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相关文献在1994年到2022年内共计98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8篇、专利文献16107篇;相关期刊56种,包括中国医疗器械信息、现代医用影像学、现代诊断与治疗等;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相关文献由150位作者贡献,包括魏亚军、于兴玲、保瑀等。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6107篇
占比:99.40%
总计:16205篇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
-研究学者
- 魏亚军
- 于兴玲
- 保瑀
- 张华
- 张静妮
- 李双成
- 柴小康
- 甘发清
- 田凤娥
- 胡跃明
- 贾志祥
- 郭强蕊
- 陈丽
- 随义
- 马远博
- 于洪胜
- 仇利娟
- 代子辉
- 任勇
- 任心畅
- 何晓斌
- 何瑞磊
- 侯晗
- 关晓章
- 冀玉涛
- 农远海
- 冯继梅
- 刘巍峰
- 刘法来
- 刘礼升
- 卫方方
- 吕松
- 吴勇
- 吴承学
- 吴金星
- 周华
- 唐向阳
- 孙隆
- 岑炳奎
- 岑炳欣
- 廖云伟
- 张东友
- 张乃胜
- 张亚斌
- 张卫平
- 张婷
- 张志强
- 张玉奇
- 张福洲
- 张萍妹
-
-
李猛;
仇利娟
-
-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采用X线平片、CT、MR影像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完成疾病诊断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扬州市江都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进行诊断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CT、X线平片以及MR影像检查,就获得结果进行观察。此外针对三组患者诊断满意度进行观察对比。结果:CT诊断出阳性患者55例(80.88%);X线平片诊断出阳性患者45例(66.17%);MR影像诊断出阳性患者67例(98.53%);MR影像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CT以及X线平片检查(P<0.05)。68例患者完成X线诊断后,非常满意者35例,较为满意者20例,不满意者13例,总满意度为80.88%(55/68);68例患者完成CT诊断后,非常满意者37例,较为满意者21例,不满意者10例,总满意度为85.29%(58/68);68例患者完成MR影像诊断后,非常满意者57例,较为满意者10例,不满意者1例,总满意度为98.53%(67/68);MR影像诊断满意度98.53%显著高于X线诊断的80.88%以及CT诊断的85.29%(P<0.05)。结论:同CT以及X线平片检查方法比较,MR影像检查方法的有效运用,能够将疾病阳性检出率及诊断满意度显著提高,从而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疾病早期确诊提供依据,确定有效方法展开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针对性治疗,促进疾病患者预后改善。
-
-
马明;
苏仲生;
王明
-
-
摘要:
目的:探究并分析CT与磁共振成像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中的诊断效果。方法:将甘肃省庄浪县人民医院2020年5月至2021年1月入选的65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CT与磁共振成像诊断,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和检出率情况。结果:65例患者经CT检测有47例患者被诊断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占72.31%,其中有18例患者诊断结果正常,1例患者诊断显示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Ⅲ期。磁共振检测结果显示,65例患者有60例患者被确诊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占92.31%。其中1例患者为股骨头坏死Ⅲ期,其余5例患者显示正常。磁共振检出率92.31%(60/65)明显高于CT检出率72.31%(47/65),两种检测方法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于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采用磁共振诊断效果较佳。结论:对于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采用磁共振诊断效果较为理想,检出准确率较高,值得推广。
-
-
郭强蕊
-
-
摘要:
目的:对比研究CT与 MRI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并要求上述患者在临床诊断期间接受CT、MRI等影像学检查。将手术诊断结果当做金标准,比较CT与 MRI两种诊断方式在临床中的准确率、漏诊率以及误诊率,然后分析其诊断敏感性。结果:MRI的疾病检出率为96.00%,明显高于CT的82.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CT检查相比,MRI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检出率,提高敏感性的同时,还能为疾病的后续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
-
赵晓华
-
-
摘要: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ANFH)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8-12—2020-09间在郑州中康医院就诊的26例(49髋)疑诊为早期ANFH的患者.均行MRI检查并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MRI对诊断早期ANFH的临床价值.结果 本组26例(49髋)患者中,依据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ARCO)制定的分期标准,手术病理检查共检出40髋ANFH.以0期、Ⅰ期、Ⅱ期为阳性,MRI的阳性检出率为97.50%(39/40).准确率为93.88%,灵敏度为94.87%,特异性为90.00%.阳性预测值为97.37%,阴性预测值为81.82%.结论 MRI是一种有效的非创伤性诊断早期ANFH的方法,可为其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影像学资料.
-
-
张蕾;
王立生;
杨霖
-
-
摘要:
目的 研究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与磁共振成像(MRI)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入院的100例疑似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所有患者均开展MRI、SPECT检查,临床诊断金标准为病理诊断结果;比较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MRI、SPECT检查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特异度、敏感度及准确率.结果 100例疑似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中,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者共72例,病理确诊率为72.00%,28例疑似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中,1例股骨头内软骨母细胞瘤,7例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骨膜炎,1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8例暂时性骨质疏松.SPECT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阳性预测值(94.67%)、特异度(87.10%)及准确率(95.15%)均明显高于MRI(80.72%,48.39%,7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SPECT与MRI均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敏感度,但SPECT较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阳性预测值、特异度及准确率明显更高,可作为首选筛查诊断方式.
-
-
郭强蕊
-
-
摘要:
目的:对比研究CT与MRI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和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2020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并要求上述患者在临床诊断期间接受CT、MRI等影像学检查.将手术诊断结果当做金标准,比较CT与MRI两种诊断方式在临床中的准确率、漏诊率以及误诊率,然后分析其诊断敏感性.结果:M R I的疾病检出率为96.00%,明显高于C T的82.00%,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C T检查相比,M R I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检出率,提高敏感性的同时,还能为疾病的后续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
-
高明洋
-
-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CT、MRI诊断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对比.方法 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20年2月入院的120例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全部对其实施CT、MRI检查,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检查相比,评价诊断效果.结果 经过观察发现,行MRI检查时,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CT检查.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实施CT和MRI诊断各自都有优缺点,而MRI的疾病检出率更高,临床未来可以考虑加以利用.
-
-
任心畅;
易琥珀;
木炳武
-
-
摘要:
目的:探究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实施 MRI 和 CT 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筛选 2019 年 1 月 -2020 年 3 月我科室收治的 最终确诊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 60 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 MRI 和 CT 检查诊断,对照组为 CT 检查结果,探究组 为 MRI 检查结果,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检查结果。结果:数据分析结果:探究组特异性、准确性和敏感性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 < 0.05。结论:在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采用 MRI 和 CT 诊断,临床诊断准确性、特异性和敏感度均较高,在实际临床 中均有一定的诊断运用价值,在进行临床应用的过程中需依据患者的状况进行选择。
-
-
-
-
-
-
-
-
-
-
-
-
- 张印昌
- 公开公告日期:2000-06-28
-
摘要:
一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中药浓缩水丸-股骨丸,其制作配方为穿山甲、延胡索、三七、大艽(浓缩粉)、制草乌(浓缩粉)、生甘草(浓缩粉)、天麻,其制作工艺为:1.将大艽、制草乌、甘草煎煮两次,滤过(药渣弃出),合并两次滤液,浓缩至比重1.38—1.40(36—38°C),真空干燥收干膏,干膏收得率10%左右;2.穿山甲、延胡索、三七、天麻四味药与干膏混合粉碎过120目筛,制成水丸,于80°C以下干燥收水丸,该产品对股骨头铁血性坏死缓解疼痛总有效率达87%,服药三天后可明显缓解疼痛,同时对其它疼痛性疾患有明显镇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