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配电线路
架空配电线路的相关文献在1991年到2023年内共计419篇,主要集中在电工技术、建筑科学、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4篇、会议论文18篇、专利文献242893篇;相关期刊133种,包括技术与市场、电瓷避雷器、农村电工等;
相关会议18种,包括福建省电机工程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福建省电机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等;架空配电线路的相关文献由1036位作者贡献,包括孙丙宇、查世红、冯玉等。
架空配电线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42893篇
占比:99.89%
总计:243165篇
架空配电线路
-研究学者
- 孙丙宇
- 查世红
- 冯玉
- 吴少雷
- 吴雪莲
- 孙磊
- 凌松
- 周佩祥
- 徐国华
- 胡博
- 谢开贵
- 费展宏
- 吕强
- 徐晔
- 朱钦
- 林盛强
- 詹斌
- 陈菊明
- 饶强
- 马斌
- 何建军
- 何志伟
- 俞飞
- 关少平
- 冯乔
- 刘海峰
- 刘骏
- 卢晓勇
- 原慧斌
- 史亮
- 吴凯
- 吴宇红
- 孙哲唯
- 崔鹏岗
- 崔黎明
- 张千斌
- 张鸿
- 彭文季
- 徐以文
- 方江
- 施宇谦
- 朱霁云
- 李久程
- 李刚
- 李君
- 李小婧
- 李德权
- 李永强
- 梁静
- 沈永强
-
-
于建立;
张迎栋;
程龙;
鲁志伟
-
-
摘要:
为了深入理解架空线雷电感应电压特性为配电网雷电防护提供技术参考,本文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及Agrawal耦合模型对10 kV架空配电线路雷电感应电压进行了数值计算.以解析计算方法中导线高度、回击电流幅值以及落雷距离3个特征参数为考察对象,分析了三者对架空线雷电感应电压的影响,实现了对解析计算公式计算精度的定量化分析.计算表明,雷电感应电压脉冲幅值随导线高度和回击电流幅值增大均线性提高,随落雷距离减小非线性提高.受水平电场特性及导线相互作用的影响,落雷距离减小和导线数增多均会显著加重雷电感应电压波形的畸变.以数值计算为标准,解析算法误差可高达45%;0%,本文研究结果可为配电网运维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
-
蔡凝露;
赵俊亚;
杨利鸣;
刘剑;
祝牧;
贾正雄;
赵枫
-
-
摘要:
结合近年来架空配电网设计、工程实践的发展,在原规程的基础上,修编形成现行电力行业标准DL/T 5220-2021《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规范》。本文分别就气象、绝缘防雷和接地、柱上变压器台、配电自动化、线路结构、新技术应用、环保、劳动安全和工业卫生等方面对新规程进行解读,重点分析了对相关规范标准的协调问题,以便于指导配电专业人员进行工程设计及实践。
-
-
黄哲伟
-
-
摘要:
1问题提出配电网旁路作业法要求在短时间内构建一套临时旁路供电系统,实现在不间断供电状态下,完成架空配电线路和地下电力电缆线路的计划检修、故障抢修和设备更换工作,最大限度地缩小停电范围,降低停电对用户的影响。旁路作业法更换柱上断路器工作示意图如图1所示。
-
-
吴长浩;
冯龙杰;
赵丹丹;
张育杨
-
-
摘要:
1背景横担是架空配电线路上的一种重要辅材,用来安装绝缘子及其他金具,支撑架空导线。相关技术标准要求,横担安装完成后倾斜度不应大于横担长度的1/100,即横担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及时调整两端高低和线路受力方向位置,待符合标准后再紧固螺栓。
-
-
-
何亮
-
-
摘要:
雷电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于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会产生一定的威胁。在所有电网故障中,以雷击作为主要诱因的故障数量占故障总量的1/3左右。尤其是在山区,由于山区地貌起伏较大,土壤的电阻率较高且雷电活动频繁,因此山区雷击故障较多。为了解决该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分析并总结了各种电网防雷方法,并对各种防雷方式进行对比,厘清各种防雷方式的优缺点,针对山区突然电阻率高、电网运行环境恶劣的特点,针对传统防雷技术进行针对性优化,为保障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
-
吴娜;
杨征贤;
樊淑娴;
公茂法
-
-
摘要:
配电线路行波传输特性分析是行波在配电网故障检测与保护中应用的理论基础.针对配电网中的高频行波信号,文中分析了在考虑集肤效应后的架空配电线路分布参数,讨论了不受频率影响的相模变换方法.利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得到了参数传输依频曲线,总结了依频传输规律.针对配电线路分支众多、距离较短的特点,对配电线路中行波衰减特性进行了分析.利用ATP-EMTP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
-
-
黄思海
-
-
摘要:
城乡电网主要为 10kV 架空配电线路,该线路途径存在着复杂的地理环境,且处于较低的绝缘水平,因雷击造成事故而跳闸的概率较高,在配置架空配电线路时,需实施良好的防雷措施。基于此,以下对 10kV 架空配电线路的防雷措施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
-
-
王鹏玮;
徐丙垠;
陈恒;
李峰;
王玮;
赵艳雷;
孙中玉
-
-
摘要:
现有的架空配电线路在线故障定位方法存在只能确定故障区段的不足,离线故障定位方法则存在故障定位灵敏度低与精度差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建立高压脉冲冲击线路响应模型,通过分析故障线路电流分布特征与波形差异,提出了一种基于波形比较的架空配电线路故障离线定位自动计算方法.该方法使用高压脉冲信号发生器向故障线路注入直流脉冲信号,以相关系数作为波形相似程度的判别依据,通过分析不同测量点电流波形与基准电流波形的相似性差异,实现了故障定位的自动计算,解决了故障尤其是经高阻接地故障定位灵敏度低的问题.分析了不同磁场测量方式与基准信号参考点的选取对故障定位精度的影响,完善了故障离线定位体系,提高了定位精度.仿真以及实际试验表明,该方法可有效实现故障点的精确定位.
-
-
-
-
ZHAO Dong-yi;
赵冬一;
HU Shuhui;
胡淑慧;
LI Fan;
李凡;
TANG Lin;
汤霖
- 《2016输变电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笔者主要介绍了:1)国内、外关于雷暴云闪电的物理过程,特别是下行负地闪放电过程方面的研究进展;2)对架空配电线路雷电过电压数值计算和真型试验研究等进行了分析和总结;3)结合我国近些年配电型避雷器的故障情况,重点介绍了国际上关于重雷区特别是多重雷击下MOA动作负载试验的研究进展,比较分析了GB11032与IE60099-4、IEEEStd66.22关于重负载配电MOA试验技术的差异.主要结论为:1)地闪雷电,特别是下行负地闪雷电放电主要表现为短时间的回击和长时间的连续电流的叠加,同时也包括回击之间的长时间低幅值的连续电流;2)目前建立输电线路雷电过电压数值计算模型的本质都是从麦克斯韦方程推算而来的,不同点在于采用了雷电电磁脉冲产生的电磁场的不同分量;3)雷电直击架空导线或击到架空导线附近造成导线产生感应过电压,流过避雷器的冲击电流为多重电流脉冲并且脉冲之间存在幅值较低的持续电流;4)金属氧化物电阻片在多重电流脉冲下的破坏形式主要是侧面闪络.现有版本的各类技术标准、规范,仍然没有建立与IEC62305-1∶2010的附录A给出了的可能组合方式雷电波形感应到架空线路上的感应过电压,对避雷器造成的电流冲击负载的试验要求和程序;5)建议按照IEC62305-1∶2010的附录A给出了的可能组合方式雷电波形和参数,建立配电线路避雷器动作负载的试验方法.多重雷电电流冲击试验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
-
陈金星
- 《福建省电机工程学会第十五届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目前10KV架空配电线路上,现在都已广泛地应用了绝缘导线.可以说,配电网架空导线的绝缘化,已是一项成熟的技术.但是,绝缘导线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遭受雷击时,容易发生断线事故、瓷瓶闪络、避雷器爆炸等.本文对配电网的防护现状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找出雷害事故频发的原因,找出配电网在防雷措施和防雷设备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提出了改进和完善措施.
-
-
ZHAO Dong-yi;
赵冬一;
CAI Hansheng;
蔡汉生;
LI Fan;
李凡;
HU Shuhui;
胡淑慧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专业委员会2015年学术年会》
| 2015年
-
摘要:
笔者主要介绍了:1)国内、外关于雷暴云闪电的物理过程,特别是下行负地闪放电过程方面的研究进展;2)对架空配电线路雷电感应过电压数值计算和真型试验研究等进行了分析和总结;3)结合我国近些年配电型避雷器的故障情况,重点介绍了国际上关于重雷区特别是多重雷击下MOA动作负载试验的研究进展,比较分析了GB11032与IE60099-4、IEEEStd66.22关于重负载配电MOA试验技术的差异.主要结论为:1)地闪雷电,特别是下行负地闪雷电放电主要表现为短时间的回击和长时间的连续电流的叠加,同时也包括回击之间的长时间低幅值的连续电流;2)目前建立输电线路雷电感应过电压数值计算模型的本质都是从麦克斯韦方程推算而来的,不同点在于采用了雷电电磁脉冲产生的电磁场的不同分量;3)雷电直击架空导线或击到架空导线附近造成导线产生感应过电压,流过避雷器的冲击电流为多重电流脉冲并且脉冲之间存在幅值较低的持续电流;4)金属氧化物电阻片在多重电流脉冲下的破坏形式主要是侧面闪络.现有版本的各类技术标准、规范,仍然没有建立与IEC62305-1:2010的附录A给出了的可能组合方式雷电波形感应到架空线路上的感应过电压,对避雷器造成的电流冲击负载的试验要求和程序;5)建议按照IEC62305-1:2010的附录A给出了的可能组合方式雷电波形和参数,建立配电线路避雷器动作负载的试验方法.多重雷电电流冲击试验技术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