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伪
日伪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54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史、信息与知识传播、中国共产党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4篇、相关期刊115种,包括党史纵横、党史纵览、北京党史等;
日伪的相关文献由161位作者贡献,包括孙宝根、李淑娟、徐玲玲等。
日伪
-研究学者
- 孙宝根
- 李淑娟
- 徐玲玲
- 赖晨
- 刘志鹏
- 吕传彬
- 李娜娜
- 李慧娟
- 李群
- 李雨桐
- 杨光
- 杨凤霞
- 杨家余
- 王贞勤
- 陈雷
- 黄嘉良
- 丁东
- 丁建勇
- 丁永隆
- 于万岭
- 于继增
- 付丽颖
- 仲斌
- 仲芳
- 仲英
- 何京
- 何昊东
- 侯存明
- 刘全顺
- 刘勇强
- 刘惠瑾
- 刘战
- 刘正强
- 刘淑娥
- 刘莉
- 刘鼎铭
- 吴忠文
- 吴洪成
- 周圣亮
- 周海星
- 周淑珍
- 周竞风
- 周蒋浒
- 哈艳秋
- 商豫
- 夏军
- 娄晶
- 孙亚亚
- 孙文斌
- 孙晓飞
-
-
丁东
-
-
摘要:
1941年9月,日伪调动大批兵力对苏南东路地区发动“铁滚式搜剿”“梳篦式驻剿”,企图一举消灭由共产党、新四军领导的当地抗日武装。新四军第六师第十八旅政委温玉成率领警卫一团会同游击队潜入沙洲地区,坚持游击斗争,在被十数倍于己的敌人包围下临危不惧,沉着应战,最终胜利突围,用实际行动粉碎了敌人“苏南已无新四军”的谎言。
-
-
郭晓辉;
肖红松
-
-
摘要:
粮食是重要的战备物资,日本自局部进犯华北至战败,对华北粮食的统制经历了“日满华经济提携”指导下的农粮调查、“增棉保粮”政策下的粮食开发及贸易统制、“重点开发”及封锁掠粮、服务“决战体制”下的行政收买及武装掠粮四个阶段。粮食统制的变化与日本战略扩张及维持沦陷区治安密切相关,本质是维持华北沦陷区的“兵站基地”作用。日伪对粮食进行殖民性开发、劫掠式收购、差别式配给,掠夺强度不断加深,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日本“以战养战”的目的。但囿于华北农情实况和各界抗争现实,日伪主观统制意图与客观经济规律难以调和,粮食统制最终走向失败结局。
-
-
王泉涌
-
-
摘要:
在民族危亡之际,他毅然举起抗日大旗,建立和团结反日武装,与侵略者做坚决彻底的斗争;他作战勇敢,指挥有方,率部战东满、下南满,打得敌人丢盔卸甲、闻风丧胆。他就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副总司令兼第二军军长王德泰。青春年华战日伪王德泰1908年生于辽宁省盖平县一个农民家庭。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春,参加延吉县游击队,先后担任小队长、中队长、大队长和参谋长等职。他利用各种机会学习军事技术。
-
-
郭安廷
-
-
摘要:
在中国煤炭系统中有座闻名全国的石圪节煤矿,它是共产党最早接收的红色矿井。早在1945年8月18日,这个矿的矿工配合八路军地方武装举行起义,一举夺取了日寇占领的矿山。石圪节八一八武装起义打响了晋东南地区向敌伪全面进攻的第一枪,是晋冀鲁豫边区收复日伪占领地的第一个漂亮战,在中国煤矿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
-
王贞勤
-
-
摘要:
孔令芹是抗战时期鲁西南地区响当当的抗日英雄,现在当地的耄耋老人中,还有不少人时常提起孔令芹,说他是“李向阳式”的抗日英雄,不断向下一代讲述他智斗日伪顽的传奇故事。打鬼子必须要勇敢1921年7月1日,孔令序出生在鲁西南定陶县城西的今仿山镇孔庄村一个贫寒农家,自小性格耿直,做事坚定果断。
-
-
李娜娜
-
-
摘要:
抗战档案的收集、整理与研究始于抗战时期.改革开放后,抗战档案汇编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数量持续增加,内容和主题更加丰富多样.抗战档案汇编工作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抗战档案汇编工作需要加强对"日伪""沦陷区"资料的发掘和整理,重视对口述档案、时人日记以及第三国资料的收集,为全面研究抗日战争史提供更多史料依据.
-
-
商豫
-
-
摘要:
吴兆麟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元勋之一,时任武昌起义新军的临时总指挥。年轻时,他在革命战线上奋勇努力;解甲归田后,投身公益,造福于民;晚年,屡拒日伪的任用,用自身的操守证明了一个心怀国家和人民的人所具有的胆识、胸襟和正直。吴兆麟出生于1882年,字畏三,鄂城(今鄂州市)人。
-
-
-
-
摘要:
1941年底,乡里和村子周边屯集了大量日军、日伪兵,周边几里地还有日军的碉堡,邻里乡亲不少人被日军打死。为了抗敌保家园,1942年1月,我应征入伍参加抗日战争,先后任新四军独立团战士、陈毅警卫营战士。战场上,战士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立下战功、火线入党。
-
-
李娜娜
-
-
摘要:
抗战档案的收集、整理与研究始于抗战时期。改革开放后,抗战档案汇编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数量持续增加,内容和主题更加丰富多样。抗战档案汇编工作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抗战档案汇编工作需要加强对“日伪”“沦陷区”资料的发掘和整理,重视对口述档案、时人日记以及第三国资料的收集,为全面研究抗日战争史提供更多史料依据。
-
-
孙亚亚
-
-
摘要:
导语:这是迄今为止豫东最大的新四军无名烈士墓,124位抗日将士在一次战斗中全部牺牲。他们在日伪、顽军的“围剿”下,浴血奋战,打退了顽敌的突袭围攻,成功掩护主力转移。他们没有倒在日寇的枪炮下,而是被破坏抗日统一战线的国民党顽固派所杀害。这是继皖南事变之后3个月,国民党对新四军犯下的又一桩血案。英勇奋战的群体,为我军战史谱写了一曲难忘的悲壮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