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李后主

李后主

李后主的相关文献在1965年到2022年内共计17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轻工业、手工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8篇、专利文献91篇;相关期刊122种,包括文史知识、戏剧与影视评论、意林等; 李后主的相关文献由172位作者贡献,包括于漪、喻颐、季羡林等。

李后主—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78 占比:66.17%

专利文献>

论文:91 占比:33.83%

总计:269篇

李后主—发文趋势图

李后主

-研究学者

  • 于漪
  • 喻颐
  • 季羡林
  • 楚萍
  • 王安祈12
  • 赵丽艳
  • 赵治中
  • 黎烈南
  • 乐时鸣
  • 仨丹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詹安泰
    • 摘要: “挥泪对宫娥”,是李后主《破阵子》词中之一句。或说,此词非后主作也;绝似旁观者的口气。这怀疑也颇有见地。但我却没法,我始终认这哀艳的句子可为后主全人格的表现者,所以就不顾一切,把它做后主的头衔了。我国历来产生的文学家,可算很多了,就是有价值的文学作品也不少;可是有真挚的情感表现出来的,他的想象力未必丰富,艺术手段未必高强,而艺术手段高强想像力丰富的,其对于情感方面,又时常很为薄弱。我们说那一个作家或那一种作品好的,都不过把文学的眼光片段地看出来的。
    • 邱才桢
    • 摘要: 本文从《宣和书谱》中李煜书法“金错刀”词汇及对其的描述出发,将之置于货币史、物质文化史、诗书画史等语境中探讨该词的可能含义,以及与此相关的唐宋书法笔法、风格和趣味的嬗变。《宣和书谱》中对李煜书法“金错刀”的描述,是史实和评论的结合,既是历史真实,又是宋徽宗和宋人书法观等多种观念下的映照。
    • 聂飞
    • 摘要: 李后主与隋炀帝同为“帝王文学”的代表作家,两人在诗词创作方面居功甚伟,既有相同之处又各有千秋。相同之处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创作内容的相同,两人创作“宫体诗”或“宫体词”。二是创作成就的相同,两人都拓宽了词境或诗境。两人独具特色之处表现在内容和风格上,后期李后主描绘故国之思,亡国之恨,词风黯淡萧索、哀怨凄绝,隋炀帝写山水风光、军旅生活,诗风清新秀丽、豪放壮阔。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两人所处的时代环境不同,两人的性格特点也不尽相同。
    • 于漪
    • 摘要: 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几位语文老师给我们上课的情景。我永远忘不了年青的黄老师教《故乡》一文时的眼神。……他描述得那么生动,那么富有感情,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犹如身历其境,品尝着其中的欢乐。……我永远忘不了高中的赵老师在课堂上大声朗诵岳飞的《满江红》、李后主的《虞美人》等诗词的情景,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摇摆着,读得出神入化,音调十分感人。
    • 杨欣
    • 摘要: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宋史·艺文志》记载,她有文集七卷,词集六卷。今日她所留下的作品已并不多,但诗、词、文、赋皆有作品传世,范围相当广。清代王又华《古今词论》有语:“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将李清照与后主李煜、诗人李白相提并论,对她推崇至极。李清照以卓越才华令众多文人墨客倾倒,以天才的文学创作和作品的无穷艺术魅力,确立了她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 摘要: 这绝不是一场普普通通的音乐会。蔡东铧及各位艺术家将在大连"重现"贵族夜宴上的放纵忘情与颓废之美。请用"一对情侣"与"唐伯虎"的新视角,去观察、了解那段历史。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听到画中的人物——舞者王屋山、歌者秦弱兰、琵琶女李姬、小周后、韩熙载以及水墨君王李后主,更能欣赏到这场没有时代、没有束缚的《韩熙载夜宴图音乐传奇》。
    • 孙淑瑞
    • 摘要: 南唐后主李煜是晚唐五代成就卓越的词人之一,后人对其评价颇高,明胡应麟称之为"宋人一代开山祖"(胡应麟《诗薮》,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291页),王国维称:"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王国维《人间词话》,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9页)李煜传词未丰,词中意象却很丰富。尤其是植物意象,共出现了三十六次,其中"花"意象出现了二十二次,"草"意象出现了六次,最具代表性。其馀植物意象如"芭蕉""梧桐""垂杨"等出现次数少,故本文仅就李煜词中典型的"花""草"意象进行探究。
    • 钱韬; 钱扬珍
    • 摘要: 李煜(937-978),享誉中外的五代词人,字重光,别号莲峰居士,又号钟山隐士,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世称李后主。他通音律,精书法,善绘画,能诗会文,尤工于词。他的词,前期主要写宫廷内的风花雪月,后期则多写亡国后对故国的追念,情感真挚,格调哀婉。其词作主要收录于《南唐二主词》。《渔父》是其早期作品,但别有特色。据说是为内廷供奉卫贤作的《春江钓叟图》画题的词,共两首,我们今天重点来看其第二首。
    • 申功晶
    • 摘要: 我读李后主之词“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忽而勾起一丝院落情结。我家的老宅有一个处在屋后的花园,青砖黛瓦圈起一方院落。一墙之外,红尘滚滚,人影憧憧;贩夫走卒,吆喝不断。隔墙之内,却是一处隐逸密闭的私人空间,我自小就被养育在这寂寞安静的环境中。入了夏,白天,挪一张藤椅在竹荫下,躺着喝茶、读小说,凉快得紧;傍晚,搬一张小竹床在院中,随意一躺,浑身爽利,暑气全消,可以一觉睡到东方泛出鱼肚白。院子里的早晨,空气凉爽,竹叶上还挂着露珠,一直到露珠滴下来,把竹床的栏杆打湿。
    • 梁文倩
    • 摘要: 裹小脚又称缠足,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元末明初陶宗仪在《南村辍耕录·缠足》载:"《道山新闻》云:‘李后主宫嫔窅娘,纤丽善舞。后主做金莲,高六尺……令窅娘以帛绕脚,令纤小,屈上作新月状,素袜舞云中,回旋有凌云之态……由是人皆效之。以纤弓为妙。以此知扎脚自五代以来方为之,如熙宁、元丰以前人犹为者少。近年则人人相效,以不为者为耻也。’"另有《南史·废帝东昏侯》中记载"凿金为莲华以贴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莲华也。"《艺林伐山》记载:"行都妓女,皆穿窄袜宫鞋如良人。"综上所述,窅娘为可考证的中国古代缠足先驱,且缠足这一习俗自上而下进行传播,直至在南宋以后在民间普及。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