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盐染色
无盐染色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2年内共计203篇,主要集中在轻工业、手工业、化学工业、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9篇、会议论文22篇、专利文献289754篇;相关期刊36种,包括西安工程大学学报、化工进展、染料与染色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润禾杯“浙江省纺织印染助剂情报网第21届年会、佶龙杯第九届全国印染行业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技术交流会、“闰土”杯第四届中国纺织印染助剂行业学术年会等;无盐染色的相关文献由402位作者贡献,包括蔡再生、张淑芬、张战旗等。
无盐染色—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89754篇
占比:99.96%
总计:289875篇
无盐染色
-研究学者
- 蔡再生
- 张淑芬
- 张战旗
- 王雪燕
- 马威
- 房宽峻
- 陈宇岳
- 齐元章
- 刘秀明
- 张峰
- 李付杰
- 孙戒
- 王俊
- 谢孔良
- 赵涛
- 仲伟浩
- 孙伟
- 杨锦宗
- 林红
- 王辉
- 赵兵
- 刘曰兴
- 夏良君
- 宋琳
- 张晓东
- 徐卫林
- 方龙
- 李冬梅
- 纪立军
- 舒大武
- 阚逸青
- 陈凯玲
- 丁娟
- 何瑾馨
- 余志成
- 刘维锦
- 卢焕敏
- 周静
- 孙燕
- 宋艳芳
- 崔培红
- 张建祥
- 徐华凤
- 曹机良
- 朱平
- 杭彩云
- 王德振
- 王翠翠
- 石振
- 罗明勇
-
-
裴刘军;
施文华;
张红娟;
刘今强;
王际平
-
-
摘要:
为实现活性染料对棉纺织品等亲水性纤维的无盐、高固色率和污水零排放染色加工,首先分析了传统水浴染色体系亟需解决的问题;其次对现有少水/无水染色加工技术进行总结,认为现有的活性染料新型染色加工技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耗水量大、污水排放量大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硅基非水介质染色关键技术体系的原理和发展现状,并进一步介绍了非水介质染色及其适用性和介质的基本要求,棉纤维在非水介质染色体系中的染色性能、产业化推广等;最后,对非水介质染色技术进行总结和展望,认为非水介质染色关键技术不仅解决了棉纺织品染色高污染、高排放的问题,且染色的能耗及成本得到了进一步降低。
-
-
-
王娜娜;
陈英
-
-
摘要:
以二甲基乙二胺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合成一种双季铵盐可交联型阳离子改性剂WN.研究了反应原料物质的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合成产物阳离子度、环氧值的影响,得到优化合成条件:n(二甲基乙二胺):n(盐酸)=1.00:0.25,n(二甲基乙二胺):n(环氧氯丙烷)=1:4,70°C,6 h.合成的WN阳离子度为5.68 mmol/g,环氧值为0.58 mmol/g.改性织物的Zeta电位呈正值,可实现无盐染色,K/S值及匀染性均优于未改性织物常规有盐染色,且可达到有盐染色的耐皂洗和耐汗渍色牢度等级.
-
-
韩学琴;
梁志光;
田军明
-
-
摘要:
棉纤维因其优良的吸湿性、易染色性等而广受欢迎,而活性染料因其色谱齐全、颜色鲜艳、牢度优异等成为了棉纤维染色中应用最广泛的染料.传统的活性染料染色需加入大量的无机盐以增大染料在纤维的上染率,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活性染料无盐染色的技术,从棉纤维改性,染料改性,染色工艺优化及染色助剂等四方面进行了阐述.
-
-
李悦;
董伟伟;
王梦婷;
蔡再生
-
-
摘要:
采用季铵型阳离子改性剂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HPTAC)对黏胶织物进行改性处理后用活性染料在无盐条件下进行染色,用商业用湿摩擦牢度提升剂FM-8对试样进行后整理.通过SEM观察改性试样发现,这一改性处理工艺对试样表面无损伤.研究表明,黏胶织物试样的最佳改性工艺参数为:CHPTAC用量80 g/L,改性温度70°C,NaOH用量20 g/L,Na2CO310 g/L.改性试样的上染率明显优于有盐染色织物,其k/s值和染色均匀度好于有盐染色织物,改性试样的干湿摩擦色牢度均可达4-5级.
-
-
赵学祥;
孙戒
-
-
摘要:
本文合成了三支含有PEG作为间隔基的遥爪聚合物型阳离子活性染料,并考察了该染料对棉织物的无盐染色性能.结果表明,竭染率和固色率分别在85%和75%以上,对纤维素纤维具有良好的亲和性;染料的干摩擦色牢度均达到4~5级,耐光色牢度达到5~6级;BCD-Y皂洗牢度3~4级,其他两支染料的皂洗牢度达到4~5级.
-
-
田斌;
胡煜锋
-
-
摘要:
活性染料具有色谱齐全、色彩鲜艳的优越性,呈现出较广的适用范围和实用性,但其染色废水中的高盐含量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可以通过无盐染色和低盐染色工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研究目的是通过分析活性染料的应用现状及存在问题,探究活性染料无盐染色和低盐染色的研究进程,旨在解决染色废水的污染问题,并有效提升活性染料的利用效率。
-
-
曹晓红
-
-
摘要:
文章探讨了壳聚糖和阳离子改性剂K联合对棉织物改性的工艺,结果表明:0.05%(o.w.f.)壳聚糖和1%(o.w.f.)阳离子改性剂K,pH值6,80°C下对棉织物改性处理30 min~40 min,然后用活性染料染色,其染色固色率及K/S值能达到甚至超过传统活性染料有盐染色的相应指标,而且耐皂洗色牢度和耐摩擦色牢度较好,但耐气候色牢度较差.
-
-
李强;
孙戒
-
-
摘要:
以聚乙二醇1500(PEG 1500)、1-氨基蒽醌、三聚氯氰、环氧氯丙烷、N,N-二甲基乙醇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双阳离子活性基染料,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表征其结构.在无盐染色条件下,该阳离子活性染料上染率达到89.3%,固色率达到83.9%,耐洗色牢度与耐摩擦色牢度均达到4~5级.
-
-
-
房宽峻;
纪立军;
张建祥;
宋艳芳;
陈凯玲;
张战旗;
石振;
李付杰;
刘秀明
- 《2018年全国色织布行业年会》
| 2018年
-
摘要:
无盐染色是减少废水中盐含量,提高废水再生回用率,减少废水排放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在不进行前处理的条件下,使用自主开发的活性染料和碱剂对棉针织物和纤维进行低温无盐染色,研究了碱剂用量、染色温度、染料浓度和染色时间等因素对染色效果的影响,测定了染料固色率.结果表明,未经过前处理的棉针织坯布在25°C染色4-10小时达到了与前处理后织物同样的染色效果.染色后原棉纤维的染料固色率比常规染色工艺高5%以上,其可纺性优于常规染色工艺.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表明,原棉纤维染色后纤维表面变得洁净光滑,形态结构无明显变化.
-
-
夏伟;
蔡再生
- 《2017年第七届全国针织科技大会》
| 2017年
-
摘要:
活性染料染纤维素纤维需要大量的无机盐促染,这些无机盐排到环境中易造成污染,因此无盐染色成为了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无盐染色的研究进展包括:(1)优化染色工艺,开发染色新工艺;(2)开发阳离子型活性染料;(3)对棉进行阳离子化.
-
-
王翠翠;
王俊;
蔡再生
- 《2017年第七届全国针织科技大会》
| 2017年
-
摘要:
用自制叔胺型阳离子改性剂PDMAEMA对棉织物进行改性处理,并进行活性染料无盐染色.结果表明,改性剂PDMAEMA处理后的棉织物上染百分率、固色率及KS值均与常规有盐染色相当,匀染性及湿牢度均优于常规有盐染色.
-
-
房宽峻;
纪立军;
张建祥;
宋艳芳;
陈凯玲;
张战旗;
石振;
李付杰;
刘秀明
- 《2017津膜科技全国印染行业节能环保年会》
| 2017年
-
摘要:
无盐染色是减少废水中盐含量,提高废水回用率,减少废水排放的重要途径.通过在不进行前处理的条件下,使用自主开发的活性染料和碱剂对棉针织物和纤维进行低温无盐染色,研究了碱剂用量、染色温度、染料浓度和染色时间等因素对染色效果的影响,测定了染料固色率.结果表明,未经过前处理的棉针织坯布在25°C染色4~10h,染色效果与经前处理的织物相同.染色后原棉纤维的染料固色率比常规染色工艺高5%以上,其可纺性优于常规染色工艺.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表明,原棉纤维染色后纤维表面变得洁净光滑,形态结构无明显变化.
-
-
曹机良;
孟春丽;
王振杰
- 《《印染助剂》暨江苏省印染助剂情报站第32届年会》
| 2016年
-
摘要:
采用活性红B-3BF和反应型紫外吸收剂LIQ用于改性棉织物一浴无盐染色和抗紫外整理,探讨了染料、碳酸钠、氯化钠和紫外吸收剂用量、整理温度和时间等对改性棉织物染色和抗紫外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整理织物的耐洗性能和染色牢度.结果表明:活性红B-2BF为0.2%(omf)时,改性棉织物染色与抗紫外一浴加工的最佳工艺为紫外吸收剂LIQ3%(omf),碳酸钠2g/L,处理温度60°C,保温时间40min,其UPF可达50以上,经40次标准洗涤后其UPF仍保持在35以上.
-
-
卢焕敏;
孙伟;
王雪燕;
丁娟
- 《“闰土”杯第四届中国纺织印染助剂行业学术年会》
| 2010年
-
摘要:
用自制阳离子改性剂WLS对棉织物进行阳离子化改性,然后采用活性染料无盐染色.确定了阳离子改性剂WLS改性棉织物的最佳工艺条件及其染色工艺条件,评价了改性织物的染色性能,结果表明:改性棉织物采用活性染料无盐染色,可获得比未改性棉织物常规加盐染色更高的K/S值和染色牢度.阳离子改性剂WLS改性的棉织物可实现活性染料无盐染色,并适用于不同的活性染料。
-
-
-
-
王靖;
赵涛
- 《“闰土”杯第四届中国纺织印染助剂行业学术年会》
| 2010年
-
摘要:
以脱乙酰度大于90%的壳聚糖(CTS)为原料,首先在其氨基上引入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GTA),得到中间产物N-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HTCC),接着在6位羟基上引入羟甲基丙烯酰胺(NMA),得到终产物O-甲基丙烯酰胺-HTCC(NMAHTCC).比较经CTS、HTCC和NMA-HTCC分别处理后的棉布染色效果与未处理棉布无盐和加盐的染色效果,结果表明,对于上染率和固色率、K/S值及色牢度,处理棉布的染色效果均比无盐未处理的染色效果有所提高.
-
-
于小江;
朱亚伟;
许海军
- 《“润禾杯“浙江省纺织印染助剂情报网第21届年会》
| 2011年
-
摘要:
采用Gemini型阳离子M改性棉纤维织物,探讨了改性剂浓度、碱浓度、盐浓度、焙烘以及添加剂对棉无盐/低盐染色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改性剂用量50g/L,碱浓度15g/L,盐浓度25g/L,150°C焙烘60s。经改性后棉染色的表面深度、上染率和固色率较常规多盐染色相似,盐用量则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