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裔
族裔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24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41篇、相关期刊184种,包括今日中国:中文版、黑龙江社会科学、学术论坛等;
族裔的相关文献由223位作者贡献,包括蒲若茜、佚名、孙峰等。
族裔
-研究学者
- 蒲若茜
- 佚名
- 孙峰
- 张刃
- 邱健
- 丁洪亮
- 俸振海
- 假装在纽约
- 周兴禄
- 姚新勇
- 方亮
- 李茜茜
- 杨艳春
- 潘亚玲
- 程汇涓
- 荣筱箐
- 蒋雨达
- 黄燕丽
- Hiram Martinez
- John L.
- Ren
- Sally
- Wan
- YHO
- king
- 一碌蔗
- 三三丰
- 严庆
- 乔伊
- 乔程
- 于善禄
- 伍凤
- 何叶
- 冉凡敏
- 冯娜
- 冯小钉
- 冯禹
- 出学渊
- 出宝阳
- 刘剑英
- 刘向辉
- 刘婷婷
- 刘小新
- 刘燕
- 刘琳
- 刘葵兰
- 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1
- 南桥
- 原一川
- 史丽娜
-
-
-
-
摘要:
北京时间9月26日,“感知重庆·2022中秋城市推广美国行”和由明尼苏达华联会、明尼苏达华星艺术团、明州中美联谊会和明尼苏达华助中心等联合主办的“文化中国:明州月·故乡情”系列活动,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美国商城同步举行,当地50多个华人社团和其他族裔团体共同参与。
-
-
梁媛
-
-
摘要:
《星岛女孩》(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2022年6月出版)时空挪移之阔大、文化交融之斑斓令人目不暇接。尤为引人注意的,是主人公黄米粒多重殊异的身份,她是10岁的儿童,是被“红头巾”女工们养大的女孩,是长在南洋烈日下的华人后裔。围绕她所展开的生命图景,因而也有着儿童、性别、族裔多重叙事声音。“儿童”首先是《星岛女孩》的主角。来往于豆腐街和牛车水的小米粒是孤独的,虽有疼爱自己的姑姑和阿奶,但仍缺少同龄的玩伴;因病囚于家中的艾丽娅也是孤独的,白化病造成她与父母之间的心理隔阂,厚厚的窗帘又完全隔绝了外面的世界。
-
-
赵雅婧
-
-
摘要:
任碧莲的长篇小说《爱妾》透过王家这一多种族非血缘的美国新型混合家庭,描述了王家人在经历了身份危机和族裔性与文化属性的迷茫和探索后,认识到族裔和血统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文化身份,多元文化下没有哪一种文化身份是纯粹的固定的,少数族裔在被美国主流文化同化的过程中,要注重传承自己的族裔文化,融汇东西方文化的精髓,发展流变的文化身份观.小说结尾王家人终于明白了爱和包容是可以超越族裔差异把家人凝聚在一起的.
-
-
李茜茜
-
-
摘要:
美国音乐剧是一种能体现诸多社会文化问题的表演方式,而族裔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很重要且反复出现的话题.然而,虽然诸多音乐剧倡导种族平等,它们却仍然将白人看作是标准和自然的,因此这些音乐剧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种族平等.近年来,美国音乐剧中出现了一种与此不同的表现族裔的方式.文章重点以《汉密尔顿》(2015-今)和《乐队造访》(2017-2019)为例分析这种新式的"去白人常态化"的族裔表现,认为现代以族裔为题材的音乐剧将白人异化和边缘化,以设法推翻白人是规范、标准的观念,更好地实现种族平等的目的.
-
-
李茜茜
-
-
摘要:
美国音乐剧是一种能体现诸多社会文化问题的表演方式,而族裔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很重要且反复出现的话题。然而,虽然诸多音乐剧倡导种族平等,它们却仍然将白人看作是标准和自然的,因此这些音乐剧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种族平等。近年来,美国音乐剧中出现了一种与此不同的表现族裔的方式。文章重点以《汉密尔顿》(2015-今)和《乐队造访》(2017-2019)为例分析这种新式的"去白人常态化"的族裔表现,认为现代以族裔为题材的音乐剧将白人异化和边缘化,以设法推翻白人是规范、标准的观念,更好地实现种族平等的目的。
-
-
曾玉玲
-
-
摘要:
裘帕·拉希莉在其普利策文学奖获奖小说集《疾病解说者》(1999)中的最后一篇《第三块大陆,最后的家园》中讲述了主人公离开印度先后前往英国和美国,最终定居美国的经历。对其以往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人物的文化身份认同问题,而本文经过研究发现,小说中的第三块大陆正是霍米·巴巴所提出的第三空间。作为后殖民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霍米·巴巴的第三空间是一种居间空间,强调文化的杂糅性和文化协商。鉴于主人公的经历可以为广大族裔群体提供一条生存之道的启发,本文从霍米·巴巴第三空间视角对小说中第三块大陆所代表的文化空间进行解读,探讨主人公如何在第三块大陆的异质文化里求同存异,构建起第三空间。
-
-
杨艳春
-
-
摘要:
文学人物的文化身份认同是当代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而女性文学又是当代文学中的重要一支。其中,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是由女性作家在特殊的文化环境和族裔背景下创作的,多数作品揭示了性别歧视和种族主义两大主题,展现了少数族裔女性所面临的身份认同困境。论文通过对艾丽斯沃克作品的分析,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透视了美国少数族裔女性多重的、复杂的族裔文化身份及其认同。
-
-
赵衍
-
-
摘要:
11月26日起,成千上万的农民正在新德里的街头聚集、游行、示威,他们拖家带口、封锁道路、在寒冷的野外做饭,一些人在马路上和衣而卧,一些人在拖拉机上安枕入眠。他们扬言,如果莫迪政府不撤回三项新农业法案,他们将升级现有的抗议活动。根据沃克斯数据统计,目前已有20万印度农民及其支持者占据新德里街头。在世界范围内,纽约、巴黎、柏林、温哥华、伦敦等地的印度族裔也纷纷走上街头为农民同胞发声。莫迪政府的新农业法案要改的是什么?为何遭到了印度民众如此大规模的声讨?
-
-
杨艳春
-
-
摘要:
文学人物的文化身份认同是当代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而女性文学又是当代文学中的重要一支.其中,美国少数族裔女性文学是由女性作家在特殊的文化环境和族裔背景下创作的,多数作品揭示了性别歧视和种族主义两大主题,展现了少数族裔女性所面临的身份认同困境.论文通过对艾丽斯沃克作品的分析,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透视了美国少数族裔女性多重的、复杂的族裔文化身份及其认同.
-
-
陈连贵
-
-
摘要:
温妮弗蕾德·伊顿的《紫藤之恋》作为20世纪初通俗小说,从罗曼司体裁、叙事元素到最终呈现均定位准确.作为美国华裔混血女性作品,该作品体现了作者对少数族裔女性处境和消费主义思潮的观察和体悟.马克思主义阐释学坚持文本的语境化,挖掘形式和内容运动的潜在推动力,通过文本的政治无意识把握压抑和掩埋了的历史欲望,《紫藤之恋》因此具有了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解读意义,以“异己”姿态呈现出不同于一般浪漫爱情故事的历史格局,为美国少数族裔发声提供了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