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不典型胎盘早剥

不典型胎盘早剥

不典型胎盘早剥的相关文献在2002年到2019年内共计77篇,主要集中在妇产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6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18540篇;相关期刊57种,包括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河南医学研究、中国医师杂志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2008年度北京超声医学学术年会等;不典型胎盘早剥的相关文献由97位作者贡献,包括叶伟萍、吴晓丽、汪丽兰等。

不典型胎盘早剥—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6 占比:0.41%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8540 占比:99.59%

总计:18617篇

不典型胎盘早剥—发文趋势图

不典型胎盘早剥

-研究学者

  • 叶伟萍
  • 吴晓丽
  • 汪丽兰
  • 潘琢如
  • 熊学珍
  • 王丹
  • 王九慧
  • 申屠敏
  • 蒲维
  • 薛海虹

不典型胎盘早剥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学科

年份

    • 金渝; 吕元方
    • 摘要: 目的 总结并归纳不典型胎盘早剥的早期识别方法.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间的10000例孕产妇为研究对象,统计胎盘早剥患者的例数,记录胎盘早剥发生率.回顾性分析所有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胎盘早剥发生的诱因、患者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采用产科彩超、CT检查,以最终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于胎盘早剥的诊断符合率、漏诊率和误诊率,分析最适合胎盘早剥疑似患者的检查方式.观察患者最终母婴结局,记录胎盘早剥患者的死亡率及围产儿的健康状况.结果 本研究10000例孕产妇中,出现胎盘早剥患者70例,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70%(70/10000);子痫前期,子痫,高血压,胎膜早破与胎盘早剥之间的关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高血压,胎膜早破均为胎盘早剥的危险因素;彩超检查在诊断符合率、漏诊率和误诊率方面,分别为95.71%,1.43% 和5.71%,均明显优于CT检查的82.86%,10.00%和1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早剥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为28.57%(20/70);新生儿低体质量发生率和早产率分别为5.71%(4/70)和8.57%(6/70);产妇均未发生死亡,围生儿死亡1例,死亡率为1.43%(1/70).结论 不典型胎盘早剥严重影响孕产妇的生活质量及其母婴结局,在治疗不典型胎盘早剥时,彩超的应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结合胎盘早剥的危险因素,可准确诊断出胎盘早剥,有利于胎盘早剥患者的及早诊治,可以被推广应用.
    • 尹亚丽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典型胎盘早剥的早期识别方法 及预见性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017年我院分娩产妇中发生胎盘早剥53例,其不典型胎盘早剥10例,占胎盘早剥18.86%.结果 妊高症是胎盘早剥的主要诱因,不典型胎盘早剥的症状和体征因个体不同也有很大差异,部分患者以血压高,头痛,头晕,下肢水肿等妊高症症状入院,以持续性腹痛,腰酸,腰背痛为主要临床症状,胎心监护多呈晚期减速,甚至呈一直线.结论 产科护士在护理中详细询问病史,耐心倾听产妇主观感觉,对其异常情况要格外重视,细心观察,及时胎心监护,B超辅助检查,特别是对临床症状不典型的病例,早发现,早报告,及时处理,对母婴预后影响极大.
    • 赵庆萍1
    • 摘要: 目的分析和探索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59例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该院接受胎盘早剥诊治的患者,将抽取对象根据其是否有不典型胎盘早剥症状分为分为对参考组(n=29)和探讨组(n=30),对全部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以及B超检查,若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病情无法得到有效确认则需要应用彩超以及其他诊断和医疗方式进一步进行诊断,治疗过程中必须根据胎儿胎心、宫口开放程度以及具体出血量选择自然分娩或者剖宫产。结果探讨组孕妇血小板进行性下降率为33.33%、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率为33.33%、血纤维蛋白原进行性下降率为43.33%,参考组孕妇分别为48.28%、55.17%、72.41%。探讨组孕产妇血小板进行性下降率低于参考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372,P=0.0471),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率低于参考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389,P=0.0167),血纤维蛋白原进行性下降均明显低于参考组,两组孕产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345,P=0.0062)。探讨组孕产妇剖宫产率为76.67%、早产体质量发生率为33.33%、产后出血率为33.33%、胎儿窘迫率为46.67%,参考组孕产妇分别为31.03%、13.79%、10.34%、24.14%。探讨组孕产妇剖宫产率高于参考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239,P=0.0358),早产体质量发生率高于参考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973,P=0.0492),产后出血率高于参考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823,P=0.0284),胎儿窘迫率明显较参考组孕产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365,P=0.0437)。结论不典型胎盘早剥具有较高的漏诊以及误诊率,对患者加强产前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有助于促进母婴结局改善。
    • 赵庆萍
    • 摘要: 目的 分析和探索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方法 抽取59例2016年5月—2018年5月在该院接受胎盘早剥诊治的患者,将抽取对象根据其是否有不典型胎盘早剥症状分为分为对参考组(n=29)和探讨组(n=30),对全部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以及B超检查,若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病情无法得到有效确认则需要应用彩超以及其他诊断和医疗方式进一步进行诊断,治疗过程中必须根据胎儿胎心、宫口开放程度以及具体出血量选择自然分娩或者剖宫产.结果 探讨组孕妇血小板进行性下降率为33.33%、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率为33.33%、血纤维蛋白原进行性下降率为43.33%,参考组孕妇分别为48.28%、55.17%、72.41%.探讨组孕产妇血小板进行性下降率低于参考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372,P=0.0471),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率低于参考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389,P=0.0167),血纤维蛋白原进行性下降均明显低于参考组,两组孕产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2345,P=0.0062).探讨组孕产妇剖宫产率为76.67%、早产体质量发生率为33.33%、产后出血率为33.33%、胎儿窘迫率为46.67%,参考组孕产妇分别为31.03%、13.79%、10.34%、24.14%.探讨组孕产妇剖宫产率高于参考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0239,P=0.0358),早产体质量发生率高于参考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9973,P=0.0492),产后出血率高于参考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823,P=0.0284),胎儿窘迫率明显较参考组孕产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365,P=0.0437).结论 不典型胎盘早剥具有较高的漏诊以及误诊率,对患者加强产前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能够提高诊断准确率,有助于促进母婴结局改善.
    • 刘敏
    • 摘要: 目的 分析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治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8年6月34例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时段34例典型胎盘早剥患者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两组产前诊断的准确率,并观察两组在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差异,并随访观察两组产妇的妊娠结局.结果 观察组产前诊断准确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血纤维蛋白原进行性下降、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以及血小板进行性下降比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剖官产率、产后出血率以及胎儿窘迫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产前诊断准确率较低且预后情况较差,需要重视此类产妇的孕期保健,避免对母婴的健康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 乔志红
    • 摘要: 目的 探析不典型胎盘早剥的临床特点,为以后临床收治此类型患者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 分析对象来自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于2015年至2018年收治胎盘早剥患者群体,其中有60例为不典型胎盘早剥设为观察组,另选60例存在典型胎盘早剥症状设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各项资料如诱发因素、临床症状、母婴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归纳不典型胎盘早剥的特点.结果 在应用缩宫素与普贝生以及胎膜早破发生率方面,观察组患者数据显著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妊娠期阶段,观察组存在外伤史和出现高血压疾病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胎心监护异常、阴道出血、血性羊水、下腹持续疼痛、宫缩频率、先兆早产及产程时间等临床症状方面,组间数据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在母婴妊娠结局方面,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各种不良情况发生率相对较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不典型胎盘早剥患者应该规范使用宫缩素,观察各项临床症状或者体征变化,对病情进行密切的动态监测,及早诊断,保障母婴妊娠结局.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