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文化馆
数字文化馆的相关文献在2013年到2022年内共计216篇,主要集中在信息与知识传播、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94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119867篇;相关期刊89种,包括青春岁月、文化月刊、文艺生活·文海艺苑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2016年中国文化馆年会、2017年中国文化馆年会、2017年中国文化馆年会等;数字文化馆的相关文献由207位作者贡献,包括钟文汐、张羚、郑帼婷等。
数字文化馆—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9867篇
占比:99.83%
总计:120075篇
数字文化馆
-研究学者
- 钟文汐
- 张羚
- 郑帼婷
- 陈翔
- 刘志强
- 刘曼翔
- 叶杰
- 吴镜晶
- 周姗姗
- 周建树
- 孙俊英
- 尉光耀
- 张海燕
- 张翔
- 彭永梅
- 彭蔼莹
- 慧慧
- 方崴
- 梁超成
- 梅琳
- 段毅
- 熊远超
- 王严
- 王新林
- 王茂
- 白鸽
- 罗东
- 蓝梓齐
- 覃为径
- 郭文琴
- 金海月
- 陈席荣
- 魏琦
- Gong Jianjun
- Sun Linjun
- Zhu Yong
- 丁建惠
- 亓程
- 何大钧
- 何幸
- 何海林
- 余美碧
- 冯君艾
- 冯燕
- 冯蕾
- 刘乐
- 刘华
- 刘向霞
- 刘增飞
- 刘柱
-
-
黄欣欣;
莫靖聪
-
-
摘要:
高校在新的历史阶段下,因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如何进行校园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已逐渐成为一种趋势.建设数字文化馆的目的,是通过线上数字服务技术手段,突破传统实地场馆式线下服务的单一模式,实现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使学校师生可以随时随地享受校园文化的服务.结合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和使用现状,通过SWOT分析高校数字文化馆在建设过程中的优劣势、机遇和威胁,为"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数字文化馆建设路径提供分析思路和改进策略.
-
-
赵艳楠
-
-
摘要:
随着我国不断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在经济建设的同时,我国也在不断加大文化建设的进程,文化馆在当下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凸现出来。 而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也在不断推广公共数字文化的融合进程,积极促进数字文化馆的建设,来提升我国公共文化的服务水平。 但在部分地区,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在数字文化馆的建设上还存在较大问题,没有最大限度的发挥数字文化馆的积极作用。 针对于此,需做好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工作,提升其服务水平,带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
-
-
徐群
-
-
摘要:
我国社会经济长期稳步发展,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等方面均实现了跨越式提升。物质需求得到满足,随之而来的是群众对于上层建筑方面的渴望。文化馆逐步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为进一步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繁荣发展,2021年,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印发《“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十四五”总体目标。数字文化馆顺应形势要求,符合现代化发展趋势,在数字化技术的依托下将文化与科技相融合,打造现代化场馆,进一步提升文化馆的服务功能,宣传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添砖加瓦。
-
-
申聪
-
-
摘要:
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过程中,文化馆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的职能部门,其主要作用在于为社会提供公益性的文化服务。近几年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普及应用,各地在实际落实文化馆建设的过程中逐渐趋向于数字化,使得文化馆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得到有效提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推动群众文化的发展。本文主要就数字文化馆建设在当前群众文化发展中的重要性进行研究探讨。
-
-
罗洁楠
-
-
摘要:
推进数字文化馆建设,是当下各地市、区县文化馆参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引入大数据,实现“互联网+文化”的持续融合,为市民提供精准、优质的智慧文化服务,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化发展,既推动着文化馆从传统线下服务模式向多渠道服务模式的提档升级,也提升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文章从精准分析用户行为、用活现有的数字资源、创新智慧文化服务理念入手,解决汕头市文化馆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建成“有温度、有情怀“”有特色、有内容“”有品质、有发展”的文化馆。
-
-
马岚
-
-
摘要:
近年来,随着国家新兴产业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信息化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已经迎来了数字化时代。数字文化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乃至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文化。如今,国家不仅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今更加重视群众文化创新,“数字文化馆”对群众文化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浅要分析了“数字文化馆”的发展背景、基本内涵和特点、对群众文化创新的重要性,并针对当前“数字文化馆”的现状提出基于“数字文化馆”的群众文化创新策略,为群众文化创新提供参考建议。
-
-
杨思柳
-
-
摘要:
互联网井喷式的发展速度,给传统信息传递模式带来了巨大影响。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全方位渗透和大数据概念的不断深入发展,快速推动了信息传递模式的变革,促进文化产业向“智能+”数字化方向发展,相伴也推动了数字文化馆建设进程的加快。该文从文化馆发展趋势的角度出发,对推进文化馆数字化转型发展进行阐述,并在互联网语境中对数字文化馆建设模式进行思考,深入探究数字文化馆服务形态创新路径。
-
-
韩冰冰
-
-
摘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物质需求在得到满足的同时,群众对精神世界提出了新的要求,文化馆开始步入人们的生活。为了发展乡村地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下实现文化和科技的高效融合,基于新媒体背景建设乡村数字文化馆,以此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提升,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在城乡地区实现高度共享,通过搭建文化馆数字化服务平台,以文化品牌活动作为载体,创新服务模式,促进数字文化馆的发展。
-
-
王严
-
-
摘要:
建设文化馆对提高我国公共文化资源利用率、丰富群众日常文化生活、提高群众文化认知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社会,文化馆也开始走向信息化与数字化.数字文化馆较传统文化馆相比具有诸多明显的优势,其给群众以及公共文化自身带来的积极影响也是巨大的.与此同时,如何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建设好新时代下的数字文化馆并且将其运营好,成为新的一大难题.本文旨在新时代"互联网+"的基础上,提出几点关于建设数字文化馆的思考.
-
-
郑玉梅;
王枫;
张岩(摄)
-
-
摘要:
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馆成立于1958年,馆舍面积9000平方米,编制67人,现有正式职工59人,系国家一级文化馆、全国十佳优秀文化馆和全国文明单位。承担公共文化服务和全民艺术普及工作,依托"巴渝书场""艺术展厅""音乐厅""数字文化馆""多媒体教室""非遗传习展示厅""黄葛树故事广场"等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设施,坚持面向沙坪坝区群众全面免费开放,每周开放时间达94.5小时,开放项目30项。
-
-
-
胡良薇
- 《2018京津冀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论坛》
| 2018年
-
摘要:
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飞速发展,人们通过互联网接受信息和交流交往的手段和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人们已不再满足于传统单一的图片加文字的传播交往方式,声情并茂的视频传播交往方式日渐走红,而其中的移动短视频更是倍受青睐.抖音、快手、美拍等视频平台纷纷涌现,其内容更是充斥着人们的微信朋友圈.短视频走红现象对数字文化建设有怎样的启示作用呢?本文从拓展数字文化馆建设方式、创建新的合作模式、增加用户黏性、把握核心理念即“内容为王”几个方面来阐述.
-
-
Zhu Yong;
朱勇;
Gong Jianjun;
龚建军;
Sun Linjun;
孙林军
- 《2017首届文化科技学术会议》
| 2017年
-
摘要:
在各地大力发展数字文化馆的前提下,针对传统文化馆运营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数字文化馆总分模式的实践方案.整个实践方案可分为四个部分,分别对应硬件、软件、资源和管理的建设思路.在这种数字化、网络化、总分化的模式下,硬件投入较少,受众更广,软件平台承担主要工作职责,结合明确高效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形成区域范围内协同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整个系统建设成本可控,生存周期长,建设成本平摊后会更低,有利于快速推广,对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有着积极意义.
-
-
-
徐莉
- 《2017年中国文化馆年会》
-
摘要:
为建立上下联通、服务优质、有效覆盖的文化馆总分馆制,着力推进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和服务效能提升,依据文化部数字文化馆试点项目建设要求,结合我省实际,探索构建覆盖全省的五级数字文化馆总分馆服务体系.通过对我省市州级、区县级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调研,有针对性的从资源建设、大数据平台、标准化建设和考核机制等6个方面探讨了我省数字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的方向和方法.
-
-
杨虹
- 《2017年中国文化馆年会》
-
摘要:
文化馆是文化实践的最基层组织,必须紧跟大数据时代发展要求,最大化地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发挥好文化功能,数字文化馆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重要意义和传统文化馆与数字文化馆比较分析入手,重点从融入文化自信战略、加大人才建设投入、拓宽数据汇集途径、构建点面互通网络等四个方面阐述了数字文化馆建设的初步设想.
-
-
-
绳凤如
- 《2018年中国文化馆年会》
| 2018年
-
摘要: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民的消费方式和消费习惯开始逐渐依赖计算机和数字媒介.同时,传统的公共文化服务也已不能满足人民当下的需求,各种局限性和单一性弊端日益被显现.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服务、传播等急需发生转变.数字化文化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
-
王文戈;
亓程
- 《2018年中国文化馆年会》
| 2018年
-
摘要:
何为数字文化馆,目前在各个层面都还没有固定统一的论述,比较笼统的概念就是将数字化技术引入到文化馆的资源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当中去,其目的在于突破文化馆在场服务能力的限制,将文化的发展与科学技术融合,最终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线上线下的联通与互动.目前数字文化馆的建设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思路和方法,部分地区也以取得了行之有效的成果.这种互联网技术+公共文化服务的模式,也是当下文化馆提档升级,参与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
-
秦黎
- 《2017年中国文化馆年会》
-
摘要:
在日新月异的大文化生态环境下,本文对智能云平台下教育APP软件及数字文化馆APP软件的调研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公共文化大数据跨界融合的创新思路,探讨和分析这种对接服务目前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