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1年内共计7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5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17072篇;相关期刊60种,包括健康生活、西藏医药杂志、医用放射技术杂志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民间传统诊疗技术与验方整理研究分会第五次学术年会、第256场中国工程科技论坛——医用多孔材料创新发展等;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相关文献由154位作者贡献,包括任泽元、张建福、陈春莉等。
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7072篇
占比:99.55%
总计:17149篇
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研究学者
- 任泽元
- 张建福
- 陈春莉
- 顾俊宏
- 乔卫平
- 乔文增
- 于笑艳
- 付宝驰
- 付海元
- 余晓梅
- 倪卓
- 公艳
- 农新盛
- 刘亚东
- 刘明
- 刘春雨
- 刘海潮
- 刘雅楠
- 卢春秀
- 史云鹏
- 吴开云
- 吴星火
- 吴昭克
- 吴晓明
- 吴维
- 周文峰
- 唐向阳
- 唐良华
- 姚建华
- 姜红江
- 孔凡国
- 孔祥江
- 孔祥辉
- 孙天胜
- 季康
- 宁志杰
- 宋会江
- 宋发亮
- 宋庚禄
- 宋耀辉
- 宋英儒
- 崔德民
- 崔立兴
- 布林
- 庄至坤
- 张健萍
- 张天民
- 张开虎
- 张开虎1
- 张强
-
-
韩立栋;
石辉;
曹恒;
刘雅楠
-
-
摘要:
目的:分析成年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30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成年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VAS评分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患者经治疗3个月、6个月后的VAS评分对比治疗前有所下降,Harris评分对比治疗前明显有所提升,P<0.05,统计学存在研究意义.结论:成年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改善髋关节活动功能,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
-
-
-
罗明亮
-
-
摘要:
目的 分析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准确率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76例,均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均行MRI、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CT)检查,分析MRI、CT诊断不同分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准确率及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典型症状显示率.结果 76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手术病理证实早期34例,中期23例,晚期19例;MRI诊断早期32例,中期22例,晚期18例;CT诊断早期21例,中期21例,晚期18例.MRI诊断早期准确率(94.12%)高于CT诊断(61.76%),(P<0.05);MRI诊断骨小梁模糊显示率(67.65%)、线样征显示率(76.47%)、骨髓水肿显示率(61.76%)高于CT诊断(20.59%、17.65%、17.65%),(P<0.05).结论 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采用MRI诊断可提高准确率,且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典型征象显示率较高,可为临床确诊提供更多信息支持,利于临床及时予以有效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
刘海潮
-
-
摘要:
目的:探讨补肾益肝活血方联合中频脉冲电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中频脉冲电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补肾益肝活血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髋关节Harri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47/50),高于对照组的70.00%(35/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跛行、功能障碍、疼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益肝活血方联合中频脉冲电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髋关节功能,促进患者病情改善.
-
-
郭毅;
邓强;
雍炜;
赵小敏
-
-
摘要:
目的 探析经皮多通道减压配合补肾活血汤加减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抽取40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A、B两组,其中A组患者行单纯髓芯减压术,B组患者行经皮多通道减压配合补肾活血汤加减治疗,比较组间治疗效果、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和症状评分差异.结果 经统计学软件验证比较后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前髋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无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要低于B组(P﹤0.05),治疗后Harris评分也低于B组(P﹤0.05),且A组患者治疗后各项症状评分均高于B组(P﹤0.05).结论 联用经皮多通道减压和补肾活血汤加减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且两种治疗方式联用还能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治疗效果显著.
-
-
李飞
-
-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比MRI与CT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诊断中的效果,探究MRI诊断该病症的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2月至2020年10月本院骨科接收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104(130髋)例作为研究病例,均应用CT与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病症诊出率.结果 MRI检查病症诊出率高于CT检查(P0.05);但在骨髓水肿、线样征、骨小梁结构模糊诊断中,MRI检查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诊断中,MRI检查诊断效果优于CT检查,可有效反映患者病变状况,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
-
-
林鹤
-
-
摘要:
目的:研究X线、CT、MR影像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开展年限区间选定2018年8月-2020年8月,纳入样本为此时间段内于我院就诊64例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全部患者均行X线、CT、MR影像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估分析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对比3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诊断符合率,MR高于CT、X线,CT高于X线(P<0.05).结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采用MR影响诊断临床价值突出,可全面推广.
-
-
-
-
韦绪性;
王国辉
- 《中华中医药学会民间传统诊疗技术与验方整理研究分会第五次学术年会》
| 2012年
-
摘要:
目的:观察手术配合中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Ⅰ、Ⅱ期的疗效.方法:采用中心减压、溶栓及扩血管药物推注、金世植骨灵活性材料植入配合中药治疗Ⅰ、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05例.结果:经10~24个月随访99例,优良率97.98%(99%CI=96.2%~100.0%),总有效率100.0%(95%CI=96.4%~100.0%).结论:该方法可明显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血管再生,改善骨的微循环,促进坏死骨吸收,加速新生骨生成,临床疗效显著.
-
-
-
-
-
-
-
- 张印昌
- 公开公告日期:2000-06-28
-
摘要:
一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中药浓缩水丸-股骨丸,其制作配方为穿山甲、延胡索、三七、大艽(浓缩粉)、制草乌(浓缩粉)、生甘草(浓缩粉)、天麻,其制作工艺为:1.将大艽、制草乌、甘草煎煮两次,滤过(药渣弃出),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比重1.38—1.40(36—38°C),真空干燥收干膏,干膏收得率10%左右;2.穿山甲、延胡索、三七、天麻四味药与干膏混合粉碎过120目筛,制成水丸,于80°C以下干燥收水丸,该产品对股骨头铁血性坏死缓解疼痛总有效率达87%,服药三天后可明显缓解疼痛,同时对其它疼痛性疾患有明显镇痛作用。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