拈花微笑
拈花微笑的相关文献在1937年到2020年内共计169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绘画、宗教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9篇、专利文献56篇;相关期刊132种,包括法音、佛教文化、书屋等;
拈花微笑的相关文献由160位作者贡献,包括雪小禅、冯日乾、史希光等。
拈花微笑
-研究学者
- 雪小禅
- 冯日乾
- 史希光
- 李汉荣
- 赵德发
- 陈姗
- 东方小四
- 丰子恺
- 丰虹
- 乌小白
- 也荻
- 何绵山
- 依窗听雪
- 全景
- 刘坤生
- 刘岩
- 刘晏如2
- 刘晓倩
- 刘莉1
- 刘钊
- 刘铁平
- 劳里
- 包容冰
- 匡文立
- 南北
- 卡阿
- 及屋
- 史双之
- 叶倾城
- 司马媛
- 吴方
- 吴瑞贤
- 周南平
- 周荣初
- 周颖
- 夏惠
- 婉儿
- 安玉民
- 宗信
- 封国华1
- 尹永海
- 席妍
- 庞俭克
- 张光帅
- 张孟真
- 张守涛
- 张小娴
- 张小砚
- 张尚元
- 张强
-
-
-
甘章成
-
-
摘要:
2020年第4期《开心·康乐寿》朱树群先生所撰写的《安静是一种幸福》一文,对退休后“心灵栖息”的哲理思考——“安静,是一种内心的丰盈,拈花微笑,暗香盈盈。”“安静,是掬一捧清水,笑望一缕白月光!
-
-
胡竹
-
-
摘要:
春雨飘落的时节,想起南丁先生。时间真快,老先生走了半年了。二〇一六年秋,南丁在郑州去世,虽知已是八十五龄的高寿,顺生应命,我辈本毋庸过悲,仍觉晨星寥落,心里掉了一块。和南丁二〇〇九年相识,在河南省文联家属院,第一印象是平和斯文,拈花微笑的样子一团和气,让人感觉容易接近。
-
-
-
雨田1
-
-
摘要:
本期封面,选用摄影艺术家曾忆城2017年创作的作品《拈花微笑》。漆黑的画面只见一尊吴哥风格的佛陀造像面带微笑,故让人自然联想起著名的''吴哥的微笑''。题名''拈花微笑''也正源于佛语,也作''拈花一笑'',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对禅理有了透彻的理解,二是彼此心领神会、心灵相通。曾忆城回忆,这幅作品创作的背后,正有着某种难以言说的''心领神会'',也有着太多的机缘巧合。
-
-
封国华1
-
-
摘要:
众所周知,参加中考、高考等,为防止作弊需要准考证,准考证上都有考生照片,这样可以杜绝替考。那么,在照相技术没有发明之前,考官怎么识别考生是否替考呢?那时虽然没有照片,但有考生登记表,登记表上记录考生相貌特征,以备进考场时核对检查。传说古代有一位考生登记相貌特征一栏写的是''''白面微须''''。这位考生进入考场时考官发现他没有胡须,考官认为''''微须''''是略有胡须。于是,考官不让考生进场,这位考生称''''微须''''就是没有胡须.
-
-
刘莉1
-
-
摘要:
俄国诗人奥西普·曼杰施塔姆对他所认为的诗歌有一个很简短的定义:''黄金在天空舞蹈''~①。20世纪美国最杰出的诗人之一罗伯特·弗罗斯特提出:''诗始于喜悦,止于智慧''(It begins in delight and ends in wisdom)~②,认为诗歌是散文言所未尽处,人有所怀疑,在用语言(散文)去解释后,尚需进一步解释的,则要由诗歌来完成。这两种对诗歌的不同看法正好印证着我国古人所谓''诗无达诂'',读诗之美感正在于可各随其所、别有激发,每人各以其情而自得。由此看来,真正热爱语言的人,其爱好是写诗和读诗。因诗人能以才情外溢而感怀世界,因同声相契而唤得知音;读诗,美好在于神游与想象创造的艺境。
-
-
雪小禅
-
-
摘要:
那时我第一次萌生当作家不错的念头。我上初二时,学习很烂。我们班有好几个女孩是农村来的,还有保定游泳学校来的,她们带我去北杨庄偷花——芍药、月季丶茉莉。我们把自行车骑得飞快,风追着我们跑,我旧的白衬衫上泥土斑斑点点。那天偷花回来,我坐在教室中实然特别难过,我觉得不能再这样混下去了。我找到班主任,以很肯定的口气告诉他我要转学。
-
-
-
陈于晓
-
-
摘要:
云雾、流泉、飞瀑、古木、野花、幽洞、丹霞、佛的流年……看山的位置不同,读山的角度不同,一千个人的心中,大抵会有一千座万佛山。我心上的万佛山,遍山禅意,俯拾皆是,也许可以叫作禅山吧!平平仄仄地走着,云雾在我身边,开始平平仄仄地挪动了。没有留意,这云雾,是从山脚下漫上来的,还是从远处的天际卷过来的。如果云雾是一路跟随我登山的,这云雾中应该裹着山下人家的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