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贴息贷款
扶贫贴息贷款的相关文献在1995年到2020年内共计64篇,主要集中在财政、金融、农业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篇、专利文献958篇;相关期刊48种,包括瞭望、中国残疾人、审计月刊等;
扶贫贴息贷款的相关文献由79位作者贡献,包括张新立、高杨、万金星等。
扶贫贴息贷款
-研究学者
- 张新立
- 高杨
- 万金星
- 中国人民银行定西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 中国人民银行河池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 于宁
- 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课题组
- 任效如
- 刘向华
- 刘大旗
- 刘有福
- 刘沛
- 刘筱居
- 吴兴平
- 吴宗才
- 夏振洲
- 姚润丰
- 孙广东
- 尤俊峰
- 岳润生
- 常婧
- 常红晓
- 廖乐映
- 建军
- 张伟
- 张唯滔
- 张本明
- 文择
- 李之灏
- 李传元
- 李国庆
- 李爱群
- 李静
- 杨兰英
- 杨军
- 杨国涛
- 杨树荣
- 毕正华
- 毛安然
- 江毅
- 沈洪
- 滕征辉
- 潘丽霞
- 潘琪
- 玄立平
- 王国惠
- 王国胜
- 王立群
- 王铁锋
- 田洪光
-
-
-
-
摘要:
自1986年国家设立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以来,农业银行作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在扶贫贴息贷款发放与管理,支持国家扶贫战略实施方面大力投入。特别是2015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农业银行将金融扶贫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切实加大政策资源投入,不断丰富金融扶贫形式,持续优化工作推进机制,有效发挥了金融扶贫国家队、主力军作用。2016年以来,在832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累计投放贷款15642亿元,累计投放金融精准扶贫贷款6781亿元,带动服务贫困人口1264.6万人。
-
-
王国惠;
郭帅
-
-
摘要:
一、引言过去国家通过国有农业发展银行直接管控农村金融市场,发放扶贫贴息贷款,但是由于金融机构本身的缺陷和存在的问题,导致存在不同程度地到期还款率较低或难以准确瞄准贫困户等问题,从而难以真正达到扶贫的目标。而小额贷款扶贫是在对过去的扶贫方式反思后在金融工具、手段和组织方面进行的创新。
-
-
毛安然
-
-
摘要:
扶贫贴息贷款与利益联结机制的创新结合可在短期内为贫困户实现有效增收,因而成为多地扶贫工作的抓手.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在信用社、政府、企业与贫困户多方互信基础上,其中基层政府与贫困户的信任关系尤为重要,当前扶贫贴息贷款遭遇贫困户不敢贷、不愿贷的困境即受此影响.基于巴伯的信任理论,信任是对文化、责任、能力的期望,因此基层政府需积极应对,以政府转型促进信任关系转型,以扶贫成效重建政府公信力,以产业发展强化信贷经济基础.
-
-
中国人民银行河池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
-
摘要:
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财政、金融和产业政策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然而在扶贫实践中,财政、金融和产业政策各自为政、资金分散、缺乏协同效应,以致扶贫政策组合未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以广西为案例的研究表明,针对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现状和特点,发挥财政、金融和产业政策的协同作用、支持精准扶贫,要按照财政打基础、金融补缺口、产业促增收的协同框架,因地施策、分类施策、精准到户.具体而言,财政类扶贫资金要按用途精确配置,扶贫产业要精准扶持贫困户就业和持续增收,普惠金融要精准对接贫困户和扶贫龙头企业资金需求;要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和贫困户的税收支持和贷款贴息力度,建立和完善保险机制、信用担保机制,从而撬动信贷投入,增强精准扶贫政策合力.
-
-
夏振洲
-
-
摘要:
政府扶持的小额扶贫贷款发展迅速,利率较低,是金融扶贫的重要抓手.但由于贫困户自我发展的能力较弱,信贷风险居高不下,风险控制一直是小额扶贫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周口市“惠民扶贫贴息小额担保贷款”创新财政资金介入的方式和信贷流程,在风险控制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但其风险控制措施有向市场化、信息化进一步迈进的空间.本文在分析周口小额扶贫贷款案例的基础上,从保险分散风险、完善政策机制、信息公开和提高内部管理水平等方面分析了优化风险控制的路径.
-
-
潘丽霞
-
-
摘要: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倡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绿色农业"发展战略背景下,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扶贫事业正逐步进入"精准时代".商业银行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操作上为农村地区精准扶贫政策落地提供了有力的经济支持.此外,商业银行在帮助我国农业实现产业升级,搭建供产销信息平台,因地制宜地促成农村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和农村贫困户结对子,从而实现脱贫致富.本文以实地调查、网络调查、文献研究等为研究方法,结合目前我国各地商业银行在农村地区扶贫模式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阐述商业银行对于农村地区推进脱贫攻坚的作用和重要意义.本文的写作目的是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进驻农村市场开发农业精准扶贫的有效路径进行初步的归纳和论证,以供后续相关问题的研究和完善.
-
-
常婧
-
-
摘要:
财政和金融虽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资金配置方式,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在精准扶贫工作中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然而实践中两者缺乏配合和协作,使扶贫政策组合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应.我国应制定相应的措施,利用财政资金扶持农业保险和农业贷款担保组织,并对农村金融机构实施税收优惠、风险补偿、补贴奖励等措施,撬动信贷投入,构建财政与农村金融互动的良性循环机制,增强精准扶贫政策合力.
-
-
-
陈清华;
杨国涛;
董晓林
-
-
摘要:
基于《宁夏调查数据》和《宁夏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运用世界银行Povcal软件测度宁夏农村家庭的贫困状况,结合互助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数据,构建VAR模型,比较村级互助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对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的影响。通过对比脉冲响应图发现,互助资金比扶贫贴息贷款在短期更有利于降低贫困发生率、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但从长期看,这两者的动态减贫效果都需进一步观察。最后,进一步运用宁夏五个市的市级层面的互助资金和扶贫贴息贷款数据,构建面板VAR模型,比较互助资金与扶贫贴息贷款对农户人均纯收入的影响,结果再次验证了上述结论。
-