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渔父

渔父

渔父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44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中国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4篇、会议论文1篇、相关期刊309种,包括船山学刊、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文史知识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七届海峡两岸先秦两汉学术研讨会等;渔父的相关文献由437位作者贡献,包括马军峰、朱小平、连中国等。

渔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44 占比:99.78%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22%

总计:445篇

渔父—发文趋势图

渔父

-研究学者

  • 马军峰
  • 朱小平
  • 连中国
  • 邓丽
  • 马丹丹
  • 安易非
  • 宋登水
  • 张叶芦
  • 张应斌
  • 惠瑄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关键词

    • 王充闾
    • 摘要: 《沧浪歌》是春秋战国时期流传于楚地的一首著名民歌,作者已不可考。从《孟子·离娄》篇关于孔子曾听到孺子唱此民歌的记载,可知它在春秋末年即已广泛流传,后来又被载入《楚辞·渔父》篇。从《沧浪歌》的角度讲,《渔父》篇的重要性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翔实的背景。文中塑造了屈原与渔父两个典型人物形象,两人通过问答以遣辞寄意,他们秉持不同的人生态度与价值取向。
    • 陈芳
    • 摘要: 在肯定《楚辞·渔父》作者与内容真实性的基础上,《楚辞·渔父》经典化的因素可从两个方面探讨。从文本特质而言,《渔父》塑造了屈原与渔父两个具有典范性的人物形象;从接受环境而言,《楚辞》在汉代的经典化,历代对风骚传统的重视,《史记·屈原列传》的收录,仕隐文化传统以及问答体的形式,均扩大了《渔父》的影响力。文本本身的典范性与接受者对其的继承、传播,两者互相融合,促使《渔父》成为经典文本。
    • 熊伟
    • 摘要: 入仕庙堂还是归隐江湖,历来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面临的两难抉择。渔父作为独特的意象和情感载体,承载了文人士大夫“天人一体”、恬适旷达、洁身自好的人生理想和生命追求。分析山水画中的渔父意象,对体味传统渔隐文化的脉络有着重要意义。
    • 王林瞄
    • 摘要: “渔父”自古以来就是文学经典母题。从《诗经》中的匆匆一瞥,到被“钓于渭滨”的吕望予以神化,历经“庄屈”的形象定型,“渔父”在唐宋时期凝结为一个被文人用来映射隐逸思想的诗词载体。“渔”与“隐”的联结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显著代表,也是文人在“儒道”共同支配下实现心理调适或升华的艺术投映。回顾并追溯这类意象的源流及嬗变,细致体悟文人情感世界的丰富精微,可以藉此发掘意象创作和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
    • 徐晓勇
    • 摘要: 《渔父》中渔父的"莞尔而笑",耐人寻味,是文章的文眼所在.探讨文中的"笑"的意味,可以明晰屈原和渔父的形象,深化对文章意蕴的认识.基于"笑"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从"笑"读进去,在诵读中从"笑"读开去,领略屈原的人格之美和中华文化的深厚积淀.
    • 王严
    • 摘要: 牧童,与渔父一样,如今都已难得一见。这两个形象都曾被世代传诵和描绘,他们被抽象化为象征符号,无忧无虑地生活在中国文人理想的山水田园中。与渔父相同,记载中最早的牧童形象也出自《庄子》。《庄子》杂篇《徐无鬼》中讲到皇帝向牧童问道的故事。一日,皇帝一行七人去具茨之山拜访至人大隗,半路上迷了路,恰好遇到一位牧马童子,于是向他问路:“你知道具茨之山在哪儿吗?”牧童说:“知道。”
    • (东汉)张衡
    • 摘要: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 刘园园
    • 摘要: 鲧、渔父、彭咸是屈原笔下的三个重要形象,他以鲧自喻,流露出忠直不屈、怨怼不平的抗争精神;他以渔父为衬,呈现高洁自恃、不随俗流的傲然之姿;他追效彭咸,特立独行,寻求生命价值的自我证明.屈原通过这三者所表现出来的独立人格,始终在古代文学史的长河中若隐若现地存在着,成为中国文人文化品格的一个重要侧面.
    • 黄震云
    • 摘要: 中国最早的渔父是姜子牙,钓鱼是其获得政治前途的路径.庄子、屈原、范晔都有《渔父》存世,分别代表智者、隐者、仁者.因景而生,时事造就.庄子的渔父在文化的碰撞中,是守土文化的英雄;屈原的渔父为疗伤世俗,是矛盾心态的另一面影子;《吴越春秋》的渔父是儒家文化背景下为成就巨人的陪衬、仁者和牺牲品;汉代以后,则将渔父形象单划出为隐者形象;至陶渊明,描写为来往世俗和仙境的引路人;嗣后,世风不遇,则渔父还原为普通的打鱼人了.
    • 邓丽
    • 摘要: 有关《楚辞·渔父》的作者自明代开始就产生了争议.本文从行文角度存在的几个疑问、主题和与《庄子·渔父》的关系等也对此文的作者做了一点分析,提出了《楚辞·渔父》不是屈原之作而是汉代之人所作的观点.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