距离大容量架空线路直流送出、直流配电网以及孤岛送电等方面的应用前景。
-
-
李彬;
杜丁香;
王兴国;
王书扬;
程琪;
郭雅蓉
-
-
摘要:
海上风电经柔直送出系统交流海缆线路两侧故障电流均受控,故障特征与传统同步电源有着明显差别,差动保护存在不正确动作风险。针对该问题文中介绍了一种基于平均绝对误差的海上风电经柔直送出系统交流海缆纵联保护。所提保护根据一定时间窗内一侧电流采样值与负的另一侧电流采样值之间计算得到的平均绝对误差值在区内外故障时的差异构成保护判据,并对所提保护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利用PSCAD软件仿真验证了所提保护在各种工况下的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保护在区内外故障时能够正确动作,且在高阻故障时有着良好的性能,面对风机不出力的极端情况下也能正常工作并具备选相功能,性能比差动保护更优越,更适用于海上风电经柔直送出系统交流海缆线路。
-
-
王佳成;
王柯;
董云龙;
卢宇;
陆海洋
-
-
摘要:
基于双单元柔性直流背靠背输电系统(back-to-back flexible DC transmission system,DC-BTB)两侧为同步交流电网的应用场景,提出一种根据DC-BTB两侧交流电网电压幅值和相角的变化自动调整DC-BTB有功功率的自动角差控制方法。针对双单元DC-BTB结构,提出单元间有功功率分配方法,研究自动角差控制下单元闭锁和交流故障的暂态特性。在实时数字仿真(real time digital simulation,RTDS)系统中搭建双单元DC-BTB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自动角差控制稳态下功能投退冲击小,单元闭锁或交流故障穿越后能维持系统稳定运行。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
-
朱志芳;
董红;
陈丽萍;
熊晓晟;
许峰
-
-
摘要:
针对城市配电网中,直流配电相比于交流配电更高的供电可靠性,提出了柔性直流配电可能的应用方向以及城市电网对柔性直流配电的需求,分析了城市电网直流配电系统的典型接入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含电池储能和柔性直流的配电网经济调度模型,并以深圳区域配电网为例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配电网中安装一定容量的储能装置,通过峰谷时段充放电能降低配电网公司从上级电网的购电成本;采用柔性直流装置,通过换流器进行双向功率调节,可以实现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协调优化。
-
-
徐政;
赵成勇;
许树楷
-
-
摘要:
近年来,基于电压源换流器的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即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发展迅速,工程技术参数不断提高。柔性直流技术为可再生能源的跨区消纳提供了解决之道,针对新能源间隙性、波动性的特点,柔性直流控制灵活,能够快速响应电网状态变化,适用于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远距离、大容量传输。融合常规直流和柔性直流的混合直流先进输电技术正在向多端、特高压方向发展,特高压混合多端直流输电技术能够实现多个电源汇集以及多个落点受电,有望促进可再生能源并网和电力大规模远距离输送,其技术研发和工程实践已经获得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
林章岁;
林毅
- 《福建省电机工程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
| 2017年
-
摘要:
结合厦门柔性直流输电科技示范工程,分析了大容量柔性直流接入对电网暂态稳定性影响机理,利用PSD-BPA暂态稳定仿真程序对大容量柔性直流输电系统接入电网后暂态稳定特性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柔性直流接入对交流电网单一故障暂态稳定影响不明显;柔性直流输送功率大小及交流侧短路比对暂态过程电压有影响.随着柔性直流向交流电网输送功率增大,电压稳定水平将提高,交流侧短路比越小,提升效果越明显.针对交直流混联电网安全稳定问题,提出了运行控制措施建议.
-
-
胡臻达;
林章岁;
杨晓东;
叶荣;
易杨
- 《第二十五届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针对含柔性直流的交直流混联输电系统,本文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多种手段的在线紧急功率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利用有功功率转移因子,分析直流线路对其他并列运行的交流线路功率支援作用的强弱,并据此制定不同线路紧急状态下的潮流控制策略.同时,本文提出当采用柔直进行潮流控制时,利用有功功率因子估算出不同工况下柔性直流线路应增加的功率值,并通过反馈环节在线地调整柔性直流线路的有功功率,使得重过载线路的功率迅速准确地被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防止系统发生连锁故障,最后通过EMTDC/PSCAD软件仿真验证了上述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
-
QU yanxia;
瞿艳霞;
OUYANG Kefeng;
欧阳可凤;
SHI Bonian;
时伯年;
MA Qinfeng;
马覃峰;
LIN Cheng;
林成
- 《2016年中国智能电网学术研讨会》
| 2016年
-
摘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电磁环网存在的安全稳定问题及柔性直流(柔直)输电系统的特性,提出了柔直应用于电磁环网后柔直与稳控协调控制的必要性,并给出了柔直与稳控协调控制的方法及措施量的计算原则,以及针对暂态稳定的协调控制措施量的计算方法.基于等面积准则量化计算协调控制措施量,考虑了柔直、稳控的控制动作延时及系统电抗的影响因素,使计算结果更加可靠,可最大程度利用柔直容量对暂态过程中的系统进行有功及无功支撑.利用BPA仿真工具建立柔直应用于电磁环网的机电仿真模型,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柔直应用于电磁环网与稳控措施的协调控制,减少了传统稳控措施的切机总量,并改善了交流系统电压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工程实用价值.
-
-
-
王裕霜;
韩文德;
胡明辉
- 《第五届EPTC输电年会》
| 2017年
-
摘要:
在实现电网国际化、区域电网互联、能源优化配置进程中,海底电缆输电工程是跨海域实现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世界各国上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电网互联海底电缆输电工程基本现状,各国跨海域联网工程发展趋势.针对海底电缆输电工程采用输电电压方式的归纳分析,为跨海联网工程建设输电电压方式的研究,以及联网工程电压方式的选择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提出了直流输电用于海底电缆工程的优点与固有缺陷,以及采用柔性直流技术应用于海底电缆输电工程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