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信道化
数字信道化的相关文献在1997年到2022年内共计212篇,主要集中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航天(宇宙航行)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691482篇;相关期刊68种,包括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现代防御技术、电讯技术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第二十八届全国通信与信息技术学术年会、2010年中国通信国际会议、中国航空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全国第13届信号与信息处理学术年会等;数字信道化的相关文献由451位作者贡献,包括晏坚、李胜峰、何鹏等。
数字信道化—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691482篇
占比:99.98%
总计:691616篇
数字信道化
-研究学者
- 晏坚
- 李胜峰
- 何鹏
- 张文旭
- 郝绍杰
- 张尔扬
- 王世练
- 匡银
- 周坡
- 张宁
- 李立功
- 杨新权
- 杨春华
- 潘亚汉
- 王国栋
- 王永明
- 赵新明
- 韩俊辉
- 高希光
- 司锡才
- 夏天成
- 左佑
- 常成
- 朱立
- 李斌
- 李涛
- 梅冬
- 王建新
- 王昊
- 裴文江
- 赵忠凯
- 马定坤
- 高梅国
- 黎琴
- R·赫尔贝里
- 于鹏飞
- 付思梅
- 任明秋
- 何明浩
- 余建宇
- 党军宏
- 冯世强
- 冷毅
- 刘国满
- 刘彦刚
- 刘彬
- 刘春立
- 刘江春
- 刘沛龙
- 刘贤忠
-
-
匡宏印
-
-
摘要:
针对按频率均匀划分子信道的数字信道化技术缺乏灵活性、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号时间-频率特征分析的自适应信道化技术。对中频数据进行时-频分析,根据信号时-频特征参数差异对子信道进行跟踪、聚类,自适应动态调整参与反变换的子信道,实现宽带复杂调制信号的完整截获、跟踪、分离。仿真分析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且其计算复杂度低,可应用于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等工程实现,为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宽带雷达信号侦察提供有力支撑。
-
-
邵文建;
王传虎
-
-
摘要:
现代舰船装备了大量电子设备,当大量电磁设备同时工作,电子战设备的作战效能将会受到很大影响。阐述了电磁兼容管控的必要性和常规电磁兼容管控原理,重点介绍了一种基于数字信道化的电磁兼容管控技术,并给出了详细实现原理。
-
-
赵忠凯;
弓浩;
张然
-
-
摘要:
现代雷达采用宽带线性调频、相位编码等低截获概率(low probability of interception,LPI)波形,发射功率较低,到达侦察接收机的辐射源信号信噪比较低,给被动侦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现有的被动检测方法在检测该类信号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算法复杂度高、计算量大和实时性较差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辐射源信号检测方法。在数字信道化预处理的基础上,设计了适合在工程实现的并行流水线结构,基于顺序统计滤波和二元积累完成检测,提高了检测速度,能够实现对低信噪比信号的恒虚警(constant false alarm rate,CFAR)检测。仿真试验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为辐射源信号检测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
-
-
邓强
-
-
摘要:
针对宽带接收机中处理多个同时到达信号时的逻辑资源消耗大、实时性差、配置不灵活等问题,从多相滤波和采样率等价交换原理出发,对接收机前端信道化过程开展研究。提出了包含移位抽取模块、多相滤波模块和全并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模块的数字信道化高效实现结构;利用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硬件描述语言实现了该高效结构。最后,给出了仿真验证和在线测试的结果,验证了该高效结构实现方式合理。在满足宽带接收机处理多个同步到达信号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处理速率,降低了资源消耗,为后续基带信号处理预留了更多的硬件资源。
-
-
-
周文辉;
解永亮
-
-
摘要:
在现代雷达信号中,相位编码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调制方式.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相位编码信号所采用的具体编码形式又各不相同,这就要求雷达侦察接收机必须根据侦察对象的特点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截获性能.本文对数字信道化接收机中宽脉宽信号测量的处理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并进行了检测方法优化,结果分析显示优化后的相关检测方法可适应目前雷达的相位编码调制方式.
-
-
赵小琪;
曲海山;
张文旭;
何俊希;
王哲
-
-
摘要:
为满足高效、低复杂度数字信道化结构的需要,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频率响应屏蔽(frequency response masking,FRM)信道化设计方法。该方法将FRM与数字信道化窄过渡带滤波器组相结合,降低了计算复杂度及工程实现难度。推导了基于人工蜂群算法优化的FRM信道化结构,通过仿真验证了该设计的正确性,并对信道化优化结构进行了FPGA硬件实现。通过与经典FRM信道化结构性能进行对比,验证了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FRM信道化结构具有更低的资源消耗与时延。
-
-
-
-
-
-
余强;
左鹏;
边东明
- 《第二十八届全国通信与信息技术学术年会》
| 2013年
-
摘要:
将卫星通信中2种传统转发方式进行了比较,介绍了柔性转发技术产生的背景,总结了国内外在星载柔性转发器方面的研究现状,并简要介绍了目前应用该技术的最典型系统——WGS,然后重点结合基于调制滤波器组的非均匀带宽数字信道化方法,详细分析了柔性转发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最后指出了在未来移动卫星通信复杂的应用条件下星载柔性转发器实现的一些技术难点.
-
-
-
- 艾利森电话股份有限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01-09-12
-
摘要:
本发明总的涉及数字领域中的滤波、分样或内插和频率变换的问题,以及更具体地涉及它在宽带多信道接收机、信道化和发射机、解信道化的结构中的使用。通过在修正的快速卷积算法块与附加的信号处理块之间智能地分裂滤波能力,在这两个块之间创造最佳协同作用,它使得FFT可以减少成本、减少延时、和减小尺寸。所得到的优点在任何同时处理多信道的系统中是特别有用的,特别是在对延时和输入FFT尺寸都有严格要求的地方。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