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粳
晚粳的相关文献在1975年到2022年内共计119篇,主要集中在农作物、植物保护、农学(农艺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3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421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种子世界、中国稻米、作物研究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全国第十一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等;晚粳的相关文献由266位作者贡献,包括闵军、仇肖寅、刘三雄等。
晚粳
-研究学者
- 闵军
- 仇肖寅
- 刘三雄
- 刘守平
- 刘昌红
- 刘正林
- 吕孝林
- 廖西元
- 张增勤
- 张小明
- 徐光良
- 徐春梅
- 曹效参
- 曾海富
- 朱忠学
- 李华
- 杨仕华
- 梁华金
- 王丹英
- 王晓燕
- 王相知
- 祝应春
- 章秀福
- 舒巧云
- 葛常青
- 袁惠园
- 谢洪生
- 谢芙贤
- 贺淼尧
- 陈桂玲
- 陈玉虎
- 陈贤阳
- 韦立新
- 马荣荣
- 黄根元
- 黄海明
- 黄英
- 黎用朝
- ADREIT H
- MILAZZO J
- THARREAU D
- 丁力
- 万建民
- 万里平
- 乔中英
- 习敏
- 于永红
- 付高平
- 何霖松
- 余增亮
-
-
李宇光;
张秋燕
-
-
摘要:
为适应苏南及沿江地区的水稻生产需求,筛选适宜推广种植的优质粳稻品种。该试验选择由江苏(武进)选育的早熟晚粳生育期的粳稻新品种共11个,在相同管理条件下,综合比较生育期、农艺性状和产量。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均表现出较好优势,可根据不的目标选择适宜品种种植,给种植者提供数据参考。
-
-
-
赵玉和;
卢限东
-
-
摘要:
在庐江县选择12个晚粳稻品种开展机插试验,以筛选出适合在当地推广种植的机插晚粳品种.结果表明,武运粳31号、淮稻5号、镇稻18、南粳9108等4个品种的产量超过9000kg/hm2,与对照品种镇稻16相比,增产幅度在11.90%以上,圴达显著水平,可以在庐江县种植.其中,武运粳31号综合表现优良,生育期适中,产量结构合理,综合抗性水平好,建议扩大推广;淮稻5号、镇稻18、南粳9108的综合抗性水平表现一般或较差,种植中应注意防治病害.
-
-
王燕辉;
杜德诚;
钟林生
-
-
摘要:
该研究对不同晚粳品种在兴国县的种植表现进行了对比试验,以期筛选适应本地生态条件种植的高产粳稻品种,为全面普及和推广"籼改粳"工作做好基础工作.结果表明,甬优858、春优84和春优284等品种综合表现较优.
-
-
钟玉琼;
梁秀平
-
-
摘要:
通过同一田块,采用同一肥水管理措施,比较品种的优势,筛选适应本地生态环境种植的高产粳稻品种,做好宣传和普及、推广"籼改粳"工作.
-
-
程建宏;
余进;
何霖松;
童晖
-
-
摘要:
都昌县农技中心自2012年开始研究示范、推广应用适应都昌县生产条件的双季水稻早籼晚粳栽培模式,至2015年引进籼粳杂交品种春优84试验示范,取得了较高的单产和效益,本文总结了都昌县晚粳试验结果和栽培技术,并进行了技术分析.
-
-
-
-
摘要:
江西省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大水稻"籼改粳"科技攻关力度,增产增收效果显著。自引进北方粳稻种植以来,江西省已持续7年开展"籼改粳"科技攻关和示范推广,探索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的新路径,在多地开展生产比较试验,年筛选不同类型粳稻品种(系)400余个,开展"密肥水保"等栽培技术试验,创新提出了"早籼超级稻+晚粳"和"一季中粳+冬作"两套周年高产、高效种植模式。经过3年的初试表明,
-
-
-
-
-
王丹英;
章秀福;
李华;
徐春梅;
廖西元
- 《全国第十一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
| 2005年
-
摘要:
以农垦58及其衍生系为材料,通过在同一生态条件下的种植比较试验,研究了近几十年浙江省晚粳品种产量的改良及植株形态的演变.研究结果表明:(1)浙江省晚粳产量增加最快的阶段是60年代,此阶段的水稻品种类型可分为穗粒兼顾型和穗数型,70年代后产量增幅较慢,品种多为穗粒兼顾型.(2)植株形态中,近代品种(育成年份1985-1995年)的剑叶长度、上3叶的叶基角小于早代品种(育成年份1985年以前),倒3叶长度、剑叶和倒3叶的宽度大于早代品种;近代品种矮于早代品种,各节间长度均小于早代品种,但茎秆密度和单位叶鞘重于早代品种;着粒密度近代品种高于早代品种.(3)剑叶和倒2叶的长度与产量显著负相关,倒3叶的长度、上3叶片宽度与产量正相关,上3叶的叶基角和叶片曲率均与水稻产量负相关;倒1节间和倒2节间长度与产量显著负相关;生物产量和结实率与产量的正相关达显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