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上颌前牙区

上颌前牙区

上颌前牙区的相关文献在2001年到2022年内共计92篇,主要集中在口腔科学、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2篇、专利文献39740篇;相关期刊65种,包括健康研究、健康之友、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等; 上颌前牙区的相关文献由249位作者贡献,包括朱志军、沈铭、陈宁等。

上颌前牙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2 占比:0.23%

专利文献>

论文:39740 占比:99.77%

总计:39832篇

上颌前牙区—发文趋势图

上颌前牙区

-研究学者

  • 朱志军
  • 沈铭
  • 陈宁
  • 马敏
  • 吴平
  • 周艺群
  • 周芷萱
  • 张宇
  • 徐欣
  • 李俊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张春霞
    • 摘要: 目的探讨锥形束CT在儿童上颌前牙区多生牙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医院收治的60例上颌前牙区多生牙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接受锥形束CT检查,分析多生牙数目、形态、埋伏位置、临床分型、弯曲情况及生长方向。结果60例患儿,经锥形束CT检查发现,单个多生牙54例,2个多生牙6例,合计66颗多生牙。66颗多生牙的形态以类切牙形为主,占比60.61%;埋伏位置多见腭侧埋伏,占比78.79%;临床分型多见全部骨埋伏型(Ⅱ型)、部分骨埋伏型(Ⅰ型),分别占比50.00%、36.36%;弯曲情况多见无牙根弯曲,占比74.24%;生长方向以倒置阻生最为常见,占比45.45%。结论锥形束CT可精准显示上颌前牙区多生牙的数目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从而确保上颌前牙区多生牙诊断、定位的准确性,为后续临床治疗奠定基础。
    • 陆瑛; 马彬; 吴宁
    • 摘要: 目的:探究上颌前牙区不翻瓣即刻牙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9年6月就诊的上颌前牙区需修复的80例患者,根据就诊顺序分为对照组(40例)和试验组(40例)。试验组接受不翻瓣即刻牙种植术修复,对照组接受翻瓣即刻牙种植术修复,两组均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6个月时牙槽软硬组织情况,术前、术后6个月的美学效果、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消肿时间及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近中牙龈附着退缩、远中牙龈附着退缩、牙槽骨唇颊侧近中骨板吸收、牙槽骨唇颊侧远中骨板吸收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VAS评分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ES评分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5.00%,低于对照组的5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翻瓣即刻牙种植术,不翻瓣即刻牙种植术可改善上颌前牙区种植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提高美学效果,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任伶; 韩晓辉; 侯亚丽; 黄圣运
    • 摘要: 目的探讨上颌前牙区即刻种植即刻修复术后患者唇侧骨板的影像学变化及护理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行即刻种植即刻修复的28例患者临床资料,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3~5个月行CBCT检查,进行唇侧骨板的影像学测量,观察其变化,同时分析护理干预效果。结果CBCT影像学测量显示:28例患者唇侧骨板厚度吸收较术前不明显,无种植体感染脱落,无种植体周围炎,美学效果好,患者满意度100%,患者口腔健康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增强。结论应用CBCT影像学测量是观察唇侧骨板厚度变化的客观指标,即刻种植即刻修复过程中借助CBCT测量能够制定完善的治疗方案并观察后期修复治疗效果,护理配合流程规范是保障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 韦丽宾; 王璞; 赵云转; 于阳阳; 陈晨; 杨英军; 曹宇皎
    • 摘要: 目的应用螺旋CT测量上前牙的轴向夹角和牙槽骨垂直距离,可为种植提供所需数据。方法应用美国GE LightSpeed VCT扫描60例患者的上颌骨,按照不同的牙位,可以分为3个组别,即中切牙分组、侧切牙分组及尖牙分组。对上前牙牙体长轴与牙槽突长轴的夹角及和牙槽骨垂直距离进行测量。结果中切牙分组和侧切牙分组的轴向夹角均显著小于尖牙分组(P<0.01),中切牙分组、侧切牙分组、尖牙分组牙槽骨垂直距离依次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上前牙区的轴向夹角以尖牙分组角度为最大,侧切牙分组角度为最小,角度大多<20°;牙槽骨垂直距离以尖牙分组最大,侧切牙分组为最小,为20 mm左右,上前牙美学区种植前可针对不同牙位应进行详细评估。
    • 宋颢; 张旭东
    • 摘要: 对于上前牙缺失的患者,口腔种植已经成为了首选常规治疗方案,相较于固定修复和可摘义齿修复,口腔种植修复效果更持久,便捷性更强,异物感更低。了解上前牙区骨质的解剖特点,重要解剖结构的特征,以及缺牙后骨质的吸收变化,对于将种植体植入理想的三维位置,获得良好的美学参数和长期良好的行使功能至关重要。现总结用锥形束CT(CBCT)来观测前牙区种植相关的重要解剖因素的结果和意义,包括唇侧牙槽骨厚度、牙根和骨的位置关系,鼻腭管以及缺牙后牙槽嵴的变化,为了解前牙美学区的解剖特点和参数提供参考。
    • 刘如梦; 王志刚
    • 摘要: 上颌前牙区种植修复位点经常会出现唇侧牙龈退缩和骨开裂等美学问题,其美学效果受到牙槽窝的唇侧骨厚度、牙龈表型、矢状面牙根位置、种植体的三维位置和角度、软硬组织增量手术、基台和修复体的轮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就以上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郭佳; 秦平川; 庞云清; 张瑞
    • 摘要: 多生牙是指超出正常牙列20颗乳牙或32颗恒牙的多余牙齿,可发生于颅颌面骨的各部位[1],可根据数目、形态和发病部位不同等分类,基于发病部位分为上颌中切牙区多生牙、前磨牙区多生牙、磨牙后区多生牙[2]。而磨牙后区多生牙又可分为第四磨牙和副磨牙。第四磨牙为第三磨牙远中的多生牙;副磨牙为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附近区域的多生牙,通常位于第一、第二磨牙的颊侧、舌腭侧区域,或者第二、第三磨牙之间[3],其形态多样,类似于磨牙、前磨牙形态,也可呈多结节、不规则状,或其他非典型形态。有关副磨牙的临床病例报道较少,主要是单侧发生,双侧发生极为少见,并且多发生于上颌[4]。
    • 李云杉
    • 摘要: 目的:比较美学区改良盾构术与传统即刻种植术治疗上颌前牙区单颗牙种植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行上颌前牙区单颗牙即刻种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即刻种植术治疗,观察组实施美学区改良盾构术治疗,比较两组红色美学指数(PES)评分、种植体唇侧骨板吸收量、种植体稳定系数(ISQ)评分、种植成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1年,两组PES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观察组唇侧骨板吸收量明显低于对照组,IS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种植成功率均为100%(40/40);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学区改良盾构术治疗上颌前牙区单颗牙即刻种植患者可提高PES、ISQ评分和患者满意度,以及降低唇侧骨板吸收量,效果优于传统即刻种植术治疗.
    • 刘沛; 王清芝
    • 摘要: 目的 探讨上颌前牙区不翻瓣即刻种植义齿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上颌单前牙需种植修复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上颌前牙区翻瓣即刻种植义齿修复治疗,观察组采用上颌前牙区不翻瓣即刻种植义齿修复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种植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观察组的牙槽嵴骨吸收高度低于对照组,PES评分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上颌前牙区不翻瓣即刻种植义齿修复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种植成功率,减少牙槽骨吸收,提升软组织美观度和患者满意度.
    • 杨苗苗; 马永清; 王战昕; 陈靖文; 曲哲
    • 摘要: 目的 研究不同因素对上颌中切牙位点模拟即刻种植中发生鼻腭管穿孔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12月在大连市口腔医院影像科拍摄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锥形束CT(CBCT)影像,在双侧上颌中切牙位点模拟植入直径4.3 mm、长16 mm的锥形种植体,观察鼻腭管穿孔发生的频次、部位及程度,比较不同性别、年龄、位点及鼻腭管形态对鼻腭管穿孔发生率的影响;减小种植体直径和(或)长度再进行模拟植入,观察不同型号种植体对鼻腭管穿孔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100例患者的鼻腭管形态以管型最多、梭型最少.模拟植入直径4.3 mm、长16 mm种植体时,鼻腭管穿孔发生率为8.0%;其中男性发生率略高于女性,中年组发生率略高于青年组和老年组,右上颌中切牙位点发生率略高于左上颌中切牙位点,但不同性别、年龄、位点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鼻腭管穿孔发生率以梭型鼻腭管最高(37.5%)、锥型鼻腭管最低(1.7%),在不同鼻腭管形态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更改种植体型号,模拟植入直径3.5 mm、长13 mm的锥形种植体时鼻腭管穿孔率下降至2.0%.结论 在上颌中切牙位点模拟即刻种植中,性别、年龄及位点对鼻腭管穿孔发生率无明显影响,鼻腭管形态对鼻腭管穿孔发生率有显著影响.锥形种植体直径和(或)长度的减小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鼻腭管穿孔发生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